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登山专利>正文

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433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包括机架以及与液压泵站相连的液压马达,液压泵站安装在机架上,机架呈门字形,机架的一侧底端设置着一个独立轨道行走轮,机架的另一侧底端前后部分别设置着前、后轨道行走轮,在机架中部顶面上分别通过升降装置吊挂着一个由液压马达驱动出泥的出泥嘴装置,出泥嘴装置上带有进水管,两个出泥嘴装置一前一后背对背间隔布置,在机架顶面上还设置着一个进土装置,进土装置的下部出土管分别连接着两个出泥嘴装置的进土端,出土管呈倒Y字形,其底端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块出土分配挡板,用以可选择地使出土管内的土料流向相应侧的出泥嘴装置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机械代替人工筑墙,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好,劳动强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筑墙机械装置,特别是改进型自动筑墙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砌筑大棚墙体、房屋山墙或者土墙等作业时,常常需要依靠大量人工 来完成,这样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另外,人工打土墙或砌墙 的成本较高。虽然人们也曾经研制出了很多的砌墙机械,但是结构都不太合理,都不具有自 动砌墙功能,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自动筑墙机,用机械现场加工代替人工体力打 土墙的办法砌墙,使泥土来料自动加工成墙坯,省时、省人工和物力,砌墙作业效率高,能大 大降低筑墙的作业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包括机架以及与液压泵站 相连的液压马达,液压泵站安装在机架上,机架呈门字形,机架的一侧底端设置着一个独立 轨道行走轮,机架的另一侧底端前后部分别设置着前、后轨道行走轮,在两侧轨道行走轮之 间的机架中部顶面上分别通过升降装置吊挂着一个由液压马达驱动出泥的出泥嘴装置,出 泥嘴装置上带有进水管,两个出泥嘴装置一前一后背对背间隔布置,在机架顶面上还设置 着一个进土装置,进土装置的下部出土管分别连接着两个出泥嘴装置的进土端,出土管呈 倒Y字形,其底端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块出土分配挡板,用以可选择地使出土管内的土料 流向相应侧的出泥嘴装置内。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先在需要筑墙的墙体位置两侧分别铺设好轨道,将本专利技术放置于 轨道上,然后开动出泥嘴装置以及进土装置进土即可进行筑墙作业,由进土装置通过出土 管下来的土料可以有选择地进入相应侧的出泥嘴装置内。通过进土装置进入出泥嘴装置内 的土料经过由进水管进入的水混合后,变成泥巴继而由液压马达驱动将泥巴从出泥嘴装置 中挤出来,形成一层墙坯体,然后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不断提升出泥嘴装置,这样一层一层 的砌筑就可以完成墙体的砌筑工作。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工作时,只需要一个来回就能完 成两层墙体的砌筑任务,这样两个背对背设置的出泥嘴装置可以成倍的大幅度提高筑墙速 度,而且减少了转弯换向机构,简化了结构,减少了机械故障,更便于维护。本专利技术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作业砌墙的功能,用机械现场加工代替人工体力打土墙 的土办法砌墙(如温室侧墙、山墙或者土墙等墙体),使泥土来料加工成墙坯,省时、省人工 和物力,效率高,降低筑墙的作业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出泥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机架12以及与液压泵站1相 连的液压马达10,液压泵站1安装在机架12上。机架12呈门字形,机架12的一侧底端设置 着一个独立轨道行走轮16,机架12的另一侧底端前后部分别设置着前、后轨道行走轮13。 在两侧轨道行走轮16、13之间的机架中部顶面上分别通过升降装置4吊挂着一个由液压马 达10驱动出泥的出泥嘴装置2,出泥嘴装置2上带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一端与水泵相连。 两个出泥嘴装置2 —前一后背对背间隔布置,这样两个出泥嘴装置2都可以进行砌墙作业, 只需要一个来回,就能完成两层墙体的砌筑任务,从而成倍地提高了筑墙速度。在机架顶面 上还设置着一个进土装置6,进土装置6的下部出土管5分别连接着两个出泥嘴装置2的进 土端,出土管5呈倒Y字形,其底端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块出土分配挡板8,出土分配挡板8 的下端铰接在出土管5的分岔部位底部,通过旋转出土分配挡板8,用以可选择地使出土管 5内的土料流向相应侧的出泥嘴装置2内。