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915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镜片本体的前表面或/和后表面有径向分区,径向分区包含近视矫正区和近视防控区,近视防控区上设置基底透镜和呈斐波那契数列螺旋线型分布的微透镜阵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微透镜数目较少,更易加工,所述近视防控镜片在较少的微透镜数目下仍可提供更好的周边离焦性能,所述近视防控镜片在眼球旋转时(如阅读)仍提供良好的成像性能,旨在提升现有近视防控镜片的近视离焦水平和成像效果,可提高近视镜片的光学性能,提供良好的周边成像质量且易于加工。供良好的周边成像质量且易于加工。供良好的周边成像质量且易于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片
,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

技术介绍

[0002]近视影响了全世界大约20亿人,而且人数还在继续增长。我国青少年人群近视发病率较高,在某些地区,近视的患病率可能达到95%。如果不进行干预,近视会以每年0.5D

1D的速度发展,近视程度越高,患近视性黄斑病变、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病症的风险就越大,这些病症将是伴随我们终生的,因而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一直是视光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而与手术、药物、角膜接触镜等防控手段相比,框架眼镜有风险小、无副作用和安全卫生的优势,更易被大家接受。因此设计一款具有良好近视防控效果的眼镜片尤为重要。
[0003]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都显示周边视网膜离焦是影响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成像平面被人为的用正透镜移到视网膜前方(即近视离焦)时,眼轴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可能抑制了近视的发展。基于此原理,许多旨在减缓近视进展的光学产品应运而生,如渐进多焦眼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多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及多焦点隐形眼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近视控制效果。
[0004]周边离焦框架眼镜是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由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的“新乐学”(MyoSmart,HOYA),亦称为多点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 Corporate Multiple Segments,DIMS)镜片,是通过采用蜂巢设计的镜片表面多个微形凸透镜产生光学离焦的效果,改变近视儿童的相对周边屈光度,诱导视网膜产生周边近视离焦,而且周边的近视离焦可能通过改变整体视网膜形状减慢中央近视的进展抑制眼轴生长,延缓近视增加。蔡司公司的小乐圆和依视路公司的星趣控等镜片都是通过镜片表面的微结构,引导视网膜产生近视性离焦,进而达到近视防控的效果。但其视线下移(阅读)时的成像质量下降,成像效果受影响,且微透镜数量众多,增加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0005]现有专利大都未体现其所设计的近视离焦镜片的优良近视防控性能和成像质量,防控效果难以预测。专利CN 217561863U波浪结构与微透镜结构相结合,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0006]为了进一步提高近视镜片的成像质量和近视防控能力,减小加工难度,仍需改进现有微透镜排布以优化近视防控镜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旨在提升现有近视防控镜片的近视离焦水平和成像效果,提供了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可提高近视镜片的光学性能,提供良好的周边成像质量且易于加工。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镜片本体的前表面或/和后表面有径向分区,径向分区包含近视矫正区和近视防控区,近视防控区上设置基底透镜和呈斐波那契数列螺旋线型分布的微透镜阵列。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底透镜为球面或非球面,公式表示为:
[0011][0012]c为非球面顶点处的曲率,r为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径向距离,k为二次曲面系数,为各阶非球面系数。
[0013]进一步的,所述镜片本体前或后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近视矫正区、环设于第一近视矫正区的第二近视防控区、及围设于第二近视防控区的第三近视矫正区,第一近视矫正区半径尺寸范围为范围,第二近视防控区半径尺寸范围为第三近视矫正区半径尺寸范围为第三近视矫正区半径尺寸范围为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近视防控区的螺旋线为斐波那契数列分布,绘制方法如下:斐波那契数列为1,1,2,3,5,8
……
,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的数字是前两项数字之和,通项表示为:
[0015][0016]其中,a1=a2=1,以这些数字为半径,连续绘制圆弧就可以得到斐波那契螺旋线。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近视防控区的螺旋线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单线为同方向旋转的一组螺旋线,双线为反方向旋转的两组螺旋线交叉,螺旋线数目可在8条至21条之间,双螺旋线时微透镜可设置在两组螺旋线各个交点位置,或在两组螺旋线围成的各个平行四边形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近视防控镜片的近视防控区的微透镜半径在范围内,微透镜半径尺寸为恒定大小或随位置变化而变化,防控区提供内,微透镜半径尺寸为恒定大小或随位置变化而变化,防控区提供的附加光焦度,将周边汇聚在视网膜后的光线拉至视网膜前。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所述镜片本体的中心厚度为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所述近视防控镜片微透镜数目较少,更易加工。
[002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所述近视防控镜片在较少的微透镜数目下仍可提供更好的周边离焦性能。
[0023](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所述近视防控镜片在眼球旋转时(如阅读)仍提供良好的成像性能。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斐波那契螺旋线;
[0026]图2是一种单螺旋线近视防控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现有技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不同瞳孔大小下的视网膜离焦曲线(a)4mm(b)6mm;
[0029]图5是不同视角下像面上MTF曲线(a)0
°
(b)20
°

[0030]图6是一种双螺旋线近视防控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镜片本体;2

基底透镜;3

微透镜阵列;4

近视矫正区;5

近视防控区;6

近视矫正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本体,镜片本体的前表面或/和后表面有径向分区,径向分区包含近视矫正区和近视防控区,近视防控区上设置基底透镜和呈斐波那契数列螺旋线型分布的微透镜阵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基底透镜为球面或非球面,公式表示为:c为非球面顶点处的曲率,r为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径向距离,k为二次曲面系数,为各阶非球面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镜片本体前或后表面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近视矫正区、环设于第一近视矫正区的第二近视防控区、及围设于第二近视防控区的第三近视矫正区,第一近视矫正区半径尺寸范围为区、及围设于第二近视防控区的第三近视矫正区,第一近视矫正区半径尺寸范围为范围,第二近视防控区半径尺寸范围为第三近视矫正区半径尺寸范围为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微透镜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近视防控区的螺旋线为斐波那契数列分布,绘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基李丽华陈晓琴李坤琦邢钰炜王婷杨晓艳郭星艺张传丽吴怡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