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冲灰沉淀槽及冲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25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冲灰沉淀槽,自冲灰沉淀槽由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拼接围成中心朝下的倒置的锥台结构,且中心位置空置形成流泥孔,流泥孔对接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区的上端;所述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围绕池底铺设,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下端朝向中心集泥区处向下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集泥槽和冲灰系统结合的方式,通过集泥槽进行浓缩池的收集,再通过冲灰系统进行自动化冲洗,免于人工冲灰作业,降低劳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浓缩池内部及时冲灰,省事省力。省事省力。省事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冲灰沉淀槽及冲灰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泥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自冲灰沉淀槽及冲灰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煤泥浓缩池作为选煤行业的一个核心构筑物,是实现水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设备,其主要由浓缩池和耙式刮泥机构成,用于污泥浓缩。其运行原理是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用水泵把它抽放到浓缩池,通过投加混凝剂实现尾水净化。产生的净水通过浓缩池上部的集水槽回流至清水池,产生的污泥通过耙式刮泥机汇集到浓缩池底部中心集泥区,然后通过污泥泵输送至加压过滤机。
[0003]目前,煤泥浓缩池在沉淀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絮凝沉降物,絮凝沉降物在污水中进行沉降下落,最终沉积在煤泥浓缩池底部,目前对沉积在煤泥浓缩池底部沉淀物采用耙式刮泥机刮泥,当煤泥量增大或抽送不及时,会导致刮泥机不能正常运行
‑‑‑
俗称“压耙子”,致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0004]针对这一弊端,怎样去掉刮泥机还能冲走浓缩池下面沉淀的煤泥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冲灰沉淀槽及冲灰工艺,通过本装置能够把煤泥浓缩池底部沉淀下来的煤泥冲到中心集泥区,从而更换掉耙式刮泥机,彻底解决“压耙子”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省时省力,清除效果较佳。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冲灰沉淀槽,自冲灰沉淀槽由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组合而成,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围成倒置的锥台状沿浓缩池池底铺设,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外端高于内端,倾斜设置,内端为敞开状,且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内端围成一个流泥孔,流泥孔对接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区。
[0007]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由多个U型槽围绕中心集泥区等角度分布在浓缩池底板上沿径向分布,U型槽内部由中心至外围依次设有第1阶、2阶、3阶、4阶
……
N阶冲洗层,且第1阶、2阶、3阶、4阶
……
N阶冲洗层对应设置有1、2、4、8
……
2n条冲洗道, 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匀并排分布;还包括冲灰系统,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冲灰管和多个选向三通,每个冲洗道对应设置一根冲灰水管,同一阶冲洗层中每相邻的两根冲灰水管的内端均连接到一个选向三通的进水端,选向三通的出水端连通内侧阶冲洗层的冲灰水管的外端,最外阶冲洗层对应的冲灰管的外端用于连接净水端。
[0008]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的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采用一个U型槽,U型槽由U型支撑架和内部铺设的弧形板构成。
[0009]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喷头式冲灰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主管道、多根支管和多个喷头,多根主管道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
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上方,每根主管道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主管道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主管道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主管道上,最内层的主管道前端封闭;每根主管道的下侧分别安装若干支管,每个支管的末端安装球冠型冲灰喷头或圆柱形冲灰喷头,喷头的喷吹方向沿径向断面由宽到窄,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同一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安装的喷头一起喷吹煤泥至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区。
[0010]所述的喷头式冲灰系统还包括多个倾斜盖板,倾斜盖板呈倾斜状安装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之间留有间隙,每根支管穿过倾斜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伸入到自冲灰沉淀槽内部。
