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16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该刺激仪是对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光路进行改进,使光路分成两组,分别是发出810nm的光路和发出650nm的光路,两组光路分别通过NPN型三极管Q3驱动、驱动芯片U4驱动,由此,可实现多种不同光输出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传统的理疗器械充电电路作出改进,其封装采用较少的元件以节省布板空间,而且该充电电路具有防倒充功能以及能够自动进入低电流充电状态,将电池漏电流降至2uA以下,该充电电路能够自动充电,当充电电流在达到最终浮充电压之后降至设定值的1/10并停止充电循环,增加电池的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近红外光理疗器械的驱动电路能进行电流输出的线性调节。电路能进行电流输出的线性调节。电路能进行电流输出的线性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


[0001]本技术涉及红外光理疗器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

技术介绍

[0002]烧伤、创伤、整形术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组织损伤,组织损伤的修复环境是由多种细胞、基质成分、蛋白酶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一般修复迟缓,包括电击伤、药物性坏死、瘢痕及化学灼伤等引起的难愈性溃疡创面,常延至数月或数年不愈。为了能够加速组织损伤的修复,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具有低强度红外光的医疗辅助器械来治疗损伤位置。
[0003]传统的体外刺激仪的缺陷如下:
[0004]1.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仅具有单一波长的红外光理疗结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需求。
[0005]2.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充电电路控制电流不稳定,不能停止循环充电状态,会影响到电池的寿命。
[0006]3.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的驱动电路不能进行电流输出的线性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设计该刺激仪的目的是将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中的电路作出改进,使红外光理疗器械使用效果更好。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3、电容C5、电容C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所述电容C5为电源滤波电容,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接USB供电接口J1的电源脚,所述USB供电接口J1的电源脚连接至所述充电芯片U3的4脚,所述充电芯片U3的4脚还连接有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3的6脚连接电阻R10,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3的3脚接电源BT1正极、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BT1的负极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3的2脚接地,其1脚为检测电池电量是否充洪的检测脚;
[0009]所述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还包括:
[0010]多个第一红外光发射头,该多个第一发射红外光头分别串联电阻后形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入+3.3V电压,另一端接入一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连接电阻R30;
[0011]红外光灯驱动电路,该红外光灯驱动电路的电路中连接有一具有低静态电流、低压差的驱动芯片U4,该驱动芯片U4的5脚、驱动芯片U4的6脚互接并接至所述电阻R30的另一
端,所述驱动芯片U4的5脚还连接有电阻R31,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4的4脚连接MOS晶体管Q4的G极,所述MOS晶体管Q4的S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晶体管Q4的D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接所述电源BT1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并联有电阻R15,所述驱动芯片U4的1脚接地,其3脚连接电容C8,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4的3脚接至所述电源BT1正极,所述驱动芯片U4的2脚接至所述MOS晶体管Q4的S极;
[0012]单片机电路,具有单片机U1,该单片机U1的13接至所述充电芯片U3的1脚、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入+3.3V电压,所述单片机U1的4脚连接电容C9,所述电容C9为电源滤波电容,其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9脚分别连接电容C7、电阻R7、电阻R6,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入电源BT1正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8脚接至所述驱动芯片U4的5脚,其KEY脚接按键S1,所述S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DCIN脚接至所述电阻R11和所述电阻R12之间的电路节点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芯片U3采用型号为TP4054的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芯片。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以及电阻R2,所述稳压芯片U2的GND脚接地,其Vin脚分别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2,所述电容C1、电容C2并联后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电源BT1正极,所述稳压芯片U2的Vout脚分别连接电容C3、电容C4,所述电容C3、电容C4并联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2的Vout脚输出+3.3V电压。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稳压芯片U2的型号为HT7133。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发射头设有八个,该第一红外光发射头发射出的光波长为810nm。
[001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芯片U4的型号为QX7137。
[0018]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D5、发光二极管D6均为第二红外光发射头,该第二红外光发射头发射出的光波长为650nm。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还包括状态指示灯电路,该状态指示灯电路包括三个分别发红光的二极管D8、发蓝光的二极管D9和发绿光的二极管D10,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的负极互接并接地,其正极分别连接电阻后接至所述单片机U1的RED脚、GREEN脚、BLUE脚。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对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光路进行改进,使光路分成两组,分别是发出810nm的光路和发出650nm的光路,两组光路分别通过NPN型三极管Q3驱动、驱动芯片U4驱动,由此,可实现多种不同光输出的组合。
[0022]2.本技术对传统的红外光理疗器械充电电路作出改进,其封装采用较少的元件以节省布板空间,而且该充电电路具有防倒充功能。该充电电路能够自动进入低电流充电状态,将电池漏电流降至2uA以下,该充电电路能够自动充电,当充电电流在达到最终浮充电压之后降至设定值的1/10并停止充电循环,增加电池的寿命。
[0023]3.本技术的红外光理疗器械的驱动电路能进行电流输出的线性调节,该驱动电路采用一款低静态电流、低压差的LED恒流驱动器,通过一个外接电阻实现输出电流在
10mA到3A范围内进行线性调节,输出电流可控,提高光源的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充电电路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电源电路图。
[0026]图3为本技术LED电路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恒流驱动LED电路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状态指示灯电路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声音提示电路图。
[0031]图8为本技术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的操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3、电容C5、电容C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所述电容C5为电源滤波电容,其一端接地,其另一端接USB供电接口J1的电源脚,所述USB供电接口J1的电源脚连接至所述充电芯片U3的4脚,所述充电芯片U3的4脚还连接有电阻R11,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3的6脚连接电阻R10,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3的3脚接电源BT1正极、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BT1的负极接地,所述充电芯片U3的2脚接地,其1脚为检测电池电量是否充洪的检测脚;所述一种穿戴式近红外光体外刺激仪还包括:多个第一红外光发射头,该多个第一红外光发射头分别串联电阻后形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入+3.3V电压,另一端接入一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连接电阻R30;红外光灯驱动电路,该红外光灯驱动电路的电路中连接有一具有低静态电流、低压差的驱动芯片U4,该驱动芯片U4的5脚、驱动芯片U4的6脚互接并接至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芯片U4的5脚还连接有电阻R31,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4的4脚连接MOS晶体管Q4的G极,所述MOS晶体管Q4的S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晶体管Q4的D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接所述电源BT1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并联有电阻R15,所述驱动芯片U4的1脚接地,其3脚连接电容C8,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4的3脚接至所述电源BT1正极,所述驱动芯片U4的2脚接至所述MOS晶体管Q4的S极;单片机电路,具有单片机U1,该单片机U1的13接至所述充电芯片U3的1脚、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入+3.3V电压,所述单片机U1的4脚连接电容C9,所述电容C9为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伟杨艳舒正陈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