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BOPET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477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薄型BOPET膜,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上抗粘剂层,所述的中层为PET层,所述的下层为下抗粘剂层,所述中间层覆盖在所述下层上,所述上层覆盖在所述中间层上,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均包括PET和抗粘剂,所述抗粘剂为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子尺寸小于1.5μm,其中PET的质量百分比为98.5~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以及所述超薄型BOPET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小BOPET膜的厚度、满足锂电池和光伏电源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OPET (双向拉伸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重要课题。锂电池 和光伏电池的大量应用,更促进以电源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以及太阳能发电 行业的发张。目前,锂电池和光伏电源趋向小型化、积聚化和高容量;所 以国内电源生产企业要求配套供货的BOPET膜从厚度lO(im降低到 4 6)im,现有的BOPET膜的生产工艺仅仅能够生产厚度10pm以上的 BOPET膜,不能满足锂电池和光伏电源的发展需求;采用现有的工艺加 工10iam以下的BOPET膜,容易出现厚薄不均、起皱横裂,拉伸断裂、 巻膜不顺等作业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BOPET膜及其制造工艺的BOPET膜的厚度受限、 不能满足锂电池和光伏电源的发展需求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 效减小BOPET膜的厚度、满足锂电池和光伏电源的发展需求的超薄型 BOPET膜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BOPET膜,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上抗 粘剂层,所述的中层为PET层,所述的下层为下抗粘剂层,所述中间层覆盖在所述下层上,所述上层覆盖在所述中间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均包括PET和抗粘剂,所述抗粘剂为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子尺寸小于1.5^im,其中PET的质量百分比为 98.5 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 。进一步,所述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 5 10%,中间层的质量百分比为75~90%,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 5~15%。一种超薄型BOPET膜的制造方法,包括计量混合,并进行预结晶干 燥,挤出成熔体,再进行熔体计量,再进行铸片,并进行纵向拉伸、横向 拉伸,切边电晕处理牵引,并进行收巻分切成型;其特征在于在计量混 合时,二氧化硅的粒子尺寸小于1.5jim,在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 PET的质量百分比为98.5 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 ;整 个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 10%,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75~90%,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 15%;在所述挤出系 统出口处进行两级过滤,采用盘式碟片过滤器,粗过滤的孔径为20)am, 精过滤的孔径为lOpm;在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工序采用高强度冷却方式, 冷却水水温采用15 22°C。进一步,所述横向拉伸工序中,夹具的开口变小,开口的边缘抓住待 加工的膜。再进一步,所述横向拉伸工序中,热定型风道采用风压均匀、温度均 匀的风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减小BOPET膜的厚度、满 足锂电池和光伏电源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解决了 BOPET薄膜在厚度仅仅 4~6nm的极限情况下,产品质量达到要求,薄膜厚薄均匀,不起皱,不横裂、不断裂,膜巻整齐,切边平整,透明度高。 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超薄型BOPET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超薄型BOPET膜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参照图l, 一种超薄型BOPET膜,包括上层l、中间层2和下层3, 所述上层1为上抗粘剂层,所述的中层2为PET层,所述的下层3为下 抗粘剂层,所述中间层2覆盖在所述下层3上,所述上层1覆盖在所述屮 间层2上,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均包括PET和抗粘剂,所述抗 粘剂为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子尺寸小于等于1.5pm,其中 PET的质量百分比为98.5 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 。 所述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 10%,中间 层的质量百分比为75~90%,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1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分比 为98.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90%,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分比为99%,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7%,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85%,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8%。其余结构与实施例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分比 为99.1%,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9%。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9%,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81%,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其余结构与实施例相同。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分比 为99.3°/。,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7%。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78%,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相同。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分比 为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9%,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76%,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5%。其余结构与实施例相同。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分比为99.4%,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6%。超薄型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中间层的质 量百分比为75%,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5%。其余结构与实施例相同。实施例7一种超薄型BOPET膜的制造方法,包括计量混合,并进行预结晶干 燥,挤出成熔体,.再进行熔体计量,再进行铸片,并进行纵向拉伸、横向 拉伸,切边电晕处理牵引,并进行收巻分切成型;在计量混合时,二氧化 硅的粒子尺寸小于1.5pm,在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中,PET的质量百 分比为98.5~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 1.5% ;整个超薄型 BOPET膜中,上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 10%,中间层的质量百分比 为75~90%,下抗粘剂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15%;在所述挤出系统出口处 进行两级过滤,采用盘式碟片过滤器,粗过滤的孔径为20|im,精过滤的 孔径为lOpm;在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工序采用高强度冷却方式,冷却水 水温采用15 22°C。所述横向拉伸工序中,夹具的开口变小,开口的边缘抓住待加工的膜。 热定型风道采用风压均匀、温度均匀的风场。本实施例的工艺中,原料是关键,由于需要制备超薄型薄膜,不洁净 和不符合要求的原料的进入将导致生产失败;应当选择聚酯和特性粘度 (IV)的最佳平衡点,如果特性粘度大,则拉伸力需要大,造成薄膜拉 伸不均匀,厚度公差控制不好;如果特性粘度小,则分子量小,造成结晶 速度快,破膜率上升。所以选择PET聚酯IV大小对于超薄型BOPET的 生产十分重要。特性粘度应选择在0.58~0.65之间最合适。PET聚酯IV 波动范围大小(分子量的宽窄)必须在士0.01之间才能使用。附表为超薄BOPET薄膜使用的PET聚酯特性表:项目数据指标测试标准特性粘度IV (dl/g)0.58 0.65ASTMD2857切片尺寸(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BOPET膜,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上抗粘剂层,所述的中层为PET层,所述的下层为下抗粘剂层,所述中间层覆盖在所述下层上,所述上层覆盖在所述中间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粘剂层和下抗粘剂层均包括PET和抗粘剂,所述抗粘剂为纳米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子尺寸小于1.5μm,其中PET的质量百分比为98.5~99.5%,抗粘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