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32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包括:缸头盖以及设置于缸头盖内部的气门承盘和机油泵;气门承盘可往复运动,缸头盖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油管结构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油管与机油泵连通,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第一出油孔对准气门承盘,导油板设置在油管上,第二出油孔内流出的机油能在导油板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气门承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能在发动机高转速以及低转速时均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低转速时均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低转速时均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
,尤其涉及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中,有各种运动的零件,例如凸轮轴、气门、链轮等零件。其润滑一般是通过机油泵将机油泵入发动机内,具体而言是泵入发动机内的气门承盘上,然后通过气门承盘的往复运动将机油打散到发动机内部的各个地方,从而给各种运动的零件进行润滑。而机油泵的压力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一般而言,发动机转速高的时候,机油泵的压力会相对较高,这时机油被机油泵泵出时,具有较好的指向性,从而可以将机油喷射到气门承盘上。而当发动机转速低的时候,机油泵的压力不够,这时机油被机油泵泵出时,便不能将机油喷射到气门承盘上,从而导致发动机在其转速低的时候润滑不好,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其能在发动机高转速以及低转速时均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包括:缸头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缸头盖内部的气门承盘和机油泵;所述气门承盘可往复运动,所述缸头盖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所述油管结构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所述油管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对准所述气门承盘,所述导油板设置在所述油管上,所述第二出油孔内流出的机油能在所述导油板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所述气门承盘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油孔处安装有出油嘴,所述出油嘴对准所述气门承盘。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油管包括支撑管以及与所述支撑管连通的横管,所述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均设置在所述横管上,所述支撑管设置在所述缸头盖上且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横管位于所述气门承盘的上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出油孔的数量为两个。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上开设有减重缺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横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所述横管开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堵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所述横管螺纹连接。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油管以及导油板,并在油管上设置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使得本技术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在发动机的高转速和低转速的工况下都能较好的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缸头盖润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缸头盖仅示出了一半;
[0015]图2为图1中去除油管结构后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油管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8]图中:1、缸头盖;2、气门承盘;3、油管结构;311、出油嘴;312、第二出油孔;313、支撑管;314、横管;32、导油板;321、导流槽;322、减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如图1

4所示,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至少包括缸头盖1以及设置于缸头盖1内部的气门承盘2和机油泵;气门承盘2可往复运动,缸头盖1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3,油管结构3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32,油管与机油泵连通,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第一出油孔对准气门承盘2,导油板32设置在油管上,第二出油孔312内流出的机油能在导油板32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气门承盘2上。
[0023]当发动机处于较高的转速时,机油泵可以产生较大的机油压力,从而可以将机油从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喷射而出,而第一出油孔又对准气门承盘2,所以从第一出油孔喷射而出的机油可以直达气门承盘2,而后在气门承盘2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将机油打散到缸头盖1内的各个地方,从而起到润滑各种运动零件。
[0024]而当发动机处于较低的转速时,这时机油泵的压力不够,机油泵无法将机油从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喷射而出,而是以较小的速度流出,所以虽然此时第一出油孔对准气门承盘2,机油也无法准确的喷射到其上,但从第二出油孔312流出的机油却可以落在导油板32上,并最终在导油板32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气门承盘2上,而后在气门承盘2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将机油打散到缸头盖1内的各个地方,从而起到润滑各种运动零件。
[0025]即本技术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可以适应发动机在高转速以及低转速时的工况,在这两种工况下均能有较好的润滑效果,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26]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导油板32上开设有导流槽321,导流槽321与第二出油孔312连通。即本技术中,具体是通过导流槽321引导从第二出油孔312流出的机油滴落在气
门承盘2上的。具体而言,导流槽321的出口位于气门承盘2的上方,当机油从导流槽321的出口流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机油自然会滴落在气门承盘2上。
[0027]优选地,第一出油孔处安装有出油嘴311,出油嘴311对准气门承盘2。通过设置油嘴,可以使得机油喷射的指向性更好,即使得机油可以更加准确的喷射到气门承盘2上。
[0028]优选地,油管包括支撑管313以及与支撑管313连通的横管314,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均设置在横管314上,支撑管313设置在缸头盖1上且与机油泵连通,横管314位于气门承盘2的上方。即本技术中,油管的具体如上,机油从机油泵泵出后,经过支撑管313进入横管314,而后从第一出油孔、第二出油孔312流出。
[0029]优选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出油孔312的数量为两个。
[0030]优选地,导油板32上开设有减重缺口322。通过设置减重缺口322,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重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节省材料,减小生产成本。
[0031]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头盖(1)以及设置于所述缸头盖(1)内部的气门承盘(2)和机油泵;所述气门承盘(2)可往复运动,所述缸头盖(1)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3),所述油管结构(3)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32),所述油管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所述第一出油孔对准所述气门承盘(2),所述导油板(32)设置在所述油管上,所述第二出油孔(312)内流出的机油能在所述导油板(32)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所述气门承盘(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板(32)上开设有导流槽(321),所述导流槽(321)与所述第二出油孔(312)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处安装有出油嘴(311),所述出油嘴(311)对准所述气门承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创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