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3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包括营养管、支撑弹性线圈、引导丝、可视内窥镜组件、阻断气囊和胃肠减压管;营养管的头端透明且具有柔性;支撑弹性线圈为预弯曲塑形弹性金属丝线圈结构;引导丝贯穿设置在营养管内且与所述支撑弹性线圈的一侧连接,引导丝被牵引时能够拉动所述支撑弹性线圈带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朝向一侧偏转;可视内窥镜组件设置在所述营养管内;营养管的中部设有所述阻断气囊;胃肠减压管环绕所述营养管外侧壁设置。将减压引流管环绕设置在营养管外侧,一根管路即可实现双重功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鼻部喉部不适症状,并且放置过程中可随时调整头端弯曲角度,大大降低了放置难度。难度。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

技术介绍

[0002]在胸外科及普外科胃及食管癌临床手术治疗中,常见的手术方式为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吻合消化道重建,切除食管及部分胃后,胃代替食管行胃食管吻合消化道重建。以上手术方式术后均需要放置胃管引流胃液及消化液从而减轻新建的消化道内的压力保障吻合口的有效愈合,同时一般会经过鼻腔放置空肠营养管便于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这样要实现胃肠减压与营养功能,必须经鼻腔放置一根胃管和一根空肠营养管,两根管路放置鼻腔后患者不适症状明显。
[0003]由于人体幽门非进食状态下为闭合状态的狭小通道,盲插空肠营养管对于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而言实施非常困难。肠道本身有很多弯曲的结构,想要直接放到小肠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需要胃镜引导或者X线透视下反复尝试才能放到满意的位置,如果可视加上头端方向可以调节就可以省去很多弯路,快捷的放到满意的位置。
[0004]因此,亟需一种插管难度低,同时患者舒适度高的肠内营养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将减压引流管环绕设置在营养管外侧,胃管的胃肠减压作用与空肠营养管的营养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头端可调节角度,解决了放置插管难度系数大、患者舒适性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所述可视肠内营养管包括营养管、支撑弹性线圈、引导丝、可视内窥镜组件、阻断气囊和胃肠减压管;所述营养管的头端透明且具有柔性;所述支撑弹性线圈为预弯曲塑形弹性金属丝线圈结构,所述支撑弹性线圈支撑设置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内;所述引导丝贯穿设置在所述营养管内且与所述支撑弹性线圈的一侧连接,所述引导丝被牵引时能够拉动所述支撑弹性线圈带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朝向一侧偏转;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设置在所述营养管内,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探头,所述内窥镜探头设置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内;所述营养管的中部设有所述阻断气囊;所述胃肠减压管环绕所述营养管外侧壁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胃肠减压管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营养管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营养管外侧壁垂直设置,所述胃肠减压管与所述营养管一体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胃肠减压管的中部设有凹槽型引流结构,所述凹槽型引流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之间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胃肠减压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胃肠减压管上,使得所述胃肠减压管被分割为多段弧形管壁,每一段弧形管壁与一个连接板呈T字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胃肠减压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营养管的长度,所述胃肠减压管的内
径大于所述营养管的外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营养管的尾部为营养管接口,所述营养管接口上设置卡线夹子,所述卡线夹子能够固定所述引导丝以保持其牵引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营养管接口上设置盖子闭合后盖帽,能够与输液皮条、注射器接口、胃肠减压器匹配对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营养管的头端为透明聚氨脂材料;所述引导丝为医用304不锈钢导丝,其长度为1m-2m。
[0013]进一步的,所述营养管的头端设有呈双S型排列的多个椭圆形小孔,所述小孔的个数为9—12个。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还包括光源和探头线,所述光源为LED灯,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内窥镜探头上,所述探头线连接至所述内窥镜探头;所述内窥镜探头的直径为2mm-4mm,所述探头线的长度为1m-2m。
[0015]进一步的,在所述营养管的尾部一侧设置气囊腔接口及塞子。
[0016]本申请提供的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头端,能够在引导丝被牵引时通过拉动支撑弹性线圈带动营养管的头端朝向一侧偏转,实现了调节头端转向从而适应肠道的弯曲结构,能够快速插入管道。另外,将减压引流管环绕设置在营养管外侧,胃管的胃肠减压作用与空肠营养管的营养功能合二为一,同时配有简易实用的可视化配件,对于胃肠手术中需要放置胃管及空肠营养管双管路的患者,一根管路即可实现双重功能,并且放置过程中可随时调整角度,大大降低放置难度,术后鼻部仅有一根管路,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鼻部喉部不适症状,同时方便术后护理。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内窥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的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的截面图。
[0023]图中的标识如下:营养管1,营养管接口11,卡线夹子12,盖子闭合后盖帽13,小孔14,支撑弹性线圈2,引导丝3,注水接口31,可视内窥镜组件4,内窥镜探头40,光源41,探头线42,控制开关43,电源44,阻断气囊5,气囊腔接口51,塞子52,胃肠减压管6,弧形管壁61,连接板7,凹槽型引流结构8,导流槽8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所述可视肠内营养管包括营养管1、支撑弹性线圈2、引导丝3、可视内窥镜组件4、阻断气囊5和胃肠减压管6;所述营养管1的头端透明且具有柔性;所述支撑弹性线圈2为预弯曲塑形弹性金属丝线圈结构,所述支撑弹性线圈2支撑设置在所述营养管1的头端内;所述引导丝3贯穿设置在所述营养管1内且与所述支撑弹性线圈2的一侧连接,所述引导丝3被牵引时能够拉动所述支撑弹性线圈2带动所述营养管1的头端朝向一侧偏转;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4设置在所述营养管1内,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4包括内窥镜探头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肠内营养管包括营养管、支撑弹性线圈、引导丝、可视内窥镜组件、阻断气囊和胃肠减压管;所述营养管的头端透明且具有柔性;所述支撑弹性线圈为预弯曲塑形弹性金属丝线圈结构,所述支撑弹性线圈支撑设置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内;所述引导丝贯穿设置在所述营养管内且与所述支撑弹性线圈的一侧连接,所述引导丝被牵引时能够拉动所述支撑弹性线圈带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朝向一侧偏转;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设置在所述营养管内,所述可视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探头,所述内窥镜探头设置在所述营养管的头端内;所述营养管的中部设有所述阻断气囊;所述胃肠减压管环绕所述营养管外侧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减压管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营养管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营养管外侧壁垂直设置,所述胃肠减压管与所述营养管一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减压管的中部设有凹槽型引流结构,所述凹槽型引流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之间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胃肠减压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胃肠减压管上,使得所述胃肠减压管被分割为多段弧形管壁,每一段弧形管壁与一个连接板呈T字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胃肠减压的可调节头端方向的可视肠内营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继平赵改丽罗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