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86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收集器,涉及水产养殖水净化技术。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池塘池壁上的安装匣以及安装于安装匣中的若干个鳃单元;其中,所述鳃单元包括:鳃片,用于捕集池塘水体中的悬浮物,并使所述悬浮物在其上滚动结团,以形成微粒物;鳃管,用于支撑鳃片,同时收集所述微粒物;并使所述微粒物以螺旋滚动的方式继续滚动结团,以形成颗粒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无需使用药剂或更换池塘水体即可达到了滤除池塘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实现了水质的净化,有利于节水和降低了成本的支出。本的支出。本的支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收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水净化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仿生收集器。

技术介绍

[0002]高位池塘养殖一般水深且放养密度大,在养殖过程中要进行不断投饵,同时还需采用水车式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而且在增氧时,水车式增氧机会搅动池中的水体,使其产生旋流,进而使池底沉积的残饵、粪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堆积在池中心的排污口处,以便于定期排出。
[0003]由于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作用,一些密度稍大于或等于水的物体,如絮团和死亡浮游生物等,无法沉积在水底。这些悬浮在水体中的物体统称为悬浮物。而且悬浮物与养殖密度正相关,即养殖的密度越大,悬浮物越多,水的透明度也就越小,对养殖水质产生负面影响,会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发生死亡现象。
[0004]针对水中的悬浮物,可采用投放药剂的方式使这些悬浮物结团沉淀,进而达到去除的目的。但投放的药剂本身对鱼类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药剂投放后,存在有残留物/分解物,后期还需对这些残留物/分解物进行中和,不仅处理麻烦,而且投入成本大。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更换新水的方法来改良养殖水质。但高位水池的径向尺寸一般在10

30米左右,容积较大,整体换水方法增加了能耗和用水量;而且经常性的换水对水质的各种有益生物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换出来的尾水也增加了尾水处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仿生收集器,解决了目前处理水中悬浮物的方式投入成本大、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仿生收集器,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池塘池壁上的安装匣以及安装于安装匣中的若干个鳃单元;
[0007]其中,所述鳃单元包括:
[0008]鳃片,用于捕集池塘水体中的悬浮物,并使所述悬浮物在其上滚动结团,以形成微粒物;
[0009]鳃管,用于支撑鳃片,同时收集所述微粒物;并使所述微粒物以螺旋滚动的方式继续滚动结团,以形成颗粒物。
[0010]所述鳃片由鳃羽和鳃骨组成;所述鳃骨的两侧固定布置有呈对称分布的若干鳃羽,且所述鳃骨两侧的鳃羽构成V形状,形成悬浮物捕集结构;所述鳃骨中开设有鳃骨槽,且所述鳃骨槽位于V形状的底部,形成第一滚动路径。
[0011]所述鳃骨呈弧形状结构。
[0012]所述鳃羽由羽毛和羽梗组成;所述羽梗固定在鳃骨上,所述羽梗上固定设有若干羽毛。
[0013]所述羽毛贯穿羽梗,并以羽梗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且所述羽毛与羽梗垂直相交。
[0014]所述羽毛和羽梗整体呈平面状。
[0015]所述鳃管由矩形块卷成,其内部具有一管腔;所述管腔中固定有螺旋片,所述螺旋片中设有凹槽,作为第二滚动路径;所述矩形块卷起的两端不相接,形成有一管缝;所述矩形块卷起的其中一端延伸至鳃管的圆形路径以外,形成一拖尾;所述鳃骨固定安装在拖尾上,并穿过管缝延伸至管腔中;所述鳃骨槽与凹槽相通。
[0016]所述鳃骨倾斜向上布置。
[0017]所述安装匣由匣体和固定安装在匣体一侧的多个吸盘组成;所述匣体的一侧为敞开结构,作为进水口;所述匣体的下方开设有若干固定孔,作为出水口;所述鳃管固定安装在固定孔中。
[0018]所述匣体呈三角状结构,且所述匣体安装有吸盘一侧的形状与高位池塘的池壁形状一致。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由鳃片和鳃管构成的鳃单元通过安装匣安装在高位池塘中,通过鳃片实现对水中悬浮物的捕集,并连同鳃管的作用,使悬浮物结合成团,使悬浮物变成可沉淀的颗粒物。即通过物理性的过滤处理方法,达到了滤除池塘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实现了水质的净化。无需采用药剂,因而避免了药剂处理所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也无需对池塘进行整体换水,节省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仿生收集器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鳃单元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鳃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鳃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鳃管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

