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玉米赤霉烯酮(ZEN)又名F
‑
2毒素,是一种霉菌毒素,最初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是由多个镰刀菌物种通过聚酮途径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物,是谷物、动物饲料和食品中最广泛的霉菌毒素之一。它含有具有雌激素活性的4
‑
羟基水杨酸单元,食物链中的ZEN可能对人类造成一系列的毒性影响,包括致畸、致癌、神经毒性和流产,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第三类致癌物。迄今为止,已有120多个国家规定了ZEN在不同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从1到200μg/kg不等。有效检测ZEN污染已成为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传统的谷物、动物饲料和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
‑
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尽管能比较准确地检测真菌毒素等的残留量,但是因其设备昂贵、严格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和对专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化学发光探针和电化学发光电极;所述电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11:将氧化石墨烯、L
‑
半胱氨酸和氯金酸混合,加热反应,得到AuNPs/NSG溶液;S12:向所述AuNPs/NSG溶液中加入玉米赤霉烯酮抗体溶液,孵育,得到所述电化学发光探针;所述电化学发光电极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21:将四氯化锆和苯甲酸于混合溶液中混合,加入四(4
‑
苯甲羧基)卟啉,加热反应,得到含有PCN
‑
222的溶液;所述混合溶液由水和二甲基甲酰胺组成;S22:向所述含有PCN
‑
222的溶液中加入交联剂,活化,得到活化溶液;S23:将所述活化溶液修饰于电极上,干燥后加入玉米赤霉烯酮包被抗原,孵育,得到所述电化学发光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氧化石墨烯、L
‑
半胱氨酸和氯金酸的质量比为1:5:1.5
‑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为70
‑
90℃,时间为80
‑
100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8
‑
12: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10
‑
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范晓琳,程高标,吴康,邓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