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组件、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44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组件、发动机及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缸盖组件包括气缸盖本体、凸轮和挺柱,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和挺柱安装孔,所述挺柱安装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挺柱安装孔的另一端适于与油泵连通;所述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挺柱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挺柱孔内,所述挺柱一端适于与所述凸轮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组件通过设置气缸盖本体限定出容纳腔,使凸轮在容纳腔中转动并带动挺柱做往复运动,以驱动油泵工作,同时,将油泵与气缸盖集成一体,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缸盖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动力性要求,增压直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升级的汽油发动机开发中,但在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中,高压油泵的安装位置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大多数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为独立式高压油泵座安装在气缸盖上,会导致整体发动机结构不紧凑,整机的NVH差、零件多,发动机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组件、发动机及车辆。根据本技术的气缸盖组件通过设置气缸盖本体限定出容纳腔,使凸轮在容纳腔中转动并带动挺柱做往复运动,以驱动油泵工作,同时,将油泵与气缸盖集成一体,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气缸盖组件的发动机。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气缸盖组件包括气缸盖本体、凸轮和挺柱,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和挺柱安装孔,所述挺柱安装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挺柱安装孔的另一端适于与油泵连通;所述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挺柱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挺柱孔内,所述挺柱一端适于与所述凸轮配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气缸盖组件构造出气缸盖本体作为整体的框架,并在其内部限定出容纳腔和挺柱安装孔,容纳腔适于收容凸轮并为凸轮提供可转动的空间,在挺柱安装孔内可移动地设置有挺柱,同时,挺柱的一端适于与凸轮配合,另一端通过挺柱安装孔与油泵连通。具体地,当气缸盖组件使用时,凸轮在驱动力的带动下在容纳腔内转动,并通过挺柱与凸轮之间的配合带动挺柱在挺柱安装孔内做往复运动,以驱动油泵工作,实现油泵的泵油功能。这样的设计使油泵与气缸盖集成一体,降低了油泵的安装高度,可以解决独立式高压油泵座本体与高压油泵的共振问题,同时,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增加的支架结构等零部件,降低了气缸盖组件的制造成本。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形成有主油道以及多个轴承安装座,所述主油道分别与多个所述轴承安装座和所述容纳腔连通。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形成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连通油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油道的延伸方向正交。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通油道贯通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连通油道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油孔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连通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通,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段构造为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截面积逐渐增加。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段的直径为d1,所述连通油道的直径为d2,且满足0.1d2≤d1≤0.3d2。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段的锥角为C,且满足60
°
≤C≤110
°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柱安装孔的内壁上形成有将所述挺柱安装孔与外部连通的泄油孔。
[00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气缸盖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气缸盖组件,因此,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凸轮在容纳腔中转动,并通过其与挺柱的配合关系带动挺柱运动在挺柱安装孔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泵油功能。这样的设计使油泵与气缸盖集成一体,降低了油泵的安装高度,同时,减少了零部件种类及数量,降低了发动机成本,提高了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此外,气缸盖内部的机油循环还能对气缸盖的至少部分零部件进行润滑,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1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0018]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因此,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工作,凸轮转动并带动挺柱运动,从而驱动油泵工作,实现油泵泵油,以便于车辆的正常运转。此外,气缸盖本体内部收容了凸轮和挺柱,并在挺柱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油泵,整体设计使油泵与气缸盖集成一体,提高了发动机的空间利用率及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同时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气缸盖组件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气缸盖组件的俯视图;
[0023]图3是根据图1中圈示A的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气缸盖组件1;
[0026]气缸盖本体11;
[0027]挺柱安装孔12、泄油孔121;
[0028]主油道13;
[0029]连通油道14;
[0030]喷油孔15、第一段151、第二段15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动力性要求,增压直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升级的汽油发动机开发中,但在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中,高压油泵的安装位置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大多数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为独立式高压油泵座安装在气缸盖上,会导致整体发动机结构不紧凑,整机的NVH差、零件多,发动机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0033]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盖组件1。
[0034]根据本技术的气缸盖组件1包括气缸盖本体11、凸轮和挺柱,气缸盖本体11内形成有容纳腔和挺柱安装孔12,挺柱安装孔12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挺柱安装孔12的另一端适于与油泵连通;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挺柱可移动地设置于挺柱孔内,挺柱一端适于与凸轮配合。
[003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气缸盖组件1构造出气缸盖本体11作为整体的框架,并在其内部限定出容纳腔和挺柱安装孔12,容纳腔适于收容凸轮并为凸轮提供可转动的空间,在挺柱安装孔12内可移动地设置有挺柱,同时,挺柱的一端适于与凸轮配合,另一端通过挺柱安装孔12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11),所述气缸盖本体(11)内形成有容纳腔和挺柱安装孔(12),所述挺柱安装孔(12)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挺柱安装孔(12)的另一端适于与油泵连通;凸轮,所述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挺柱,所述挺柱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挺柱孔内,所述挺柱一端适于与所述凸轮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1)内形成有主油道(13)以及多个轴承安装座,所述主油道(13)分别与多个所述轴承安装座和所述容纳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1)内形成有连通油道(14),所述连通油道(14)分别与所述主油道(13)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连通油道(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油道(13)的延伸方向正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通油道(14)贯通的喷油孔(15),所述喷油孔(15)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连通油道(14)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组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毛名旺齐红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