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512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该两缸发动机系统包括:外界空气进入第一缸与第二缸内进行燃烧;第一缸的出口以及第二缸的出口均与排气歧管入口连接;排气歧管的出口与机油加热管路的入口连接;排气歧管的出口还与能量回收管路的入口连接;排气再循环管路的入口与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连接,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一出口以及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一缸的入口以及第二缸的入口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机油加热管路,在车辆冷启动时快速暖机,降低消耗和排放;通过能量回收管路,提高能量利用率;通过排气再循环管路,将排气温度降低后产生的冷凝水注入第一缸和第二缸,降低缸内温度,防止爆震,提升经济性。提升经济性。提升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节能
,尤其涉及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车辆电动化程度不断加深,混合动力比重逐渐加大,发动机逐渐由高动力、低效率的动力提供者向低动力、高效率的能量转换者转变。
[0003]由于混合动力需要额外增加三电系统,成本不断提升,必需减少混动专用发动机成本,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发展。在混动专用发动机领域,目前主流方向是在四缸汽油机基础上,增加外部排气再循环系统(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可以实现低油耗。
[0004]虽然通过混合动力的方式,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碳排放,但是很难实现碳中和,且现阶段主流的四缸发动机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以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能量利用率以及降低缸内温度,防止爆震,提升经济性。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包括:第一缸、第二缸、排气歧管、机油加热管路、能量回收管路、排气再循环管路以及控制器;
[0007]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缸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缸的入口进入所述第一缸与所述第二缸内进行燃烧;
[0008]所述第一缸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缸的出口均与所述排气歧管入口连接;
[0009]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与所述机油加热管路的入口连接;在机油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机油加热管路对机油进行加热;
[0010]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还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入口连接;在机油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管路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
[0011]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入口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一出口以及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缸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缸的入口连接;在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输出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将冷凝水分别注入所述第一缸和所述第二缸。
[0012]可选的,所述机油加热管路包括:机油加热管路阀、热交换器、机油箱的油底壳以及机油测温器;
[0013]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加热管路阀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气路中;
[0014]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机油箱的油底壳的一侧;
[0015]所述机油测温器用于检测所述机油箱的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
[0016]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机油测温器以及所述机油加热管路阀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油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机油加热管路阀打开。
[0017]可选的,所述两缸发动机系统还包括:排气尾管;
[0018]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尾管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能量回收管路包括:能量回收管路阀、温差发电机、储气罐以及储能装置;
[0020]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与所述储气罐的入口连接,所述能量回收管路阀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与所述储气罐之间的气路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阀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油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管路阀打开;
[0021]所述温差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储气罐内,且所述温差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用于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所述储能装置中。
[0022]可选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
[0023]可选的,所述两缸发动机系统还包括:排气尾管;
[0024]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排气尾管连接。
[0025]可选的,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包括:排气再循环管路阀、储水罐、第一喷水管路阀、第二喷水管路阀;
[0026]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阀设置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与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之间;
[0027]所述储水罐的入口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连接;
[0028]所述储水罐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缸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喷水管路阀设置在所述储水罐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缸的入口之间;所述储水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缸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喷水管路阀设置在所述储水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缸的入口之间。
[0029]可选的,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喷水流量传感器以及第二喷水流量传感器;
[0030]所述第一喷水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水管路阀与所述第一缸的入口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喷水管路阀处的喷水流量;
[0031]所述第二喷水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水管路阀与所述第二缸的入口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喷水管路阀处的喷水流量;
[003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水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喷水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喷水管路阀以及所述第二喷水管路阀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喷水管路阀处的喷水流量调节所述第一喷水管路阀的开度,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喷水管路阀处的喷水流量调节所述第二喷水管路阀的开度。
[0033]可选的,所述两缸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装置、第一进气歧管以及第二进气歧管;
[0034]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进气装置的入口连接;
[0035]所述进气装置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气歧管与所述第一缸的入口连接;
[0036]所述进气装置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气歧管与所述第二缸的入口连接。
[003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两缸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两缸发动机系统,两缸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0038]在机油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机油加热管路对机油进行加热;
[0039]在机油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管路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
[0040]在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输出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将冷凝水分别注入所述第一缸和所述第二缸。
[004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外界空气通过第一缸的入口以及第二缸的入口进入第一缸与第二缸内进行燃烧,燃烧后排气汇集在排气歧管,排气歧管的出口与机油加热管路的入口连接;在机油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机油加热管路对机油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在车辆冷启动时,通过设置机油加热管路能够实现快速暖机,进而可以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此外,排气歧管的出口还与能量回收管路的入口连接;在机油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能量回收管路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也就是说,机油温度升高到上限后通过设置能量回收管路,能够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进而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此外,排气再循环管路的入口与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连接,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一出口以及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一缸的入口以及第二缸的入口连接。当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缸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缸、第二缸、排气歧管、机油加热管路、能量回收管路、排气再循环管路以及控制器;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缸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缸的入口进入所述第一缸与所述第二缸内进行燃烧;所述第一缸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缸的出口均与所述排气歧管入口连接;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与所述机油加热管路的入口连接;在机油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机油加热管路对机油进行加热;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还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入口连接;在机油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管路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入口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一出口以及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第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缸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缸的入口连接;在所述能量回收管路的第一出口输出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将冷凝水分别注入所述第一缸和所述第二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缸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加热管路包括:机油加热管路阀、热交换器、机油箱的油底壳以及机油测温器;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加热管路阀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气路中;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机油箱的油底壳的一侧;所述机油测温器用于检测所述机油箱的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机油测温器以及所述机油加热管路阀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油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机油加热管路阀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缸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缸发动机系统还包括:排气尾管;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尾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缸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包括:能量回收管路阀、温差发电机、储气罐以及储能装置;所述排气歧管的出口与所述储气罐的入口连接,所述能量回收管路阀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与所述储气罐之间的气路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能量回收管路阀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油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能量回收管路阀打开;所述温差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储气罐内,且所述温差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用于将排气热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所述储能装置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缸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璠李雨桐李春雨马赫阳黄平慧李华王占峰宫艳峰韩令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