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04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预制空心桩上开设有内腔,内腔底部开设有供水泥沙体受压挤出的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封堵有能够受夯锤及水泥沙体锤击打开的封板,内腔顶部开设有供夯锤和水泥沙体进入的顶部开口,顶部开口的外周侧环绕设有防水密封圈,防水密封圈挤压在预制空心桩的顶部端面及送桩器的底部端面之间,通过将防水密封圈设置在预制空心桩的顶端,并将送桩器抵接在防水密封圈的端面上,在通过送桩器对预制空心桩进行压桩的过程中,通过送桩器的自重或者在锤击、静压的作用力下,使得防水密封圈挤压在送桩器和预制空心桩之间,对预制空心桩的顶部形成密封,防止地下水进入内腔中。防止地下水进入内腔中。防止地下水进入内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空心桩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预制空心桩一般情况之下是在工厂抑或是施工现场当中预制出来的,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的地点之上,在对锤击、静压等工艺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使得预制空心桩进入到预定的位置之上,预制空心桩在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点是荷载能力比较强、沉降变形比较小以及效率比较高等等,而且现有技术中对于预制空心桩的施工中,一般在其顶部设置送桩器,通过锤击、静压送桩器进而将预制空心桩送进,针对于建筑工程预制空心桩施工时有地下水的情况,当采用送桩器进行压桩的方式时,如果不采取措施,送桩器与预制空心桩接桩处,会渗入地下水,按照现有的建筑工程预制空心桩施工方法,需要先在施工场地内进行降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进入预制空心桩内部,影响后续的载体安装或者封底工作等,但是技术缺点是施工周期长时。而且在目前现有桩基施工方法中,没有地下水环境下直接施工桩基的案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施工现场不提前降水的情况下,通过在预制空心桩的顶部设置防水密封圈与送桩器相接处,在预制空心桩底部设置封板,完成预制空心桩上下两端的封堵,进而通过静压、夯击等方式,直接将预制空心桩压致预定标高,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会渗入预制空心桩内,达到防水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包括预制空心桩,所述预制空心桩上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底部开设有供水泥沙体受压挤出的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处封堵有能够受夯锤及所述水泥沙体锤击打开的封板,所述内腔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夯锤和所述水泥沙体进入的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的外周侧环绕设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挤压在所述预制空心桩的顶部端面及送桩器的底部端面之间。
[0005]优选的,所述防水密封圈的顶部端面上设有若干便于所述送桩器其分离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呈与所述防水密封圈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状结构,各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水密封圈径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水密封圈径向分布在其中间位置处。
[0006]优选的,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底端覆盖有用于将其粘贴在所述预制空心桩顶端上的粘胶层。
[0007]优选的,所述封板上侧还安装有和所述预制空心桩底端贴合密封的防水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封板和所述防水胶垫的面积大于底部开口的面积,所述封板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方式与所述预制空心桩底端相连接,且所述封板与所述预制空心桩之间的连
接强度小于所述夯锤的锤击力度。
[0009]优选的,所述内腔靠近所述底部开口的内壁上设有毛面结构,所述毛面结构与灌入所述内腔内的自密实混凝土相连接。
[0010]还提供一种载体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安装前准备:选用径向截面宽度、外径均与预制空心桩的顶端结构相匹配的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的抗压强度大于45MPa,所述防水密封圈的一端面开设若干凹陷部,各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水密封圈周向等间隔分布,且各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防水密封圈端面的中间区域,并分别与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内周边缘和外周边缘相间隔;
