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布设结构、连杆式滑动门以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56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布设布线的线束布设结构、连杆式滑动门以及线束。在线束布设结构(1)中,主连杆臂(11)能够相对于车体(B)以及门本体(D)分别相对转动,并且将门本体(D)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体(B)滑动移动。副连杆臂(21)设置于主连杆臂11的高度方向的下侧,相对于车体(B)以及门本体(D)分别相对转动,并且与主连杆臂(11)一起将门本体(D)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体(B)滑动移动。布线(W)被设置为沿着副连杆臂(21)布设,将车体侧连接器(BC)与门侧连接器(DC)连接。而且,布线(W)经过在副连杆机构(20)设置的第一连结部的主连杆臂(11)侧而被布设。布设。布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布设结构、连杆式滑动门以及线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布设结构、连杆式滑动门以及线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滑动门用的布设结构。该滑动门用的布设结构具备:滑动门,其具有由在车体侧设置的引导部引导的滑动部;挠性的导电体,其将滑动门与车体侧电连接,且横穿滑动部通过的轨迹空间;以及板状的弹性体,其沿着该导电体配置。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346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然而,作为滑动门的结构,在构成不具有滑动部而具备将滑动门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车体的2个连杆臂的连杆式滑动门的情况下,例如,期望在利用各个连杆臂稳定地支承滑动门的状态下,在车体与滑动门之间布设布线。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布设布线的线束布设结构、连杆式滑动门以及线束。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布设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一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一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垂直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二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二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二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二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二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杆臂一起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以及布线,所述布线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二连杆臂布设,将所述车体侧的连接对象与所述门本体侧的连接对象连接,所述布线经过所述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所述第一连杆臂侧而被布设。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涉及的连杆式滑动门的特征在于,具备:门本体,所述门本体组装于车体;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一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一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以及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垂直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二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二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
述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二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二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二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杆臂一起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以及布线,所述布线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二连杆臂布设,将所述车体侧的连接对象与所述门本体侧的连接对象连接,所述布线经过所述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所述第一连杆臂侧而被布设。
[001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所述布线被设置为沿着第二连杆臂布设,将车体侧的连接对象与门本体侧的连接对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杆臂设置于第一连杆臂的垂直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一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一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一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所述第二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二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二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二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二连杆臂相对于所述车体以及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杆臂一起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所述布线经过所述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所述第一连杆臂侧而被布设。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布设结构、连杆式滑动门以及线束中,布线经过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第一连杆臂侧而被布设,因此例如与使布线经过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与第一连杆臂侧相反的一侧而布设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与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垂直方向上的间隔,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门本体,其结果是,能够在车体与门本体之间适当地布设布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布设结构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16]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布设结构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连杆机构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18]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连杆机构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19]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线束布设结构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0020]符号说明
[0021]1线束布设结构
[0022]11主连杆臂(第一连杆臂)
[0023]12第一连结部(第一车体侧连结部)
[0024]13第二连结部(第一门侧连结部)
[0025]21副连杆臂(第二连杆臂)
[0026]211c槽部
[0027]22第一连结部(第二车体侧连结部)
[0028]23第二连结部(第二门侧连结部)
[0029]B车体
[0030]Bb车体框架
[0031]Bb1 第一突出支承部
[0032]Bb2 第二突出支承部
[0033]BC车体侧连接器(车体侧的连接对象)
[0034]D门本体
[0035]DC门侧连接器(门本体侧的连接对象)
[0036]SD 连杆式滑动门
[0037]W 布线
[0038]WH 线束
[0039]Z高度方向(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而且,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内容以及实质上相同的内容。而且,以下记载的结构能够适当组合。而且,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的各种省略、置换或变更。
[0041][实施方式][0042]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线束布设结构1、连杆式滑动门SD以及线束WH进行说明。
[0043]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中的第一方向称为“延伸方向X”,将第二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将第三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交叉方向Z)”。延伸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相互交叉,典型地正交。延伸方向X例如是沿着后述的主连杆臂11延伸的方向(长度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Y例如是沿着主连杆臂11的短边方向的方向。高度方向Z是沿着车辆的车辆高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一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一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臂的垂直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二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二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车体连结,且所述第二连杆臂的另一端经由第二门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门本体连结,所述第二连杆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门本体分别相对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杆臂一起将所述门本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滑动移动;以及布线,所述布线被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二连杆臂布设,将所述车体侧的连接对象与所述门本体侧的连接对象连接,所述布线经过所述第二车体侧连结部的所述第一连杆臂侧而被布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形成所述车体的骨架;第一突出支承部,所述第一突出支承部从所述车体框架向车室侧突出地设置,并支承所述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以及第二突出支承部,所述第二突出支承部从所述车体框架向所述车室侧突出地设置,并支承所述第二车体侧连结部,所述布线经过所述第二突出支承部的所述第一连杆臂侧而被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布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臂包括槽部,所述槽部沿着所述第二连杆臂延伸的延伸方向形成为槽状且能够容纳所述布线,所述布线在该布线被容纳于所述槽部的状态下被布设。4.一种连杆式滑动门,其特征在于,具备:门本体,所述门本体组装于车体;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连杆臂的一端经由第一车体侧连结部以能够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暮直人佐野光角谷诚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