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46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转向装置具备:输入轴,其与方向盘连结并沿轴向延伸;输出轴,其与输入轴嵌合并能够相对于输入轴沿轴向相对移动;上柱,其为筒状,配置在输入轴的径向的外侧,将输入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下柱,其为筒状,与上柱嵌合,能够相对于上柱沿轴向相对移动;柱支架,其具有位于上柱的侧方的侧板部,且能够相对于车身脱离;支承构件,其设置在上柱;以及销,其沿着径向延伸并贯穿侧板部和支承构件地设置。支承构件包括:贯通孔,其供销贯穿;长孔,其从贯通孔朝向方向盘延伸;以及止挡件,其位于贯通孔和长孔之间并支承销。并支承销。并支承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转向装置中,具备:转向轴,其与方向盘连结并沿轴向延伸;和转向柱,其支承于转向轴的外周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体形、驾驶姿势等改变方向盘的高度的倾斜式转向装置。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24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当车辆发生碰撞而驾驶员碰到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时,由于支承转向柱的柱支架向车身的前方侧移动,因此,需要预先空出柱支架的前方侧的空间部。因此,难以在柱支架的前方侧的空间部配置部件。
[0008]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减少二次碰撞时的柱支架的移动量的转向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与方向盘连结并沿轴向延伸;上柱,其为筒状,配置在所述转向轴的径向的外侧;下柱,其为筒状,与所述上柱嵌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柱沿轴向相对移动;柱支架,其具有位于所述上柱的侧方的侧板部,且能够在碰撞时相对于车身脱离;支承构件,其设置在所述上柱;以及销,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侧板部和所述支承构件地设置,所述支承构件包括:贯通孔,其供所述销贯穿;长孔,其从所述贯通孔朝向所述方向盘延伸;以及止挡件,其位于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长孔之间,在碰撞时,所述销碰到所述止挡件而使该止挡件变形,从而所述销能够从所述贯通孔向所述长孔移动。
[0011]在二次碰撞时,若驾驶员碰到方向盘,则经由转向轴的输入轴向上柱传递向前方侧的力。由于在上柱设有支承构件,因此,支承构件相对于销相对地向前方移动。具体地说,在支承构件向前方移动时,止挡件被销损坏,销在支承构件的长孔内相对地移动。然后,在销碰到长孔的缘的端部时,接着,销向前方推压侧板部,因此,柱支架相对于车身脱离。之后,上柱和柱支架朝向前方移动。如此,根据本公开,在二次碰撞时,一边保持由上柱和下柱的相对移动所产生的能量吸收能力,一边使柱支架向前方的移动量减少销在支承构件的长孔内移动的距离量。因而,二次碰撞后的柱支架的前方侧的空间部变得更大,能够在柱支架的前方侧的空间部配置更多的部件或更大的部件。
[0012]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柱包括沿着轴向延伸的柱形长孔,
所述支承构件配置于所述柱形长孔。由此,如果将支承构件安装于柱支架,则成为不具有伸缩功能的规格,能够将支承构件从柱支架拆卸而形成伸缩规格。如此,在伸缩规格和不具有伸缩功能的规格中,能够在相同的柱支架应用,能够实现部件共用化。
[0013]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柱装卸的方式设于所述上柱。如此,通过相对于上柱装卸支承构件,能够容易地切换伸缩规格和不具有伸缩功能的规格。
[0014]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止挡件是突起。通过适当地变更突起的高度,能够容易地调整销越过突起而进入长孔时的载荷的大小。
[0015]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部包括沿与所述长孔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长孔,所述销贯穿所述倾斜长孔。由此,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体形、驾驶姿势等而改变方向盘的高度。
[001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7]根据本公开的转向装置,在二次碰撞时,柱支架向前方的移动量减少。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IV

IV线处的剖视图。
[0022]图5是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23]图6是图5的侧视图。
[0024]图7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0025]图8是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侧视图,是示意地表示二次碰撞前后的销的位置的图。
[0026]图9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是表示二次碰撞后的状态的图。
[0027]图10是比较例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是表示二次碰撞后的状态的图。
[0028]图11是比较例的支承构件的侧视图,是示意地表示二次碰撞前后的销的位置的图。
[0029]图12是示意地表示在二次碰撞中转向装置受到的碰撞载荷和冲程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30]图13是第1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31]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
[0032]图15是第2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33]图16是图15的侧视图。
[0034]图17是第3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35]图18是图17的侧视图。
[0036]图19是第4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37]图20是图19的侧视图。
[0038]图21是第5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39]图22是图2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参照附图并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下述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所谓的等同范围的要素。并且,下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转向轴3的旋转轴线Ax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旋转轴线Ax交叉的方向(例如,与旋转轴线Ax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此外,将车身前方表示为FR,将车身后方表示为RR,将车身右方表示为RH,将车身左方表示为LH。
[0041][实施方式][0042]图1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转向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4是图3的IV

IV线处的剖视图。
[0043]首先,对转向装置1的基本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1具备方向盘2、转向轴3、转向柱4、齿轮箱5、倾斜支架6以及倾斜机构7。另外,倾斜支架6是柱支架的一例。
[0044]如图1和图2所示,方向盘2与转向轴3的后方端部连结。而且,在驾驶员操作方向盘2时,转向轴3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旋转,转向轴3被施加操作扭矩。
[0045]在转向轴3的前方端部设有齿轮箱5。在齿轮箱5组装有ECU51和电动马达52。ECU51控制电动马达52的动作。通过ECU51和电动马达52,对转向轴3施加辅助扭矩。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是利用电动马达52辅助驾驶员的操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0046]转向轴3具备上轴31和下轴32。上轴31和下轴32是圆筒轴。上轴(输入轴)31和图4所示的下轴(输出轴)32沿轴向延伸且沿着绕旋转轴线Ax方向形成为圆筒状。在上轴31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该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与方向盘连结并沿轴向延伸;上柱,其为筒状,配置在所述转向轴的径向的外侧;下柱,其为筒状,与所述上柱嵌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柱沿轴向相对移动;柱支架,其具有位于所述上柱的侧方的侧板部,且能够在碰撞时相对于车身脱离;支承构件,其设置在所述上柱;以及销,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侧板部和所述支承构件地设置,所述支承构件包括:贯通孔,其供所述销贯穿;长孔,其从所述贯通孔朝向所述方向盘延伸;以及止挡件,其位于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长孔之间,在碰撞时,所述销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岛友纪尾石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