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控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04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液控换向阀,包括阀壳体、对中组件、阀芯和弹性组件。阀壳体包括主阀体、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分别设在主阀体两侧。对中组件包括第一对中环和第二对中环,第一对中环分别同轴套接在第一侧盖与主阀体内,第二对中环分别同轴套接在第二侧盖与主阀体内。阀芯可移动地设在主阀体、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内以实现液控换向阀的流通、断开和换向功能。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设在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内且分别与阀芯的两端相连,用于在阀芯移动后驱动阀芯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控换向阀的阀芯和弹性组件运行时不容易受到干涉,运行可靠性高。运行可靠性高。运行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控换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液控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阀门是用来控制流体流通、断开、流向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液控换向阀是通过导入液体实现阀门的流通、断开和换向的一类阀门。
[0003]液控换向阀包括主阀体、设在主阀体两侧的侧盖、设在主阀体和侧盖内通过移动实现液控换向阀门的流通、断开和换向的阀芯以及设在侧盖内用于驱动阀芯复位的弹性件。然而,上述液控换向阀组装时,侧盖腔体与主阀体腔体之间的轴线容易错开,由此导致阀芯在主阀体和侧盖内移动以及弹性件的压缩和回弹容易受到干涉,进而导致液控换向阀门运行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液控换向阀,所述液控换向阀的阀芯和弹性组件运行时不容易受到干涉,液控换向阀的运行可靠性高。
[0005]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液控换向阀,包括:一阀壳体,所述阀壳体包括一主阀体、一第一侧盖和一第二侧盖,所述主阀体内形成一主阀腔,所述主阀体形成与所述主阀腔连通的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主阀体形成第一至第二导液口,所述第一侧盖和所述第二侧盖分别设在所述主阀体两侧,所述第一侧盖形成与第一导液口连通的一第一侧阀腔,所述第二侧盖形成与第二导液口连通的一第二侧阀腔;一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第一对中环和一第二对中环,所述第一对中环分别同轴套接在所述第一侧阀腔与所述主阀腔内,所述第二对中环分别同轴套接在所述第二侧阀腔与所述主阀腔内;一阀芯,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主阀腔、所述第一侧阀腔和所述第二侧阀腔内,且未导入液体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主阀腔的中央并使所述第一至第四阀口互不连通,在所述第一导液口内导入液体时,所述阀芯沿轴向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盖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和第四阀口以及第二和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液口内导入液体时,所述阀芯沿轴向向靠近所述第一侧盖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和第二阀口以及第三和第四阀口连通;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一第一弹性件和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侧阀腔和所述第二侧阀腔内,且分别与所述阀芯的两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阀芯回复至未导液前的位置。
[000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主阀体靠近所述第一侧盖的一端部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第一定位孔围绕所述主阀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盖形成有多个第一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围绕所述第一侧阀腔间隔设置,且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对应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000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围绕所述第一侧阀腔呈矩形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主阀体靠近所述第二侧盖的一端部形成多个第二定位孔,多个第二定位孔围绕所述主阀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盖上形成有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围绕所述第二侧阀腔间隔设置,且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穿过多个所述第二穿孔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围绕所述第二侧阀腔呈矩形设置。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侧盖和所述第二侧盖对称设置在所述主阀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一限转轴和一第二限转轴,所述第一限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芯侧壁上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限转轴与所述阀芯轴线不重合,所述第二限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芯侧壁上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限转轴的轴线与所述阀芯轴线不重合。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一密封圈和一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一对中环和所述主阀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对中环和所述主阀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二对中环和所述主阀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对中环和所述主阀体密封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包括一控制导阀,所述控制导阀与所述第一导液口和所述第二导液口连通,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导液口和所述第二导液口的液体流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控换向阀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第一导液口导入液体时阀芯的位置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1中的第二导液口导入液体时阀芯的位置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阀壳体与对中组件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0、液控换向阀;
[0022]10、阀壳体;11、主阀体;1101、主阀腔;5、第一导液口;6、第二导液口;1102、第一定位孔;1103、第二定位孔;1、第一阀口;2、第二阀口;3、第三阀口;4、第四阀口;12、第一侧盖;1201、第一侧阀腔;1202、第一穿孔;13、第二侧盖;1301、第二侧阀腔;1302、第二穿孔;
[0023]20、对中组件;21、第一对中环;22、第二对中环;
[0024]30、阀芯;301、第一滑槽;302、第二滑槽;
[0025]40、弹性组件;41、第一弹性件;42、第二弹性件;
[0026]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
[0027]60、第一限转轴;
[0028]70、第二限转轴;
[0029]80、控制导阀;
[0030]91、第一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3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阀壳体,所述阀壳体包括一主阀体、一第一侧盖和一第二侧盖,所述主阀体内形成一主阀腔,所述主阀体形成与所述主阀腔连通的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主阀体形成第一至第二导液口,所述第一侧盖和所述第二侧盖分别设在所述主阀体两侧,所述第一侧盖形成与第一导液口连通的一第一侧阀腔,所述第二侧盖形成与第二导液口连通的一第二侧阀腔;一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一第一对中环和一第二对中环,所述第一对中环分别同轴套接在所述第一侧阀腔与所述主阀腔内,所述第二对中环分别同轴套接在所述第二侧阀腔与所述主阀腔内;一阀芯,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主阀腔、所述第一侧阀腔和所述第二侧阀腔内,且未导入液体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主阀腔的中央并使所述第一至第四阀口互不连通,在所述第一导液口内导入液体时,所述阀芯沿轴向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盖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和第四阀口以及第二和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液口内导入液体时,所述阀芯沿轴向向靠近所述第一侧盖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和第二阀口以及第三和第四阀口连通;以及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一第一弹性件和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侧阀腔和所述第二侧阀腔内,且分别与所述阀芯的两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阀芯回复至未导液前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靠近所述第一侧盖的一端部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第一定位孔围绕所述主阀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盖形成有多个第一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围绕所述第一侧阀腔间隔设置,且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对应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围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翁明堂陈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