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15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包括烧结炉,所述烧结炉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和硅片,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所述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为弧形;所述硅片位于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设计优点在于:第一,弧形灯管设计的加热模块是的硅片整个面域上受热均衡,温场稳定,从而电池的电性能及老化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第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热模块结果设计可拆卸维护保养,便于工业化生产。便于工业化生产。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晶体硅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常规TOPCon烧结炉主要分为传统炉带式和陶瓷辊道式,传统炉带式烧结炉由于循环进出将会带走大量热量,能耗相对陶瓷辊道式高60%。目前TOPCon电池烧结普遍采用陶瓷辊道式烧结炉,由于硅片尺寸不断优化变大,硅片变薄,烧结炉滚轴上的硅片会轻微向下弯曲,但是目前普遍的烧结加热模块都是平行于硅片的设计,这样硅片整体面域上受热是不均匀的。受热不均匀必然导致金属浆料在硅片表面的焊接性能和电流阻抗等。所以必然需要解决硅片在自重弯曲导致的整体面域上受热不均衡问题。
[0003]目前行业普遍会采用能耗更低的陶瓷滚轴式烧结炉,主要是腔体内采用滚轴式带动电池片前行,滚轴持续保持在高温热场氛围中,这样不会有冷热交换带来的热能损失。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硅片由于自重会向下弯曲,这样硅片中心范围和边缘范围内金属浆料受热温度是不一样的,即会导致硅片的焊接性能和电流阻抗不一致,降低电池电性能及老化性能。当前这种主流的加热模块结构设计主要是一种是以专利CN 212023768 U提出的加热模块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此结构的优势是电池片下方的滚轴是贯穿连接的,这样电池片下方具备蓄热作用,热场损耗较小,确保电池片上下面温度相对独立控制。但此专利结构中的灯管设计是平行于硅片表面的,必然会导致硅片整个面域上受热不均衡问题
[0004]为改善现有烧结炉加热模块设计的上下温场不均衡的问题,本专利提出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包括烧结炉,所述烧结炉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和硅片,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
[0008]所述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为弧形;
[0009]所述硅片位于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加热灯管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加热灯管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
[0012]进一步地,所述烧结炉的内部设置有框架结构,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加热灯管设置在上框架的
内部,所述下加热灯管设置在下框架的内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为U型,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开口端对称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烧结炉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两个。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陶瓷滚轴,所述陶瓷滚轴贯穿烧结炉并延伸至烧结炉的内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陶瓷滚轴具有一搭接部,所述硅片位于搭接部的上方。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1)将原先行业普遍采用的水平式加热灯管的结构设计加以改善得到的结构设计;(2)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设计优点在于:第一,弧形灯管设计的加热模块是的硅片整个面域上受热均衡,温场稳定,从而电池的电性能及老化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第二,本专利技术的加热模块结果设计可拆卸维护保养,便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实施例提供的现有加热模块结构设计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实施例提供的本申请文件加热模块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上框架、2上加热灯管、3陶瓷滚轴、4下加热灯管、5下框架、6硅片、7烧结炉、8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0025]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包括烧结炉7,烧结炉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和硅片6,加热模块包括上加热灯管2和下加热灯管4;
[0026]上加热灯管2和下加热灯管4均为弧形;
[0027]硅片6位于上加热灯管2和下加热灯管4之间。
[0028]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设计优点在于:第一,弧形灯管设计的加热模块是的硅片整个面域上受热均衡,温场稳定,从而电池的电性能及老化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第二,本专利技术的加热模块结果设计可拆卸维护保养,便于工业化生产。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上加热灯管2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6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下加热灯管4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6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烧结炉7的内部设置有框架结构,加热模块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内部。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框架结构包括上框架1和下框架5,上加热灯管2设置在上框架1的内部,下加热灯管4设置在下框架5的内部。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上框架1和下框架5为U型,上框架1和下框架5的开口端对称设置。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烧结炉7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硅片6。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陶瓷滚轴3,陶瓷滚轴3贯穿烧结炉7并延伸至烧结炉7的内部,陶瓷滚轴3的驱动端位于烧结炉的外部。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陶瓷滚轴3具有一搭接部8,硅片6位于搭接部8的上方,硅片6直接放置在搭接部8的上方。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是一种上下弧形设计的加热模块。在硅片的上方采用弧形加热灯管,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同样,在硅片的下方采用弧形加热灯管,弯曲半径R13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结炉(7),所述烧结炉(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和硅片(6),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上加热灯管(2)和下加热灯管(4);所述上加热灯管(2)和下加热灯管(4)均为弧形;所述硅片(6)位于上加热灯管(2)和下加热灯管(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灯管(2)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6)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灯管(4)弯曲半径R1300mm

R3500mm,灯管最低点与硅片(6)的距离保持和水平加热模块一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OPCon烧结炉的加热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7)的内部设置有框架结构,所述加热模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萍张岳琦邓健丁娜潘兰袁文文徐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