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26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绕丝机,包括绕丝机主体,其包括:出丝机头,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两根第一辊轴,两根第一辊轴之间设有供碳纤维长丝穿过的间隙,该间隙与碳纤维长丝的厚度适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出丝机头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自动绕丝机的出丝机头上设置与相互平行的两根第一辊轴,并设置两根第一辊轴之间的间隙与碳纤维长丝的厚度相适配,能够使自出丝机头输出的碳纤维长丝在该间隙的作用下保证平直,能够防止芯模与出丝机头之间的碳纤维长丝发生扭转,提高了碳纤维长丝缠绕的均匀性。丝缠绕的均匀性。丝缠绕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绕丝机


[0001]本技术属于碳/碳复合材料坩埚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碳纤维长丝的自动绕丝机。

技术介绍

[0002]碳/碳复合材料坩埚是一种可设计性强、性能优良的碳素护锅,其作为直拉单晶硅炉热场系统中对承装硅料的石英坩埚起支撑作用的重要部件,需求越来越多。
[0003]碳/碳坩埚预制体是制作碳/碳复合材料坩埚的坯体,直接影响碳/碳产品的使用寿命。在碳/碳坩埚预制体的制备过程中,碳纤维长丝的缠绕工序现由人工完成,但是人工缠绕不仅作业强度高、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而且生产出的产品一致性较差。生产厂家为了提高缠绕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一致性,研制了一种能够自动缠绕碳纤维长丝的绕丝机。
[0004]但是,由于碳纤维长丝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扁平状,现有的自动绕丝机,在对碳纤维长丝进行退绕、拉伸、缠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碳纤维长丝转动一定角度后再缠绕在芯模上的情况,即,现有的自动绕丝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使碳纤维长丝扭转后缠绕,存在碳纤维长丝缠绕不均匀的问题。
[0005]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保证碳纤维长丝始终平直缠绕的自动绕丝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绕丝机,通过在自动绕丝机的出丝机头上设置与芯模的回转中心平行的两根第一辊轴,并设置两根第一辊轴之间的间隙与碳纤维长丝的厚度相适配,能够使自出丝机头输出的碳纤维长丝在该间隙的作用下保证平直,解决了现有自动绕丝机因碳纤维长丝在缠绕前发生扭转,而造成的缠绕不均匀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9]一种自动绕丝机,包括绕丝机主体,其包括:
[0010]出丝机头,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两根第一辊轴,两根第一辊轴之间设有供碳纤维长丝穿过的间隙,该间隙与碳纤维长丝的厚度适配;
[0011]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出丝机头沿第一方向移动。
[0012]进一步,两根第一辊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排列;
[0013]两根第一辊轴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碳纤维长丝的厚度,且小于碳纤维长丝的宽度。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竖直方向。
[0015]进一步,出丝机头还包括第二辊轴,两根第二辊轴设置在第一辊轴一侧、与第一辊轴垂直;
[0016]两根第二辊轴之间设有供碳纤维长丝穿过的间隙,该间隙与碳纤维长丝的宽度适配。
[0017]进一步,两根第二辊轴设置在第一辊轴的一侧,和/或,两根第二辊轴设置在第一辊轴的另一侧;
[0018]设于第一辊轴同侧的两根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等于碳纤维长丝的宽度。
[0019]进一步,还包括用于调节两根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的调节杆,调节杆与出丝机头轴向限位连接、且至少与两根第二辊轴的其一螺纹配合。
[0020]进一步,第二辊轴与出丝机头之间周向限位配合;
[0021]调节杆同时与两根第二辊轴螺纹配合,且调节杆上与两根第二辊轴配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0022]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出丝机头一侧、用于放置碳丝筒的安装杆,安装杆沿第一方向延伸;
[0023]安装杆安装在绕丝机主体上;或者,安装杆连接在出丝机头上,与出丝机头同步移动。
[0024]进一步,绕丝机主体还包括支撑架;驱动机构包括:
[0025]螺杆滑台模块,设置在支撑架的台面上,出丝机头安装在其滑台上;
[0026]电机模块,设置在支撑架的台面下,与螺杆滑台模块的螺杆传动连接。
[0027]进一步,还包括:
[0028]芯模回转机构,设置在绕丝机主体的一侧用于带动芯模旋转,芯模的回转中心沿第一方向延伸;
[0029]升降模块,设置在绕丝机主体上,用于控制出丝机头的高度,和/或,升降模块设置在芯模回转机构上,用于控制芯模的高度。
[0030]进一步,芯模回转机构包括:
[0031]底座;
