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74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包括当量环本体,其技术要点是: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或两个侧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开口侧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环形凹槽中嵌装有多个平衡块,平衡块上表面不突出于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或侧端面,平衡块上设有螺孔,螺孔中设有锁紧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当量环自平衡问题,与现有组合式当量环相比,平衡精度高,调整方便,可操作性强。可操作性强。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曲轴动平衡试验中采用的当量环,具体涉及一种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量环为圆环形,由上环和下环对接组成,上、下环通过车、磨、钻等方法制作而成,并利用螺栓连接固定。在曲轴的动平衡试验中,将当量环固定于连杆上以模拟活塞连杆组的惯性,从而平衡曲轴平衡重引起的不平衡量。但是以基础机械加工方法制作当量环,只能满足几何尺寸的数据,但无法保证重心位置,因此当量环自身平衡很难保证,在进行动平衡试验的过程中由于重心的不确定,使曲轴的动平衡试验结果有偏差,甚至超差,影响产品数据的准确性。
[0003]为解决当量环自平衡问题,CN209356124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当量环,包括环体与若干个配重块,环体外壁中间处设有环形槽,环体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销孔,配重块设有主体部,主体部的底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可容纳于环形槽内,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销孔对应的第二销孔。该专利通过多个配重块调整当量环的重心位置,达到自平衡目的。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配重块位于环体外部,改变当量环的外圆尺寸,在工作时因配重块不是固定的,会甩动起来重心会产生偏移,对曲轴做动平衡试验的结果产生影响,造成平衡精度不合格;2、因为销孔的位置是固定的,在调整配重块位置时,调整范围很小,可操作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解决传统当量环自平衡问题,与现有组合式当量环相比,平衡精度高,调整方便,可操作性强。/>[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包括当量环本体,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或两个侧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侧尺寸小于槽底尺寸,所述环形凹槽中嵌装有多个平衡块,所述平衡块上表面不突出于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或侧端面,平衡块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设有锁紧螺钉。
[0007]上述的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所述环形凹槽为T型槽,所述平衡块的横截面为与环形凹槽匹配的T形。
[0008]上述的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所述环形凹槽为燕尾槽,所述平衡块的横截面为与环形凹槽匹配的燕尾形。
[0009]上述的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所述当量环本体由上半环、下半环利用螺栓连接而成。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在当量环本体上开设环形凹槽组装平衡块,平衡块可以在环形凹槽中滑动以随意调整位置并定位,以实现对当量环本体的自平衡调整,解决传统当量环自平衡问题的同时,与现有组合式当量环相比,调整方便,范围大,可操作性强。
[0012]2、平衡块不突出于当量环本体外周或侧端面,不影响当量环本体的外部尺寸,定位后不产生晃动,不会产生重心偏移,因此工作更稳定,平衡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上半环、2.下半环、3.环形凹槽、4.平衡块、5.锁紧螺钉、6.螺栓。
实施方式
[0018]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19]如图1、图2所示,该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包括当量环本体,所述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所述环形凹槽3的开口侧尺寸小于槽底尺寸,所述环形凹槽3中嵌装有8个平衡块4,所述平衡块4上表面不突出于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每个平衡块4上设有两个螺孔,所述螺孔中设有锁紧螺钉5。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3为T型槽,所述平衡块4的横截面为与环形凹槽3匹配的T形,平衡块4的纵截面为弧形。所述当量环本体由上半环1、下半环2利用螺栓6连接而成。
[0021]工作原理:
[0022]当需要自平衡时,旋松锁紧螺钉5,将平衡块4沿T型槽推动到某一预设位置,再旋拧锁紧螺钉5,使锁紧螺钉5的尖端顶于槽底,而平衡块4与T型槽的内顶面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定位。通过不断调整平衡块4的位置,最终可达到当量环的自身平衡。
实施例
[0023]如图3、图4所示,该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包括当量环本体,所述当量环本体的两个侧端面上对称开设有环形凹槽3,每个环形凹槽3中嵌装有6个平衡块4,所述平衡块4上表面不突出于当量环本体的侧端面,每个平衡块4上设有一个螺孔,所述螺孔中设有锁紧螺钉5。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3为燕尾槽,所述平衡块4的横截面为与环形凹槽3匹配的燕尾形。
[0025]工作原理:
[0026]当需要自平衡时,旋松锁紧螺钉5,将平衡块4沿燕尾槽推动到某一预设位置,再旋拧锁紧螺钉5,使锁紧螺钉5的尖端顶于槽底,而平衡块4两侧壁与燕尾槽的两个侧壁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定位。通过不断调整平衡块4的位置,最终可达到当量环的自身平衡。
[0027]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包括当量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或两个侧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侧尺寸小于槽底尺寸,所述环形凹槽中嵌装有多个平衡块,所述平衡块上表面不突出于当量环本体的外周面或侧端面,平衡块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设有锁紧螺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当量环自平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伟李智臧宏臻管仲嵩李兴民臧红樵张福源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创重型内燃机曲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