[0011]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组合式冲灰管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多节喷管,多根多节喷管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内部,每根多节喷管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多节喷管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多节喷管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多节喷管上,最内层的多节喷管前端封闭;所述的多节喷管包括多节输喷管,多节输喷管由后向前直径逐级变小,相邻两节输喷管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这个叫法挺好的呀)螺接或者焊接或者粘结的方式组合;输喷管的管身上开设有多个冲灰孔;且变径喷盘的截面环片上设有若干大小直径不同、喷射方向为发散式喷射的喷射孔。
[0012]当相邻两节输喷管的对接处通过变径喷盘螺接时,变径喷盘的外围设有外螺纹,与后部输喷管相螺接,变径喷盘的内围设有内螺纹,与前部的输喷管相螺接。
[0013]所述的组合式冲灰管系统还包括多个密封翻转板,多个密封翻转板间隔架设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当处于非冲灰状态时,每个密封翻转板处于自然竖直状态;当处于自冲灰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的前后叠压,即前密封翻转板的后边沿压在后密封翻转板的前边沿上,此时的自冲灰沉淀槽上端口处于密封状态;密封翻转板的宽度与自冲灰沉淀槽宽度相匹配,密封翻转板的左右两侧通过耳轴活动架设在自冲灰沉淀槽壁上。
[0014]所述的选向三通包括T形连通的进水通管和出水通管,进水通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两个进水口,出水通管的一端与进水通管连通,设为连通端,另一端设为出水口;进水通管内壁,且与出水通管连通位置的对立侧设有可左右摆动的选向板,当一端进水口通水时,选向板的活动边与进水通管和出水通管的连通对接位置相抵触。
[0015]一种自冲灰沉淀槽的冲灰工艺:由浓缩池上部沉淀下来的沉淀物逐渐的落入到浓缩池底部铺设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再通过间歇式开始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冲灰系统,通过冲灰系统将自冲灰沉淀槽单元中堆积的沉淀物向着排污出口喷射,高压水带动水流及沉淀物快速地向排污出口流去,从而加速沉淀物的排放速度。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煤泥浓缩池的直径比较大,沉淀的煤泥不易清理,耙式刮泥机运行时经常出现“压耙子”现象,这一难题对于水冲同样存在。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自冲灰沉淀槽,其特殊的结构组合方式和运行原理,保证了冲灰系统有序进行;其次,组合式多节喷管特殊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沉淀下来的煤泥刚好把其包围,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多节喷管就形成了一个导流通道,更有利于把煤泥冲走;再者,选向三通相连接,由于选向三通特殊的结构,工作时既不需
要动力,又不需要附属机构,实现了节能、省力的双重效果;同时,由于密封翻转板和倾斜盖板的应用,保证在冲灰的时候,沉淀的煤泥不会二次飘起;综上所述,该装置把煤泥浓缩池底部沉淀下来的煤泥冲到中心集泥区,从而更换掉耙式刮泥机,彻底解决“压耙子”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实施例一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实施例一中的冲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实施例二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实施例二中的组合冲灰管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附图8中的A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球冠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冲灰沉淀槽,其特征在于:自冲灰沉淀槽由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组合而成,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围成倒置的锥台状沿浓缩池池底铺设,每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外端高于内端,倾斜设置,内端为敞开状,且多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的内端围成一个流泥孔,流泥孔对接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由多个U型槽围绕中心集泥区等角度分布在浓缩池底板上沿径向分布,U型槽内部由中心至外围依次设有第1阶、2阶、3阶、4阶
……
N阶冲洗层,且第1阶、2阶、3阶、4阶
……
N阶冲洗层对应设置有1、2、4、8
……2n
条冲洗道, 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匀并排分布;还包括冲灰系统,冲灰系统包括多根冲灰管和多个选向三通,每个冲洗道对应设置一根冲灰水管,同一阶冲洗层中每相邻的两根冲灰水管的内端均连接到一个选向三通的进水端,选向三通的出水端连通内侧阶冲洗层的冲灰水管的外端,最外阶冲洗层对应的冲灰管的外端用于连接净水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的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均采用一个U型槽,U型槽由U型支撑架和内部铺设的弧形板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冲灰系统采用喷头式冲灰系统时,冲灰系统包括多根主管道、多根支管和多个喷头,多根主管道以一分为二的形式由最内端向外围逐层分散,且分别对应架设在每阶冲洗层内的冲洗道上方,每根主管道的后端为进水端,每根主管道的前端为出水端,每相邻两根主管道的出水端通过一个选向三通连通后汇集到相邻内层的一根主管道上,最内层的主管道前端封闭;每根主管道的下侧分别安装若干支管,每个支管的末端安装球冠型冲灰喷头或圆柱形冲灰喷头,喷头的喷吹方向沿径向断面由宽到窄,当冲灰系统运行时,同一个自冲灰沉淀槽单元内部安装的喷头一起喷吹煤泥至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冲灰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式冲灰系统还包括多个倾斜盖板,倾斜盖板呈倾斜状安装于自冲灰沉淀槽壁上边沿之间,每相邻的两个密封翻转板之间留有间隙,每根支管穿过倾斜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伸入到自冲灰沉淀槽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文学杨纪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绿典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