[0032]升降台,通过升降模块安装在底座上,其上方设有与其铰接的支撑板,支撑板与底座或升降台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板角度的中心支撑柱;
[0033]芯模支撑件,通过驱动轴安装在支撑板上,用于固定芯模,驱动轴与支撑板的铰接轴之间呈角度设置。
[00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1、本技术通过在自动绕丝机的出丝机头上设置与芯模的回转中心平行的两根第一辊轴,并设置两根第一辊轴之间的间隙与碳纤维长丝的厚度相适配,能够使自出丝机头输出的碳纤维长丝在该间隙的作用下保证平直,能够防止芯模与出丝机头之间的碳纤维长丝发生扭转,提高了碳纤维长丝缠绕的均匀性。
[0036]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辊轴的一侧设置两根第二辊轴,能够对碳纤维长丝的输出路径与第一辊轴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限位,防止碳纤维长丝在输出过程中,因其输出路径向第一辊轴的端部移动,而造成卡丝的问题,提高了碳纤维长丝输出的均匀性。
[0037]3、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杆,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杆对两根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使自动绕丝机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碳纤维长丝,提高了自动绕丝机对碳纤维长丝的适应性。
[0038]4、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模块,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台面高度和/或芯模高度,对芯模与出丝机头之间的碳纤维长丝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调整,使自动绕丝机无论对多大尺寸的芯模进行缠绕,均能以最佳的角度进行输出,进一步提升自动绕丝机的适应性。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40]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绕丝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绕丝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出丝机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出丝机头的主视图。
[0045]图中主要元件说明:
[0046]1、绕丝机主体;11、支撑架;12、驱动机构;121、螺杆滑台模块;122、电机模块;13、出丝机头;131、第一辊轴;132、第二辊轴;1321、第二辊轴主体;1322、调节脚;133、固定座;134、调节杆;14、安装杆;15、碳丝筒;151、碳纤维长丝;2、芯模回转机构;21、底座;22、升降台;23、立板;24、支撑板;25、驱动轴;26、芯模支撑件;27、中心支撑柱;28、升降柱;3、芯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绕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绕丝机主体(1),其包括:出丝机头(13),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两根第一辊轴(131),两根第一辊轴(131)之间设有供碳纤维长丝(151)穿过的间隙,该间隙与碳纤维长丝(151)的厚度适配;驱动机构(12),用于带动出丝机头(13)沿第一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丝机,其特征在于,两根第一辊轴(13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排列;两根第一辊轴(131)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碳纤维长丝(151)的厚度,且小于碳纤维长丝(151)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丝机,其特征在于,出丝机头(13)还包括第二辊轴(132),两根第二辊轴(132)设置在第一辊轴(131)一侧、与第一辊轴(131)垂直;两根第二辊轴(132)之间设有供碳纤维长丝(151)穿过的间隙,该间隙与碳纤维长丝(151)的宽度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丝机,其特征在于,两根第二辊轴(132)设置在第一辊轴(131)的一侧,和/或,两根第二辊轴(132)设置在第一辊轴(131)的另一侧;设于第一辊轴(131)同侧的两根第二辊轴(132)之间的间隙等于碳纤维长丝(151)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绕丝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两根第二辊轴(132)之间的间隙的调节杆(134),调节杆(134)与出丝机头(13)轴向限位连接、且至少与两根第二辊轴(132)的其一螺纹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绕丝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辊轴(132)与出丝机头(13)之间周向限位配合;调节杆(134)同时与两根第二辊轴(132)螺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俭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鼎泰万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