[0012]安装密封圈:将所述防水密封圈未设置所述凹陷部的端面上涂覆防水粘胶层,将所述防水密封圈与所述预制空心桩的顶端同轴正对设置,并通过所述防水粘胶层将所述防水密封圈粘贴在所述预制空心桩的顶端端面上;
[0013]安装封板:在预制空心桩的底部开口处安装封板,完成对预制空心桩的内腔底部封堵的工作;
[0014]压制预制空心桩:将安装有所述封板和所述防水密封圈的所述预制空心桩置入所需区域,将送桩器同轴放置在所述预制空心桩上方,并将所述送桩器密实抵接在所述防水密封圈的未设置所述防水粘胶层的端面上,采用锤击或静压的方式,通过顶压所述送桩器将所述预制空心桩压至预定标高位置处;
[0015]移除送桩器:在完成安装载体且进行封底后,直接将所述送桩器从所述防水密封圈上移开。
[0016]优选的,在移除送桩器步骤前,进行安装载体步骤,选用所需水泥沙体并将其通过顶部开口送入内腔内,选用直径小于内腔的夯锤,将其沿顶部开口放至内腔中,夯锤与内腔内壁之间留有填料与气流间隙,通过夯锤对水泥沙体进行夯击,驱使水泥沙体向下挤压并打开封板,且水泥沙体逐渐被挤出底部开口,直至水泥沙的填入量达到预设值,形成载体结构。
[0017]优选的,在完成安装载体步骤后,停止填入水泥沙,通过夯锤连续三次下落对载体进行夯击,测量三次击打的贯入度,贯入度测量值满足预设值时停止夯击,贯入度测量值不满足预设值时,继续进行步骤S4的填入水泥砂和夯击操作,直至贯入度测量值满足设计值。
[0018]优选的,在载体的贯入度测量值满足预设值后,进行封底步骤,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通过顶部开口送入内腔内,并在内腔底端处凝结,完成桩端封底工作,再移开送桩器。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第一,预制空心桩上开设有内腔,内腔底部开设有供水泥沙体受压挤出的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封堵有能够受夯锤及水泥沙体锤击打开的封板,内腔顶部开设有供夯锤和水泥沙体进入的顶部开口,顶部开口的外周侧环绕设有防水密封圈,防水密封圈挤压在预制空心桩的顶部端面及送桩器的底部端面之间,首先通过设置封板,以对内腔的底部开口进行封堵,在压桩的过程中,预制空心桩具有底部开口的一端伸入地下,由于封板已对其进行封堵,能够充分阻止地下水从底部开口处进入预制空心桩的内腔中,再者通过将防水密封圈设置在预制空心桩的顶端,并将送桩器抵接在防水密封圈的端面上,在通过送桩器对预制空心桩进行压桩的过程中,通过送桩器的自重或者在锤击、静压的作用力下,使得防水密封圈挤压在送桩器和预制空心桩之间,对预制空心桩的顶部形成密封,以在压桩的过程
中,避免地下水通过预制空心桩的顶部进入其内侧,能够在安装载体或者后续封底的工序中,防止地下水进入内腔中,与送入的物料相结合,影响载体和封底结构的质量。
[0021]第二,防水密封圈的顶部端面上设有若干便于送桩器其分离的凹陷部,凹陷部呈与防水密封圈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状结构,各凹陷部沿防水密封圈径向间隔分布,各凹陷部沿防水密封圈径向分布在其中间位置处,在防水密封圈的端面上设置第一凹陷部,即便是送桩器压制在预制空心桩的顶端,也能够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避免两者在较大压力的作用下过分粘合,导致送桩器在从防水密封圈上移开时,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对预制空心桩造成影响,而且凹陷部设置在防水密封圈端面的中间位置处,避免其设置在防水密封圈的内周边缘或外周边缘处,影响送桩器和防水密封圈之间的密封效果。
[0022]第三,防水密封圈的底端覆盖有用于将其粘贴在预制空心桩顶端上的粘胶层,通过设置粘胶层不仅能够方便防水密封圈与预制空心桩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空心桩,所述预制空心桩上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底部开设有供水泥沙体受压挤出的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处封堵有能够受夯锤及所述水泥沙体锤击打开的封板,所述内腔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夯锤和所述水泥沙体进入的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的外周侧环绕设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挤压在所述预制空心桩的顶部端面及送桩器的底部端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载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圈的顶部端面上设有若干便于所述送桩器其分离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呈与所述防水密封圈同轴设置的环形凹槽状结构,各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水密封圈径向间隔分布,各所述凹陷部沿所述防水密封圈径向分布在其中间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马荣全和超杨启安徐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地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