出土分配挡板8可以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旋转或 进行手动驱动旋转。工作时,先在需要筑墙的墙体位置两侧分别铺设好轨道11,将本专利技术放置于轨道 11上,使得轨道行走轮13、16可以在轨道11上来回转动行走。然后通过升降装置4调整好 出泥嘴装置2的高度,开动出泥嘴装置2以及进土装置6进土即可进行筑墙作业。所说的升降装置4为丝杠螺母副升降装置或蜗轮蜗杆副升降装置或液压缸升降 装置,用以将出泥嘴装置2提升或放下,改变其筑墙高度。所说的进土装置6包括一竖直布置的气吸式螺旋分离器装置,气吸式螺旋分离器 装置的吸土管7下端靠近地面。如图4所示,所说的进土装置6为由一螺旋绞龙取土装置15以及输送带14构成, 螺旋绞龙取土装置15的下端靠近地面,螺旋绞龙取土装置15的上端与输送带14 一端相衔 接,输送带14的另一端位于所说的出土管5进料口上方。出泥嘴装置2包括一横截面呈矩形的壳体,壳体的一端具有出泥口,所说的液压 马达10安装在壳体另一端,壳体内水平间隔均布设置着出泥绞龙3,所说的液压马达10转 轴分别与出泥绞龙3端部固接在一起,出泥绞龙3内设置着出水通道,出泥绞龙3上均布设 置着与出水通道相连通的出水孔,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说的进水管9相连。采用液压马达 10驱动出泥绞龙3旋转挤出墙坯体,不仅重量轻,而且旋转扭矩大,有利于提高墙坯体的挤 出速度,提高筑墙工作效率。如图5所示,壳体出口处的一竖直侧壁为活动壁17,活动壁17的一端铰接在壳体 出口处。该活动壁17的背面上安装着一个液压缸18,液压缸18的活塞杆自由端推动活动 壁17横向摆动改变出泥嘴装置2壳体出口的宽度。这样进行砌筑底层墙体时,可以做到墙 体宽度大,而进行砌筑上层墙体时,可以减小墙体宽度,这样整个墙体的横截面呈梯形,有 利于提高墙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墙体的砌筑,可以完全 实现墙体的自动化砌筑,不仅工作效率成倍提高,而且彻底解放了人力,只需一人即可进行 作业,极大地降低了财力、物力的消耗,降低了砌墙作业成本。本专利技术耗费了专利技术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历时数年,才使得其结构这样完整而全 面,没有大量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没有进行反复的试验和修改,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的这一种结构形式,任何相近似的结构变 形,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包括机架(12)以及与液压泵站(1)相连的液压马达(10),其特征是液压泵站(1)安装在机架(12)上,机架(12)呈门字形,机架(12)的一侧底端设置着一个独立轨道行走轮(16),机架(12)的另一侧底端前后部分别设置着前、后轨道行走轮(13),在两侧轨道行走轮(16、13)之间的机架中部顶面上分别通过升降装置(4)吊挂着一个由液压马达(10)驱动出泥的出泥嘴装置(2),出泥嘴装置(2)上带有进水管(9),两个出泥嘴装置(2)一前一后背对背间隔布置,在机架顶面上还设置着一个进土装置(6),进土装置(6)的下部出土管(5)分别连接着两个出泥嘴装置(2)的进土端,出土管(5)呈倒Y字形,其底端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块出土分配挡板(8),用以可选择地使出土管(5)内的土料流向相应侧的出泥嘴装置(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其特征是所说的升降装置(4)为丝杠 螺母副升降装置或蜗轮蜗杆副升降装置或液压缸升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其特征是所说的进土装置(6)包括一 竖直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自动筑墙机,包括机架(12)以及与液压泵站(1)相连的液压马达(10),其特征是:液压泵站(1)安装在机架(12)上,机架(12)呈门字形,机架(12)的一侧底端设置着一个独立轨道行走轮(16),机架(12)的另一侧底端前后部分别设置着前、后轨道行走轮(13),在两侧轨道行走轮(16、13)之间的机架中部顶面上分别通过升降装置(4)吊挂着一个由液压马达(10)驱动出泥的出泥嘴装置(2),出泥嘴装置(2)上带有进水管(9),两个出泥嘴装置(2)一前一后背对背间隔布置,在机架顶面上还设置着一个进土装置(6),进土装置(6)的下部出土管(5)分别连接着两个出泥嘴装置(2)的进土端,出土管(5)呈倒Y字形,其底端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块出土分配挡板(8),用以可选择地使出土管(5)内的土料流向相应侧的出泥嘴装置(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登山
申请(专利权)人:朱登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