一种宿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74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宿营车,包括休息舱:折叠设置的太阳能板,设于休息舱的顶部表面;第一驱动机构,设于休息舱的顶部表面的两端,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太阳能板;用于增加休息舱空间的两扩展舱,两扩展舱对称设于休息舱的两侧;导向机构,设于休息舱底部,导向机构的导向端分别连接两扩展舱的底部第二驱动机构,设于休息舱的底部,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导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展开太阳能板,使太阳能板更好的接收太阳能,通过两扩展舱增加休息舱的休息空间,使得工作人员具有较为舒适的休息空间。适的休息空间。适的休息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宿营车


[0001]本技术涉及宿营车
,特别涉及一种宿营车。

技术介绍

[0002]宿营车主要装备于消防、应急、矿山、医疗、电力等部门用于消防救援、地震救援、地质灾害救援等现场人员的宿营保障任务,宿营车可以满足宿营需要,以为人员提供休息场所。
[0003]现有技术当中,但是由于灾害原因救援现场停电、停水,无法持续的给宿营车提供停电、停水等后勤保障,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且由于车辆一般都在救援现场或者野外作业,长时间使用如燃油发电机等设备,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且现有的宿营车由于尺寸原因,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的休息场地较小,使得工作人员难以舒适的进行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宿营车,以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当中的不足。
[000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宿营车,包括:
[0006]休息舱:
[0007]折叠设置的太阳能板,设于所述休息舱的顶部表面;
[0008]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休息舱的顶部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太阳能板;
[0009]用于增加所述休息舱空间的两扩展舱,两所述扩展舱对称设于所述休息舱的两侧;
[0010]导向机构,设于所述休息舱底部,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扩展舱的底部;
[0011]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休息舱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向机构;
[00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折叠设置的所述太阳能板,以使所述太阳能板展开,增大所述太阳能板的面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经由所述导向机构驱动两所述扩展舱,以增大所述休息舱的空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折叠的太阳能板,使得太阳能板能够展开,从而使得太阳能板能够有效的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电,避免宿营车产生缺电的情况,也无需采用燃油发电机,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经导向机构驱动两扩展舱,使得两扩展舱能够有效增大休息舱的空间,从而使得休息舱的休息空间增大,提升工作人员的休息舒适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左侧推杆及两右侧推杆,两所述左侧推杆对称设于所述休息舱顶部表面两端,两所述右侧推杆对称设于所述休息舱顶部表面两端,两
所述左侧推杆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折叠设置的所述太阳能板的同一侧两端,两所述右侧推杆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折叠设置的所述太阳能板的同一侧两端。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交替线性排列的导向组件及传动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导轨、第二承载导轨、第一承载导套及第二承载导套,所述第一承载导轨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导套内,所述第二承载导轨设于所述第二承载导套内,所述第一承载导轨与所述第二承载导轨的滑动方向相反,两所述扩展舱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导轨与所述第二承载导轨的顶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导套与所述第二承载导套的两侧外壁均对称螺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均螺接有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导轨、所述第二承载导轨的外壁接触,所述第一承载导轨及所述第二承载导轨的顶部均固接有第一安装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导向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承载导轨、第二驱动承载导轨、第一驱动承载导套及第二驱动承载导套,所述第一驱动承载导轨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承载导套内,所述第二驱动承载导轨滑动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承载导套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驱动承载导套、所述第二驱动承载导套底部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承载导轨、所述第二驱动承载导轨,所述第一驱动承载导轨及所述第二驱动承载导轨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二安装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传动轴以及两驱动电机,两所述传动轴对称设于所述导向机构底部两侧,两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连接两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两所述传动轴上均设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上设有传动轴以及齿轮,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轮,所述传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齿轮与所述导向机构啮合,所述传动部上还设有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设于所述传动轴上方。
[0020]进一步的,所述休息舱顶部表面设有若干等距设置的滑轨,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滑轨上。
[0021]进一步的,两所述扩展舱内均设有若干折叠床,若干所述折叠床以线性排列的方式设于所述扩展舱与所述休息舱内,且每一列设有多层所述折叠床,纵向相邻的两所述折叠床通过爬梯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休息舱的顶部设有空调,在所述休息舱内还设有新风系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后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展开后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扩展舱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向组件的主视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传动导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休息舱内的折叠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休息舱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左视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左侧剖面图;
[0036]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宿营车的右侧剖面图。
[003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8]10、休息舱;11、太阳能板;12、滑轨;13、车内照明灯;14、电视机;15、电视柜;16、上车梯;17、洗漱台;18、卫生间;19、空调;100、驾驶舱;101、新风系统;102、场地照明灯;103、爆闪灯;104、驻车空调;105、清水箱;106、长排警灯;107、支撑腿;108、电池组;109、登车梯;110、推拉窗;111、坐便池;
[0039]20、第一驱动机构;21、左侧推杆;22、右侧推杆;
[0040]30、扩展舱;
[0041]40、第二驱动机构;41、驱动电机;410、手动摇杆;42、传动轴;43、传动部;44、驱动轴;45、齿轮;46、限位滚轮;
[0042]50、导向机构;51、导向组件;511、第一承载导轨;512、第二承载导轨;513、第一承载导套;514、第二承载导套;515、第一安装板;516、加强板;517、滚轮组;52、传动导向组件;521、第一驱动承载导轨;522、第二驱动承载导轨;523、第一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宿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休息舱:折叠设置的太阳能板,设于所述休息舱的顶部表面;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休息舱的顶部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用于增加所述休息舱空间的两扩展舱,两所述扩展舱对称设于所述休息舱的两侧;导向机构,设于所述休息舱底部,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扩展舱的底部;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休息舱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折叠设置的所述太阳能板,以使所述太阳能板展开,增大所述太阳能板的面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经由所述导向机构驱动两所述扩展舱,以增大所述休息舱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宿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左侧推杆及两右侧推杆,两所述左侧推杆对称设于所述休息舱顶部表面两端,两所述右侧推杆对称设于所述休息舱顶部表面两端,两所述左侧推杆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折叠设置的所述太阳能板的同一侧两端,两所述右侧推杆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折叠设置的所述太阳能板的同一侧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宿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交替线性排列的导向组件及传动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导轨、第二承载导轨、第一承载导套及第二承载导套,所述第一承载导轨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导套内,所述第二承载导轨设于所述第二承载导套内,所述第一承载导轨与所述第二承载导轨的滑动方向相反,两所述扩展舱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导轨与所述第二承载导轨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宿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导套与所述第二承载导套的两侧外壁均对称螺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均螺接有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轩刘存宾李熹程新发郭超谭真真陈曦熊志强陈敏龙赵文锐刘鹏翔黄孝文王瑞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