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96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滑油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雾浓度测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箱体、连通结构以及至少一组第一检测结构,其中,箱体具有至少一个容置吸收液的第一腔室,任一第一腔室包括进口和出口;连通结构包括第一管道和至少一个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油气源和吸收液以导引油气流入第一腔室,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前一个第一腔室的出口,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后一个第一腔室的进口,以将前一个第一腔室内排出的油气导流至后一个第一腔室内的吸收液中;任一组第一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发射部和第一接收部,分设在同一个第一腔室的两侧壁上,第一发射部发射测试感应信号,第一接收部接收穿过吸收液后的测试感应信号并输出至终端设备。并输出至终端设备。并输出至终端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雾浓度测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滑油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油雾浓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系统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润滑系统的可靠性,进而影响着整个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及工作的稳定性。滑油系统的使用即向发动机各功能部件供给润滑油,其中,油雾润滑是一种高效先进的润滑方式,油雾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挥发产生的矿物油及其加热分解或者裂解的产物,评定油雾润滑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油雾浓度,即单位时间内滑油雾化量与生成油雾的总流量的比值。
[0003]由于油雾粒径非常小,其测量一直是技术难点,少量油雾的测量准确度更难以保证。在航空发动机的滑油相关试验中,主要采用间接测量法,对油雾中的油滴进行吸附分离,再使用荧光法分析、红外光分析法、介电常数法等进行分析计算。具体而言,即在油雾收集罐中填入烘干的脱脂棉,用于吸附油雾中的油滴,试验前后进行称重,增量即收油的重量,通过吸收装置后的气体体积则通过湿式气体流量计测得。
[0004]但实际试验中,由于油雾中滑油形成的颗粒尺寸在几纳米至十几纳米不等,当试验温度越高,油雾中小粒径颗粒越多,较小的油滴往往无法吸附在脱脂棉上。脱脂棉材质差异、吸收罐填充差异等无法有效控制,对油雾的吸附不稳定,测量人员无法及时准确获得油雾吸收数据,试验精度难以保证,影响试验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油雾吸收不稳定,精度难以保证,影响试验有效性的缺陷,从而提供。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包括:
[0007]箱体,所述箱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适于容置吸收液,任一所述第一腔室还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适于导引气体排出;
[0008]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适于分别连通油气源和吸收液以导引油气流入第一腔室;或,所述连通结构包括第一管道和至少一个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适于分别连通于油气源和吸收液以导引油气流入第一腔室,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前一个第一腔室的出口,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后一个第一腔室的进口,以将前一个第一腔室内排出的油气导流至后一个第一腔室内的吸收液中;
[0009]至少一组第一检测结构,任一组第一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发射部和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发射部和第一接收部分设在同一个第一腔室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发射部适于发射测试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接收部适于接收穿过所述吸收液后的测试感应信号并输出至终端设备。
[0010]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结构,设置在最终排出的第一腔室的出口处,所述第二检测结构适于检测从最后一个所述第一腔室排出的气体的含油
量。
[0011]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混匀件,所述混匀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用于均匀所述吸收液;所述混匀件为超声波结构或机械搅拌器。
[0012]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和压力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和压力检测件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温度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的温度并将信号传递至终端设备;所述压力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的压力并将信号传递至终端设备。
[0013]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
[0014]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连通结构上,所述控制阀适于调节油气的流速;
[0015]冷凝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终端设备相连接,所述冷凝结构适于在接收终端设备的信号后开启或关闭以调节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温度。
[0016]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所述箱体还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适于容置液体介质,油气不溶于所述液体介质;所述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
[0017]所述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转筒和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转筒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转筒包括进气腔和至少两个排气腔,所述进气腔与任一排气腔通过第一开口相连通,任一所述排气腔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液体介质适于密封所述转筒以使任一所述排气腔对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至多一个处于连通状态;所述转筒适于在由所述进气腔依次进入所述排气腔的气体的推动下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0018]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
[0019]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的至少一端;
[0020]计数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安装所述齿轮的一侧,所述计数器适于测量所述齿轮的转动圈数。
[0021]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液位计,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液位计适于监测所述第二腔室内液体介质的液位高度。
[0022]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
[0023]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安装在所述箱体下端;
[0024]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称重传感器适于测量箱体的重量变化;
[0025]水平仪,所述水平仪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水平仪适于监测所述箱体的安装情况。
[0026]可选地,上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三腔室,成型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三腔室内适于安装电气结构及终端设备。
[002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箱体上成型有吸收气流中油成分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多个,且通过连通结构依次连通,第一腔室内容置吸收液来对油雾进行依次充分吸收,同时设置第一检测结构通过检测吸收液的透光性来确定吸收液的吸收情况,并反馈给终端设备,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更换,确保吸收液具有足够的吸收性能,提
高对油雾吸收的有效性,增强试验精确性。
[002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二检测结构来检测从第一腔室排出气体的纯净程度,进一步确保油雾吸收的充分程度,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003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在每一个第一腔室内都设置超声波放大器实现对吸收液的充分均匀,提高吸收液的利用率,避免浪费。
[003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设置温度检测件和压力检测件实时监测第一腔室内的温度和压力情况,并通过设置在连通结构上的控制阀调节气流流速来调节第一腔室内的压力,以及通过冷凝结构调节第一腔室内的温度,使得第一腔室对油雾的吸收处于最佳状态。
[003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气体测量采用转筒式的排气结构,气流推动转筒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通过测量与转轴相固定的齿轮的转动圈数;排气结构周而复始地转动循环,测量装置的阻力近似为定值,对于抑制其它因素影响、优化测试精度有积极作用,精确测得气体流量。
[003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雾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腔室(101),所述第一腔室(101)内适于容置吸收液(1013),任一所述第一腔室(101)还包括进口(1011)和出口(1012),所述出口(1012)适于导引气体排出;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包括第一管道(201),所述第一管道(201)的两端适于分别连通油气源和吸收液(1013)以导引油气流入第一腔室(101);或,所述连通结构包括第一管道(201)和至少一个第二管道(202),所述第一管道(201)的两端适于分别连通于油气源和吸收液(1013)以导引油气流入第一腔室(101),所述第二管道(202)的一端连接前一个第一腔室(101)的出口(1012),所述第二管道(202)的另一端连通后一个第一腔室(101)的进口(1011),以将前一个第一腔室(101)内排出的油气导流至后一个第一腔室(101)内的吸收液(1013)中;至少一组第一检测结构(3),任一组第一检测结构(3)包括第一发射部(301)和第一接收部(302),所述第一发射部(301)和第一接收部(302)分设在同一个第一腔室(101)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发射部(301)适于发射测试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接收部(302)适于接收穿过所述吸收液(1013)后的测试感应信号并输出至终端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结构(4),设置在最终排出的第一腔室(101)的出口(1012)处,所述第二检测结构(4)适于检测从最后一个所述第一腔室(101)排出的气体的含油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混匀件(5),所述混匀件(5)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用于均匀所述吸收液(1013);所述混匀件(5)为超声波结构或机械搅拌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件(6)和压力检测件(7),所述温度检测件(6)和压力检测件(7)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温度检测件(6)适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101)的温度并将信号传递至终端设备;所述压力检测件(7)适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压力并将信号传递至终端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浓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8),所述控制阀(8)安装在所述连通结构上,所述控制阀(8)适于调节油气的流速;冷凝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101)内且与终端设备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陈淳贺玲杜斌彬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