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02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属于轴承套圈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支撑板内卡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该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轮同步转动,连接杆带动两个气动夹爪能够不断的将移动台上待加工的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座上,使得该装置能够多工位的对轴承套圈进行锻造,且能够自动化的对轴承套圈进行上料和下料,能够快速的将锻造件取出移动到下一个工位上,避免在连续锻造加工的过程中影响后续的锻造加工,保障了该生产线的锻造加工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


[0001]本技术属于轴承套圈加工
,具体为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套圈的锻造加工过程中,现有的锻造加工生产线上的轴承套圈自身温度较高,且难以多工位的对其进行锻造,难以自动化的对轴承套圈进行上料和下料,不便于快速的将锻造件取出,在连续锻造加工时容易影响后续的锻造加工,因此使得该生产线的锻造加工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解决了现有的锻造加工生产线上的轴承套圈自身温度较高,且难以多工位的对其进行锻造,难以自动化的对轴承套圈进行上料和下料,不便于快速的将锻造件取出,在连续锻造加工时容易影响后续的锻造加工,因此使得该生产线的锻造加工效率下降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支撑板内卡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支撑板内,所述第二转轴外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支撑板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铰接,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移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移动杆的形状为L形。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移动杆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气动夹爪,所述移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块与限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和固定板的背面均开设有滑槽。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卡块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座,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四个支撑柱外套接有四个支撑套,四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上梁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梁板内卡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套的表面与移动板的内壁卡接,所述移
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锻造头,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台。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该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通过设置电机、第一转轴、主动轮、从动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当启动电机时,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轮同步转动,固定板带动连接杆、支撑杆和固定板同步运动,而连接杆带动两个气动夹爪能够不断的将移动台上待加工的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座上,使得该装置能够多工位的对轴承套圈进行锻造,且能够自动化的对轴承套圈进行上料和下料,能够快速的将锻造件取出移动到下一个工位上,避免在连续锻造加工的过程中影响后续的锻造加工,保障了该生产线的锻造加工效率。
[0016]2、该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通过设置支撑柱、支撑套、液压缸和移动板,启动液压缸,液压缸能够带动移动板和支撑套在支撑柱上滑动,使得锻造头对支撑座上待加工的轴承套圈进行锻造加工,避免锻造头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能够保障锻造头对待加工的轴承套圈进行准确锻造,避免出现锻造偏移而导致轴承套圈损坏的情况,保障了轴承套圈在锻造过程中自身的安全性。
[0017]3、该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通过设置固定座和第一轴承,固定座自身能够对电机进行固定支撑,避免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震动而掉落的情况,保障了电机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而第一轴承与第二转轴相互配合,使得第二转轴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卡死的情况,保障了第二转轴在转动时自身的灵活性,保障了该生产线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移动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限位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二凸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工作台、2支撑板、3固定座、4电机、5第一转轴、6主动轮、7从动轮、8第二转轴、9第一轴承、10第一凸轮、11第二凸轮、12第一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4限位槽、15移动杆、16固定板、17连接杆、18限位板、19滑槽、20卡块、21支撑柱、22支撑套、23上梁板、24液压缸、25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形状为L形,支撑板2内卡接有固定座3,通过设置固定座3,固定座3自身能够对电机4进行固定支撑,避免电机4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震动而掉落的情况,保障了电机4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固定座3内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6,主动轮6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7传动连接,从动轮7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外套接有第一轴承9,通过设置第一轴承9,第一轴承9与第二转轴8相互配合,使得第二转轴8与第一凸轮10
和第二凸轮11在转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卡死的情况,保障了第二转轴8在转动时自身的灵活性,保障了该生产线稳定的运行,第一轴承9卡接在支撑板2内,第二转轴8外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10和第二凸轮11,支撑板2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转动杆13铰接,支撑板2的背面开设有限位槽14,通过设置限位槽14,限位槽14与移动杆15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移动杆15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滑落的情况,保障了移动杆15在移动时自身的稳定性,限位槽14的内壁与移动杆15的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杆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移动杆15的形状为L形。
[0025]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杆15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气动夹爪,移动杆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通过连接块与限位板18的背面固定连接,固定板16的正面和固定板16的背面均开设有滑槽19,通过设置滑槽19,滑槽19与卡块20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卡块20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滑落的情况,保障了卡块20在移动时自身的安全性,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20,两个卡块20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滑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
[0026]具体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形状为L形,所述支撑板(2)内卡接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内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6),所述主动轮(6)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7)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7)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外套接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卡接在支撑板(2)内,所述第二转轴(8)外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10)和第二凸轮(11),所述支撑板(2)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转动杆(13)铰接,所述支撑板(2)的背面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的内壁与移动杆(15)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所述移动杆(15)的形状为L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5)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气动夹爪,所述移动杆(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国栋赵坤张和宣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精密铸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