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24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压力管和支撑件,压力管设置在防撞梁上且横向端部超出防撞梁的横向端部,支撑件设置于防撞梁的横向端部,压力管还设置于支撑件上。通过在防撞梁和压力管上设置支撑件,这样就可以使支撑件的一部分连接防撞梁和压力管,支撑件的另一部分支撑压力管,从而可以扩大压力管的布置宽度,而且有利于弹起式机罩系统,从而不影响车辆的高速碰撞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弹起式机罩技术是行人保护的最前沿技术,其原理是当车辆撞击到行人时,位于车辆前保险杠内的传感器发出碰撞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对碰撞信号进行分析,若满足点火要求则控制器发出点火信号给顶升器,顶升器配合机罩铰链抬起发动机罩,增加发动机罩与机舱内硬点距离,以达到降低对行人头部伤害的目的。其中,压力管及压力传感器是用来感知碰撞信号的,是整个系统的前提,其性能直接决定整个弹起式机罩系统能否正常触发及误触发。压力管的布置要求为后面是坚硬的平面,前面到前保险杠蒙皮之间可以压缩变形的泡沫,可以保证撞击时压力管可以压扁。
[0003]相关技术中,压力管布置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压力管横向宽度大于防撞梁宽度,两侧防撞梁之外区域不满足压力管布置条件。具体地,防撞梁考虑到其他碰撞性能、重量、成本等因素影响,一般比纵梁宽一些,整体宽度1400mm左右,而压力管为了保证车辆前部任何位置碰撞行人后机罩能立刻弹起,要求压力管越宽越好,整体宽度1500mm以上,导致防撞梁两侧之外约50mm的宽度之内不满足压力管布置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撞梁总成,该防撞梁总成可以扩大压力管的布置宽度以及不影响车辆的高速碰撞性能。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压力管和支撑件,所述压力管设置在所述防撞梁上且横向端部超出所述防撞梁的横向端部,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的横向端部,所述压力管还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0007]根据本技术的防撞梁总成,通过在防撞梁和压力管上设置支撑件,这样就可以使支撑件的一部分连接防撞梁和压力管,支撑件的另一部分支撑压力管,从而可以扩大压力管的布置宽度,而且有利于弹起式机罩系统,从而不影响车辆的高速碰撞性能。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的横向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防撞梁的横向端部,所述压力管还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防撞梁的横向端部固定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部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支撑部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翻边。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前表面且所述连接部的后表面为光滑面。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后表面且所述支撑部的前表面为光滑面。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部的前表面与所述防撞梁的前表面位于同一曲面内。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撞梁的横向两端。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防撞梁总成。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支撑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支撑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防撞梁总成;
[0024]2、防撞梁;3、压力管;4、支撑件;41、连接部;42、支撑部;43、固定部;44、第一翻边;45、第二翻边;46、第一加强筋;47、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6]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1,该防撞梁总成1应用于车辆中。
[0027]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1,包括:防撞梁2、压力管3和支撑件4,压力管3设置在防撞梁2上,而且压力管3的横向端部超出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支撑件4设置于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压力管3还设置于支撑件4上。压力管3的端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在行人与车辆的前侧发生碰撞时,压力管3和压力传感器可以进行碰撞检测,还可以发出压力信号给控制器,从而分析是否需要给顶升器发出点火信号,开启行人保护功能。
[0028]可以理解的是,压力管3设置在防撞梁2的前表面上,而且压力管3的两端超出防撞梁2的两端,也就是可以使压力管3凸出于防撞梁2的左右两端,支撑件4位于防撞梁2的左右两端,支撑件4的一部分位于防撞梁2内,支撑件4突于防撞梁2的部分与压力管3相连接,从而可以扩大压力管3的布置宽度,当行人腿部碰撞支撑件4时,由于支撑件4具有较大的支撑刚度,从而可以阻止压力管3和压力管3周围的泡沫向后移动,进而使得压力管3受到挤压后发出压力信号。压力管3的布置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
[0029]由此,通过在防撞梁2和压力管3上设置支撑件4,这样就可以使支撑件4的一部分连接防撞梁2和压力管3,支撑件4的另一部分支撑压力管3,从而可以扩大压力管3的布置宽度,而且有利于弹起式机罩系统,从而不影响车辆的高速碰撞性能。
[0030]其中,如图1

图3所示,支撑件4包括:连接部41和支撑部42,连接部41与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固定连接,支撑部42连接于连接部41背离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压力管3还设置于支撑部42上。也就是说,连接部41与防撞梁2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从而可以使支撑件4与防撞梁2固定连接,支撑部42位于连接部41的一侧,而且支撑部42设置于压力管3的背面,从而可以使支撑部42位于压力管3的背面并且对压力管3进行支撑,从而可以使支撑件4与防撞梁2固定连接以及与压力管3紧密贴合,进而可以对压力管3进行支撑,在高速碰撞工况中,由于撞击能量较大,支撑件4可以在连接部41与支撑部42搭接处发生断裂,从而不影响车辆的高速碰撞性能。
[0031]特别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41上设置有固定部43,固定部43与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作为优选实施例,固定部43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固定部43在连接部41上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支撑件4通过至少两个固定部43与防撞梁2连接起来,进而可以提升防撞梁总成1的结构强度。例如,固定部43上设置固定孔,螺栓穿设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2);压力管(3),所述压力管(3)设置在所述防撞梁(2)上且横向端部超出所述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以及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设置于所述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所述压力管(3)还设置于所述支撑件(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连接部(41)和支撑部(42),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42)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1)背离所述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所述压力管(3)还设置于所述支撑部(4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上设置有固定部(43),所述固定部(43)与所述防撞梁(2)的横向端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44);和/或所述支撑部(4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宝锋胡博李东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