安装匣、2

鳃单元、11

匣体、12

吸盘、13

固定孔、21

鳃片、22

鳃管、211

鳃羽、212

鳃骨、213

鳃骨槽、221

管腔、222

螺旋片、223

拖尾、224

管缝、2111

羽毛、2112

羽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0029]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仿生收集器,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池塘池壁上的安装匣1以及安装于安装匣1中的若干个鳃单元2。鳃单元2的高度与安装匣1的内腔高度一致,若干鳃单元2排列且错位布置。相邻的鳃单元2之间存在有间隙,以供水体流过,而这些未被过滤的水体将与安装匣1内部的鳃单元接触,从而实现过滤。通过这样的设置,既能确保安装匣1中水体的充分流动,也能充分地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捕捉。
[0030]如图2所示,安装匣1由匣体11和固定安装在匣体11一侧四个端角上的吸盘12组
成。通过吸盘12的吸附作用,可将仿生收集器固定在池壁上,且便于拆装,利于仿生收集器在高位水池中位置的移动。此外,为了使仿生收集器能更有效地吸附在池壁上,可将匣体11安装有吸盘12一侧的形状与高位池塘的池壁形状一致,以确保吸盘12吸附后受力的均匀性。
[0031]匣体11的一侧为敞开结构,作为进水口;匣体11的下方开设有若干固定孔13,作为出水口。鳃单元2安装在出水口上。当旋流的水体通过进水口流入到匣体11中之后,由于其受到匣体11内壁的阻挡,将不能继续水平流动。而且在匣体11外水体的推挤下,匣体11中的水体将会通过鳃单元2从固定孔13流出,从而形成水体的竖向流动。而在水体经过鳃单元2时,鳃单元2将会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捕集,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0032]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匣体11中出现死角位置的出现,将匣体11设置为三角状结构,使得匣体11的内腔横截面从其进水口端往其内部渐变减小,以使匣体11中远离进水口端的水体受压更大,利于匣体11中水体的推挤和排出。
[0033]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鳃单元2由鳃片21和鳃管22组成。其中,鳃片21用于捕集池塘水体中的悬浮物,并使悬浮物在其上滚动结团,以形成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地安装于池塘池壁上的安装匣(1)以及安装于安装匣(1)中的若干个鳃单元(2);其中,所述鳃单元(2)包括鳃片(21)和鳃管(22);所述鳃片(21)安装在鳃管(22)上,所述鳃管(22)安装在安装匣(1)中;所述鳃片(21)中设有第一滚动路径,所述鳃管(22)中设有第二滚动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鳃片(21)由鳃羽(211)和鳃骨(212)组成;所述鳃骨(212)的两侧固定布置有呈对称分布的若干鳃羽(211),且所述鳃骨(212)两侧的鳃羽(211)构成V形状,形成悬浮物捕集结构;所述鳃骨(212)中开设有鳃骨槽(213),且所述鳃骨槽(213)位于V形状的底部,形成第一滚动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鳃骨(212)呈弧形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鳃羽(211)由羽毛(2111)和羽梗(2112)组成;所述羽梗(2112)固定在鳃骨(212)上,所述羽梗(2112)上固定设有若干羽毛(21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毛(2111)贯穿羽梗(2112),并以羽梗(2112)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且所述羽毛(2111)与羽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钟明兰何琼玉莫昌平肖善林钟进卜庭飞欧武阁梁广海何英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平果鑫坚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