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84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包括钢套管、第一索鞍垫板、第二索鞍垫板、及布设于钢套管内部的转向鞍;钢套管贯穿索塔两侧,且钢套管的外壁与索塔固定连接;转向鞍包括用于穿设钢绞线的孔道,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分别与孔道两端端口的轴线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开设有相对应的钢绞线通孔;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的外周分别与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之间还填充有高强砂浆。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能够避免索塔开设齿状凹槽,提高索塔刚度和结构强度,提高了索塔观景效果。景效果。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拉桥索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索鞍的钢绞线拉索常用于部分斜拉桥或用于矮塔斜拉桥,索鞍预埋在斜拉桥的索塔内,由于索鞍具有一定弧度,斜拉索在索鞍出口处需与索鞍同轴,因此,用于承载索鞍内部钢绞线预应力的索鞍垫板需要一定的倾斜角度,现有技术的思维固定于“将索塔的塔壁开设出齿状凹槽,使索鞍垫板贴合于该齿状凹槽的内壁,用于使索鞍垫板与索鞍出口处的钢绞线垂直,即满足斜拉索在索鞍出口处与索鞍同轴的需求”。现有技术的索鞍结构如图1所示,例如,中国专利CN213925805U公开的一种用于异型索塔的索鞍及斜拉体系、中国专利CN107288036A公开的一种带索鞍分段式斜拉桥拉索体系,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应斜拉索在索鞍出口处与索鞍同轴的需求,均在索塔的索鞍出口处开设了齿状凹槽,该齿状凹槽一方面对索塔的刚度和结构强度造成削弱,造成索塔在顺桥向宽度加宽,增加成本造价,另一方面在外观上不美观,影响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旨在解决现有的索鞍结构均需要在索塔的索鞍出口处开设了齿状凹槽,对索塔的刚度和结构强度造成削弱、造成索塔在顺桥向宽度加宽、增加成本造价、不美观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所述斜拉桥包括索塔,所述索鞍包括钢套管、第一索鞍垫板、第二索鞍垫板、及布设于钢套管内部的转向鞍;其中,所述钢套管贯穿索塔两侧,且钢套管的外壁与索塔固定连接;所述转向鞍包括用于穿设钢绞线的孔道,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分别与孔道两端端口的轴线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开设有与孔道相对应的钢绞线通孔;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的外周分别与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之间还填充有高强砂浆。
[0006]本技术方案中,转向鞍按照设定的尺寸和转向角度加工,其孔道的数量与钢绞线的数量相对应,钢套管可以通过节段拼装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套装于转向鞍的外部,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分别在转向鞍孔道的两端与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分别与孔道两端端口的轴线垂直且固定连接,即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的钢绞线通孔与孔道两端的端口相对应且同轴布设,满足斜拉索在索鞍出口处与索鞍同轴的需求,然后在钢套管内部的第一索鞍垫板、第二索鞍垫板之间直接浇筑高强砂浆,完成索鞍的整体的预制;待索塔制作时,与预制好的索鞍按设计要求同时浇筑,待索塔养护完成后,即完成转向鞍的安装;本技术方案采用钢套管与转向鞍套装的结构,钢套管完全贯穿索塔的两侧,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承载的预应力作用于钢套管内部的高强
砂浆,高强砂浆在钢套管内部形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受力面,因此,索塔不需要开设齿状凹槽,可直接做成平面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索塔的刚度和结构强度,在顺桥方向上减少了索塔宽度,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索塔观景效果。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索鞍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有与孔道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环与对应的孔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外周与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定位板便于对转向鞍中的孔道进行定位,提高转向鞍的可靠性。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索塔包括固设于塔体外部的钢壳,所述钢套管的外壁与钢壳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将索鞍安装于带有钢壳的索塔中,并将钢套管与钢壳固定连接,能够减少索塔混凝土对索塔出口处钢套管的收缩应力。
[0009]一种钢绞线拉索,所述钢绞线拉索用于上述锚固索鞍,所述钢绞线拉索包括贯穿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相对应钢绞线通孔的钢绞线、用于将钢绞线两端锚固于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的锚固结构。
[0010]本技术方案中,在完成上述技术方案中索鞍的安装后,将钢绞线从转向鞍对应的孔道穿过,在索鞍的两侧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固结构进行锚固。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锚固结构包括限位部、及固结在钢绞线两端的抗滑键,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抗滑键向索鞍内部运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部和抗滑键的配合完成钢绞线预应力的锁定。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限位部为两半式垫环,所述两半式垫环的第一端面卡接于钢绞线通孔外端,所述抗滑键卡接于两半式垫片的第二端面。本技术方案的锚固结构,一方面能够方便施工,在张拉过程中,钢绞线会伸长,即抗滑键与索鞍垫板的间距会变大,通过垫环填充抗滑键与索鞍垫板的间距,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的封堵转向鞍的孔道,提高密封效果。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限位部为阶梯垫板,所述阶梯垫板设有与钢绞线层数相同的台阶,每层所述台阶上设有与钢绞线通孔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对应的孔道形成的钢绞线管道长度相等。本技术方案,由于锚固结构中的限位部为阶梯垫板,使位于该索鞍的所有钢绞线两端的抗滑键间距相等,带有抗滑键的钢绞线可以实现工厂预制,在现场施工时,钢绞线的尺寸和规格相同,不易混乱、不易出错。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钢绞线一端的抗滑键为外螺纹抗滑键,与其配合的限位部为带有内螺纹的限位孔。本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转动外螺纹抗滑键或内螺纹限位孔实现索力的调节,便于服役过程中索力的调节。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通过采用钢套管与转向鞍套装的结构,钢套管完全贯穿索塔的两侧,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承载的预应力作用于钢套管内部的高强砂浆,高强砂浆在钢套管内部形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受力面,因此,索塔不需要开设齿状凹槽,可直接做成平面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索塔的刚度和结构强度,在顺桥方向上减少了索塔宽度,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索塔观景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斜拉桥锚固索鞍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凝土索塔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钢壳索塔的锚固索鞍及钢绞线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钢绞线锚固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索塔;2、索鞍;21、转向鞍;210、孔道;22、钢套管;23、第一索鞍垫板;24、第二索鞍垫板;25、高强砂浆;26、定位板;3、钢绞线;31、抗滑键;32、外螺纹抗滑键;41、第一阶梯垫板;42、第二阶梯垫板垫环;43、两半式垫环;44、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如图1所示,公开了现有技术中的斜拉桥锚固索鞍,该斜拉桥包括索塔1、贯穿索塔1两侧的索鞍2,其中,索鞍2包括用于穿设钢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所述斜拉桥包括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索鞍包括钢套管、第一索鞍垫板、第二索鞍垫板、及布设于钢套管内部的转向鞍;其中,所述钢套管贯穿索塔两侧,且钢套管的外壁与索塔固定连接;所述转向鞍包括用于穿设钢绞线的孔道,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分别与孔道两端端口的轴线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开设有与孔道相对应的钢绞线通孔;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的外周分别与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索鞍垫板和第二索鞍垫板之间还填充有高强砂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索鞍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有与孔道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环与对应的孔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外周与钢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锚固索鞍,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塔包括固设于塔体外部的钢壳,所述钢套管的外壁与钢壳固定连接。4.一种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春荣邱敏林昱颜智法胡鑫凤马增王强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