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13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包括通入管、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外,且多级循环套管与通入管同心设置;通入管和相邻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N级混流道;通入管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二级混流道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旋流板;本装置能够将不同种类的混凝剂和污水快速均匀混合在一起,使悬浮物絮凝沉淀,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反应器是一种进行原料的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的设备,其形式和结构多种多样。作为旋流技术的代表
‑‑
旋流板塔,在吸收、传热、传质、除雾和除尘等生产应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效果。目前,在污水处理领域常用的混合反应器是螺旋叶片反应器,结构单一,处理效果不稳定,尤其对于大水量更是难以达到混合的目的,因此,依据旋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混合反应器的作用实现在污水处理
的突破成为必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能够将不同种类的混凝剂和污水快速均匀混合在一起,使悬浮物絮凝沉淀,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包括通入管、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外,且多级循环套管与通入管同心设置;通入管和相邻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N级混流道;通入管的一端设有进口,通入管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二级混流道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围绕通入管和/或循环套管外壁设置的旋流板,每个混流道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二级或多级旋流板,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0006]所述的通入管的上端高于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且通入管的上端设为进口;通入管的下端管壁上设有连通孔。
[0007]所述的一级混流道对应的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依次交替高低设置,N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为出口。
[0008]所述的旋流板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叶片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倾斜间隙排列安装在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之间,且同一混流通道内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旋流板的旋向相反。
[0009]本技术所述的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在旋流板塔的基础上进行了原理性和结构上创新改进,使其具有针对性,该反应器能够处理冶金、浮选等行业的大流量污水循环利用。尤其采用循环套管的形式,形成截面呈蛇形的流道,并在流道中设置旋流板,在不增加动力的基础上,利用液体输送动力,在每一段封闭流道中都能够在旋流叶片的作用下发生旋流,使流体的扰动增加,紊流适度,混合快速且均匀,混凝效果优异。
[0010]进一步的,相邻两段封闭流道中的旋流叶片旋向相反,从而增加了紊流效果和扰动程度,具有更进一步的强化优势,使得混凝剂与污水混合更充分,反应更快更完善。
[0011]再者由于循环套管管径的依次递增,使得混流通道的断面积自内而外依次增大,污水通过的流速逐步放缓,更加有利于悬浮物的絮凝沉淀。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旋流板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旋流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包括通入管1、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1外,且多级循环套管与通入管1同心设置;通入管1和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X,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Y、N级混流道;通入管1的一端设有进口,通入管1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X、二级混流道Y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围绕通入管1和/或循环套管外壁设置的旋流板,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0016]所述的通入管的上端高于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且通入管的上端设为进口;通入管的下端管壁上设有连通孔。
[0017]所述的一级混流道对应的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内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低于二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依次交替高低设置,N级混流道对应的外层循环套管的上端为出口。
[0018]所述的旋流板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组成,旋流叶片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倾斜间隙排列安装在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之间,且同一混流通道内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旋流板的旋向相反。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通入管1、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本实施例的循环套管采用三级,设为内层循环套管2、中层循环套管3和外层循环套管4;多级旋流板采用上下两阶,每阶旋流板采用三级,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一级旋流板5、二级旋流板6和三级旋流板7。
[0022]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1外,且三根循环套管与通入管1同心设置;通入管1和内层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X,内层循环套管2和中层循环套管3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二级混流道Y,中层循环套管3和外层循环套管
4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三级混流道Z;通入管1的上端设有进口,通入管1的下端与内层循环套管2的下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一级混流道X、二级混流道Y和三级混流道Z内设有围绕通入管1和/或循环套管外壁设置的旋流板,旋流板由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多个旋流叶片8组成,旋流叶片8呈风扇叶状,多个旋流叶片8倾斜间隙排列与内支撑筒和外支撑筒;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
[0024]如图1所示,通入管1的上端高于内层循环套管2的上端,且通入管1的上端设为进口;通入管1的下端管壁上设有连通孔9。内层循环套管2的上端低于中层循环套管3的上端,中层循环套管3的上端高于外层循环套管4的上端,外层循环套管4的上端为出口。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废水混合液从通入管1自上而下注入,从底部的连通孔9处进入到内层循环套管2中,在压力作用下自下而上流动,经过旋流叶片8时发生旋流,使流体形成紊流和扰流,加强混合反应,然后再从顶端进入中层循环套管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旋流混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入管、多级循环套管和多级旋流板,循环套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循环套管均匀间隔组装在通入管外,且多级循环套管与通入管同心设置;通入管和相邻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设为一级混流道,每相邻两个循环套管之间的间隔空间由内而外依次设为二级混流道、N级混流道;通入管的一端设有进口,通入管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循环套管的相应端连通,内侧循环套管和相邻的外侧循环套管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底部和顶部交替连通,形成断面呈蛇形的封闭流道;一级混流道、二级混流道和N级混流道内设有围绕通入管和/或循环套管外壁设置的旋流板,达到驱使流体形成旋流状态的导流机构,最外侧的循环套管的底部或者上部设有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文学杨纪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绿典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