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及其装置和医疗器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71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一种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包括支架、托架、聚焦镜、振镜和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支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若干支杆,各个支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托架装配于第二端的上方,其周沿外凸于第二端的周沿,而形成一处介于其间的环形面。聚焦镜装配于第二端上,具有一条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走向的透镜光学轴线。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设置于环形面上,具有一条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走向的图像光学轴线。透镜光学轴线与图像光学轴线呈平行布置。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通过导线等与屏幕连接,将视野下的图像呈现于屏幕上。医护人员通过观察屏幕知晓激光治疗的情况,无需停下激光进行观察,使得治疗得以连续实施。使得治疗得以连续实施。使得治疗得以连续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及其装置和医疗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将激光应用于皮肤重建恢复过程中,便于医护人员实施可视化操作,提高操作的连续性。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实现激光点阵输出的方式为单点光斑通过二维振镜扫描点阵可实现大面积的激光点阵扫描治疗。如图1所示,光斑11作用于组织20表明,并由一个个光斑11逐渐形成二维扫描点阵10。此种治疗方式,一方面扫描速度慢,效率较低,光斑不均匀。另一种常用方式为微透镜阵列点阵输出方式,微透镜阵列是将一个完整的激光波前在空间上分成许多微小的部分,每一部分都被相应的小透镜聚焦在焦平面上,一系列微透镜就可以得到由一系列焦点组成的平面。如果激光波前为理想的平面波前,那么在微透镜阵列焦平面上就可以得到一组均匀而且规则的焦点分布;然而实际的激光波前并不是理想的平面波前,它们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畸变,用微透镜阵列聚焦后,焦点不再是均匀分布,而是与理想的焦点发生了位移,存在明显的治疗不均匀现象。
[0003]另一方面,由于在实施激光扫描期间,医护人员并不能直接观察扫描的准确位置,并及时移动手具,造成局部组织受热也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间中,通常需要将扫描停止,提起手具,观察组织表面才能判断在之后的扫描中如何移动手具,或对激光功率做出必要的调整,以免灼伤组织。如此给临床上的应用造成了不便,操作的连续性受到影响,且操作的效率较低,还难以避免局部灼烧情形的发生。
[0004]为了实现可视化,通常想到的方案就是安装一个摄像头进行摄录,但是激光操作中,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如何安装摄像头,并使得摄像头能够准确观察到组织更为重要。因此,视频采集器的体积不仅要小,还要兼顾其安装位置使得采集的图像要和振镜的扫描图像套准仍是技术上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将激光投送于上皮组织实施激光治疗实现可视化。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将激光实施治疗和可视化观察同步,使得操作实现连续化。
[0007]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装置,配置可视化的手具,实现对激光治疗的过程可视化,避免局部灼烧情形的发生。
[0008]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实现边观察,边对上皮组织实施激光治疗。
[0009]手具是一种用于手持的器具,医护人员手持此等器具对患者的上皮组织(如:表皮)实施激光治疗。其通常包括一个外壳,以利于手持,也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激光的灼伤,还包括光学元件,比如:反射镜和振镜等。
[0010]一种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包括:
[0011]支架,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若干支杆,各个支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第一端为环形,用于放置在组织(如:上皮组织)表面上,圈定实施激光治疗的组织范围;第二端为环形;
[0012]托架,其装配于第二端的上方,其周沿外凸于第二端的周沿,而形成一处介于其间的环形面;
[0013]聚焦镜,其装配于第二端上,具有一条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走向的透镜光学轴线,并使经聚焦的激光从第二端射向第一端,且出射激光通过第二端的环圈内,落于第一端的环圈内;
[0014]振镜,其设置于聚焦镜的上方,将接收的激光向聚焦镜投送;
[0015]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其设置于环形面上,具有一条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走向的图像光学轴线;
[0016]透镜光学轴线与图像光学轴线呈平行布置。
[0017]本技术的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在支杆上还设置气口,用于连接气源或负压装置,将在实施激光治疗中产生了烟雾吹散或吸收。
[0018]本技术的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还包括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设置于激光入射振镜之前,使单一的入射激光光束分束成多束光束后出射,由此形成出射光束的阵列。由此出射光束的阵列再经振镜和聚焦镜后,形成由若干分束激光光斑呈阵列排布的激光面。随着振镜在二维水平的扫描移动,则能以该激光面为一个“单元”作用于上皮组织(如:表皮),以“面扫描”实现快速大面积均匀治疗,由此显著提高了实施激光治疗的效率。
[0019]根据临床的需要,将DOE赋予若干种图形,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或扇形等,而能获得各种形状的激光面,在此激光面上分布着若干分束激光光斑组成的阵列。
[0020]DOE与振镜和聚焦镜配合扫描,具有高效率/高光效,能量利用率可达95%以上,光斑边缘锐利,截止特性好,还具有高能量阈值/高损伤阈值,可订制任意光束形状,并且覆盖紫外到红外的所有激光波段:193nm~10.6μm。
[0021]本技术的手具,还包括扩束镜或缩束镜,置于激光入射DOE之前的光路上。
[0022]位于激光面内的各个光斑的直径370μm
±
50μm,相邻光斑的距离为1.6mm
±
0.2mm,以此满足具有波长100nm~10600nm范围的各款激光光源,避免激光灼伤的情形,同时还有效减少了激光参数的设定,调节光学组件即可,比如:DOE对出射光束的阵列,扩束镜或缩束镜调节激光束,进而实现对光斑直径的调节。
[0023]本专利技术的手具,还包括反射镜,用于调整激光入射衍射光学元件的角度。
[0024]本专利技术的手具与导光臂的一端装配,再配合激光光源即成一台激光装置。从导光臂另一端发出的激光光源,经由导光臂入射手具,经DOE、振镜和聚焦镜后,即可形成激光面,以此激光面对表皮进行扫描实施激光治疗。
[0025]本专利技术的手具可作为医疗器械装配于现有的激光治疗设备中,也可以与导光臂和激光光源共同组成一件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二维振镜扫描点阵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形成二维扫描点阵的过程;
[0027]图2为本技术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一实施例的光路机构示意图;
[0029]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用于实施激光治疗手具在组织表面形成激光点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0031]与传统点阵激光治疗仪单点扫描存在因光斑不均匀和扫描时间长,而导致的过度热损伤及治疗效率低相比,本实施例的手具通过在光路中设置衍射光学元件,实现了对上皮组织的面扫描,进一步提高了扫描的速率。由于扫描速度快,单位面积作用时间非常短,均匀排列的光斑阵列30(如同像素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若干支杆,各个支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第一端为环形,用于放置在组织表面上,圈定实施激光治疗的组织范围;第二端为环形;托架,其装配于第二端的上方,其周沿外凸于第二端的周沿,而形成一处介于其间的环形面;聚焦镜,其装配于第二端上,具有一条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走向的透镜光学轴线,并使经聚焦的激光从第二端射向第一端,且出射激光通过第二端的环圈内,落于第一端的环圈内;振镜,其设置于聚焦镜的上方,将接收的激光向聚焦镜投送;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其设置于环形面上,具有一条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走向的图像光学轴线;透镜光学轴线与图像光学轴线呈平行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杆上还设置气口,用于连接气源或负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施可视化激光治疗的手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敏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