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256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包括底架和缆线,所述的底架的顶部安装有顶架,且底架的内部安装有内架;所述的内架的一侧设有卡合板,且卡合板的一侧与活动板,同时活动板设在内架的内部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延伸平台与第二延伸平台相互平行折叠,使得装置整体的长度保持较短的状态,当需要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所需的水平运输长度时,通过第二液压缸推动第一延伸平台和第二延伸平台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同步的第二支架配合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推动缆线同步向外延伸,即可带动起吊器及吊钩平移至指定位置,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缆索吊装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缆索吊装设备即起重设备,是一种是在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或搬运,尤其是在斜拉桥的建造过程中,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缆索吊装设备,即通过缆索吊装设备将预制构件通过起吊运输至合适位置后进行组装的方式,需要使用到缆索吊装设备,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613836U,公开的“CN216613836U”,包括底架,底架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上转动设置有两个导向轮,底架的上端设置有吊装壳,吊装壳上端设置有伺服电机和卷筒,伺服电机的转子轴与卷筒传动连接,卷筒上绕制有两根绳索,两根绳索的一端绕过两个导向轮连接有夹持机构,吊装壳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卷筒中间设置有隔板,两根绳索分别绕制在隔板的两侧。通过设置一个安装在索塔上的吊装机构,使得吊装设备整体体积较小,吊装安全性较高,不会由于设备自身高度过高引发安全事故。
[0003]但目前使用的吊装设备,其长度通常是在安装前进行预定的,为了提高水平方向上的运输距离,需要安装对应长度的起吊架,因此组装周期长且在工作时需要保持对应起吊架长度的安全旋转半径空间,在斜拉桥的建设过程中,同时过长的起吊架会造成吊装设备的整体重心过高,在进行位置调整时无法整体进行移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同时传统的吊装设备通常设有两根缆线,两根缆线的末端均与起吊器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当有一根缆线出现松动时,容易因受力不均导致另一根缆线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破损,在使用时存在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目前使用的吊装设备,其长度通常是在安装前进行预定的,为了提高水平方向上的运输距离,需要安装对应长度的起吊架,因此组装周期长且在工作时需要保持对应起吊架长度的安全旋转半径空间,在斜拉桥的建设过程中,同时过长的起吊架会造成吊装设备的整体重心过高,在进行位置调整时无法整体进行移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同时传统的吊装设备通常设有两根缆线,两根缆线的末端均与起吊器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当有一根缆线出现松动时,容易因受力不均导致另一根缆线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破损,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包括底架和缆线,所述的底架的顶部安装有顶架,且底架的内部安装有内架;所述的内架的一侧设有卡合板,且卡合板的一侧与活动板配合连接,同时活动板设在内架的内部一端;所述的活动板靠近卡合板的一侧设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同时四个压缩弹簧均与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架的内部安装有活动连杆,且活动连杆的下端与活动板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的内架的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且第一液压缸与活动连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的顶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液压缸,且第二液压缸与第一延伸平台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延伸平台安装在第二延伸平台顶部靠近卡合板的一端,且第二延伸平台安装在底架的顶部;所述的顶架的顶部靠近卡合板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架,且两个第一支架之间中部安装有卷线盘,同时卷线盘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所述的顶架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电机组,且安装有的输出轴与卷线盘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架之间靠近卡合板的一端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向辊;所述的第一延伸平台靠近卡合板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架,且两个第二支架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所述的缆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卷线盘缠绕连接,且缆线的中部与起吊器相连接,同时起吊器的底部安装有吊钩。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卡合板配合活动板与压缩弹簧组成伸缩结构,且活动板配合活动连杆与第一液压缸组成滑动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配重槽,且配重槽的内部设有配重块,同时配重块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延伸平台与第二延伸平台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一延伸平台的长度小于第二延伸平台的长度,同时第二延伸平台与底架的顶部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延伸平台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活动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且活动支架的底部安装有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靠近卡合板的一侧中部设有卡齿,且卡齿与卡合板的一侧卡合连接;所述的限位件与活动支架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件靠近卡合板的一侧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组滑辊,且每组滑辊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同时两组滑辊分别与两个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的滑轨分别安装在内架的一侧两端。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的第一导向辊呈对称式分布,且两个第一导向辊的所在高度不同,同时第一导向辊与第一支架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缆线的两端均与第一导向辊、第二支架、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滑动连接,且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呈交错式分布。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起吊器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夹线器,且两个夹线器分别与缆线的两端相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一延伸平台、第二延伸平台、第二支架、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延伸平台与第二延伸平台相互平行折叠,使得装置整体的长度保持较短的状态,当需要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所需的水平运输长度时,通过第二液压缸推动第一延伸平台和第二延伸平台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同步的第二支架配合第
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推动缆线同步向外延伸,即可带动起吊器及吊钩平移至指定位置,提高了实用性。
[0015]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卡合板、活动支架、限位件、滑辊和卡齿,在第二延伸平台延伸的过程中,第二延伸平台会带动活动支架的顶端同步向外延伸,此时活动支架开始转动,进而带动限位件同步上移,滑辊沿滑轨滑动,而卡齿则开始挤压卡合板,推动卡合板和活动板向反方向移动,进而拉伸压缩弹簧,使得卡齿在上移的过程中与卡合板的不同位置进行重新卡合连接,确保在第二延伸平台延长后,配合活动支架与卡合板和内架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确保第一延伸平台和第二延伸平台在延伸后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支撑效果。
[0016]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卡合板、活动板、压缩弹簧、活动连杆和第一液压缸,在第一延伸平台与第二延伸平台回收时,通过启动第一液压缸,推动活动连杆开始转动,进而拉动卡合板和活动板向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斜拉桥施工的缆索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和缆线(23),所述的底架(1)的顶部安装有顶架(8),且底架(1)的内部安装有内架(2);所述的内架(2)的一侧设有卡合板(3),且卡合板(3)的一侧与活动板(4)配合连接,同时活动板(4)设在内架(2)的内部一端;所述的活动板(4)靠近卡合板(3)的一侧设有压缩弹簧(5),且压缩弹簧(5)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同时四个压缩弹簧(5)均与内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架(2)的内部安装有活动连杆(6),且活动连杆(6)的下端与活动板(4)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的内架(2)的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7),且第一液压缸(7)与活动连杆(6)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的顶架(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液压缸(9),且第二液压缸(9)与第一延伸平台(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延伸平台(10)安装在第二延伸平台(11)顶部靠近卡合板(3)的一端,且第二延伸平台(11)安装在底架(1)的顶部;所述的顶架(8)的顶部靠近卡合板(3)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架(17),且两个第一支架(17)之间中部安装有卷线盘(18),同时卷线盘(18)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所述的顶架(8)的顶端中部安装有电机组(19),且安装有的输出轴与卷线盘(18)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架(17)之间靠近卡合板(3)的一端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向辊(22);所述的第一延伸平台(10)靠近卡合板(3)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架(24),且两个第二支架(24)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三导向辊(25)和第四导向辊(26);所述的缆线(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卷线盘(18)缠绕连接,且缆线(23)的中部与起吊器(27)相连接,同时起吊器(27)的底部安装有吊钩(28);所述的第二延伸平台(11)靠近第二支架(2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军李海礁关铭惠于德福陶琦周文龙张亮冯研羡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