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框装置及铁路保温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53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框装置及铁路保温车,属于铁路运输技术领域。所述门框装置包括:支撑门框,与车体连接;承力门框,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承力门框与所述支撑门框间隔设置;隔热门框,设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之间,并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门框装置及铁路保温车可以阻断热桥,有效防止漏热。防止漏热。防止漏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框装置及铁路保温车


[0001]本申请属于铁路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门框装置及铁路保温车。

技术介绍

[0002]铁路保温车是“专用货车”的一种。专为运送肉、鱼、鲜果和蔬菜等易腐货物时使用,此类货物在输送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为使车内温度不因外界温度影响而有较大变化,故要求车体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铁路保温车的车体在结构上装有隔热材料,以减少车内外之间的热交换。车内设有降温用的冷却装置、升温用的加温装置,使车内具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换气用的通风装置以及测温等设备。
[0003]为了便于货物的装卸,铁路保温车一般采用塞拉门,塞拉门是指一种通过塞和拉两种动作实现车门开启与关闭的门体形式,即门关闭时,是将门由车内或车外塞入车门口处,使之关闭,门开启时,使门向车内或向车外移开门口一定距离后,能沿车体内侧或外侧滑动开启。
[0004]为了便于塞拉门的的关闭,铁路保温车的车体上会设置门框结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铁路保温车的门框结构无法进行隔热,车体内的能量会通过门框结构传导出去,导致车体内的能量损失,影响铁路保温车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框装置及铁路保温车,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铁路保温车的门框结构无法进行隔热,车体内的能量会通过门框结构传导出去,导致车体内的能量损失,影响铁路保温车的保温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门框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支撑门框,与车体连接;承力门框,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承力门框与所述支撑门框间隔设置;隔热门框,设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之间,并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热门框包括:隔热边框,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支撑边框,与所述隔热边框连接,并设于所述隔热边框的底部。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承力门框朝向所述支撑门框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加强件,所述支撑边框设于所述多个加强件上。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隔热边框包括:第一横梁,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两个第一立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并与所述支撑边框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门框包括:第二横梁,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第二立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相对,所述第三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侧部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承力门框包括:第四横梁,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五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对;第四立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五横梁连接,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五立柱,与所述第四立柱相对,所述第五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五横梁连接,所述第五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四立柱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五立柱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门框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三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中的一个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门框的一侧和所述承力门框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中的另一个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门框的另一侧和所述承力门框的另一侧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支撑门框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承力门框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承力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端面上设有扶手。
[0017]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铁路保温车,包括车体、车门和所述的门框装置。
[00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车门和所述隔热门框朝向所述承力门框的端部其中一个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车门和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端部其中一个设有第二密封件。
[00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门或所述隔热门框朝向所述承力门框的端部连接;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截面形状为环形,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车门和所述隔热门框之间的间距。
[00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或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端部连接;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截面形状为条形,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车门和所述隔热门框之间的间距。
[00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车体包括底架、侧墙和车顶内板;所述支撑门框与所述底架、所述侧墙和所述车顶内板连接;所述承力门框与所述底架、所述侧墙和所述车顶内板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3]由于支撑门框与车体连接,所以,通过车体支撑支撑门框,由于承力门框与车体连接,承力门框与支撑门框间隔设置,所以,通过车体支撑承力门框,并且承力门框与支撑门框之间有间距,以提供安装隔热门框的空间,由于隔热门框设于支撑门框和承力门框之间,并与支撑门框和承力门框连接,所以,通过支撑门框和承力门框支撑隔热门框,形成了三层门框的连接结构,隔热门框可以进行隔热,避免铁路保温车的车体内外连通传热,可以阻断热桥,有效防止漏热。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门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门框装置的爆炸图;
[0027]图3为图1中门框装置的支撑门框、隔热门框和承力门框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4为一些实施例的铁路保温车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布置示意图。
[0029]附图中:
[0030]支撑门框10,第二横梁101,第三横梁102,第二立柱103,第三立柱104;
[0031]承力门框20,第四横梁201,第五横梁202,第四立柱203,第五立柱204,第一连接件205,第二连接件206;
[0032]隔热门框30,隔热边框301,第一横梁3011,第一立柱3012,支撑边框302;
[0033]加强件40;
[0034]第三连接件50;
[0035]扶手60;
[0036]车门70;
[0037]第一密封件80,第一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门框,与车体连接;承力门框,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承力门框与所述支撑门框间隔设置;隔热门框,设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之间,并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门框包括:隔热边框,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支撑边框,与所述隔热边框连接,并设于所述隔热边框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门框朝向所述支撑门框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加强件,所述支撑边框设于所述多个加强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边框包括:第一横梁,与所述支撑门框和所述承力门框连接;两个第一立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并与所述支撑边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门框包括:第二横梁,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第二立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相对,所述第三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承力门框的侧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门框包括:第四横梁,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五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对;第四立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五横梁连接,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第五立柱,与所述第四立柱相对,所述第五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五横梁连接,所述第五立柱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立柱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隔热门框背离所述支撑门框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五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华何远新景传峰陈晓刚谢斌张敏金晓平孙纯旭罗桂琼舒麟刘丹艳任文轲袁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