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159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包括:原索鞍部,设置于桥塔塔体上;骑跨部,包括一对联动壳,原索鞍部位于一对联动壳之间,两联动壳连接,联动壳靠近原索鞍部的一侧与原索鞍部外壁配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浇筑空间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层;新索鞍部,骑跨在原索鞍部上方且用于安装新主缆,新索鞍部的底座锚杆预埋在后浇混凝土层内;联动壳的外侧壳两侧分别固接有索鞍两端壳,且其外侧壳、底部壳、索鞍两端壳、原索鞍部的鞍体配合形成用于浇筑后浇混凝土层浇筑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主缆进行更换时,不需要建立临时主缆及主梁临时支撑体系,以及不需要特殊定制原索鞍,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悬索桥的寿命取决于悬索桥结构,比如主缆,吊索,主塔,索鞍,锚碇,加劲梁以及桥面系等。而上述结构中,主塔,索鞍,锚碇属于永久性结构,在桥梁服役期间发生损坏的机率较小;吊索、桥面板和加劲梁均为可更换部件,成功更换的案例已十分常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主缆的寿命直接决定了悬索桥的整体寿命,其作为悬索桥的主要受力部件,起到承托梁体及桥面荷载的作用,当防腐不到位或者受到长时间环境侵蚀后,其主缆内部的钢丝容易出现裂纹甚至锈断。
[0003]现有技术中,对主缆进行更换时,大多需要建立临时主缆及主梁临时支撑体系,以及需要特殊定制原索鞍,导致施工复杂,施工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能够实现对主缆进行更换时,不需要建立临时主缆及主梁临时支撑体系,以及不需要特殊定制原索鞍,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包括:
[0006]原索鞍部,设置于桥塔塔体上;
[0007]骑跨部,包括一对联动壳,所述原索鞍部位于一对所述联动壳之间,两所述联动壳连接,所述联动壳靠近所述原索鞍部的一侧与所述原索鞍部外壁配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层;
[0008]新索鞍部,骑跨在所述原索鞍部上方且用于安装新主缆,所述新索鞍部的底座锚杆预埋在所述后浇混凝土层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壳包括外侧壳,所述外侧壳与所述原索鞍部的鞍体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外侧壳底端固接有底部壳,所述外侧壳两侧分别固接有索鞍两端壳,所述外侧壳、所述底部壳、所述索鞍两端壳、所述原索鞍部的鞍体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所述后浇混凝土层浇筑空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壳底端固接有可滑动底座,所述可滑动底座包括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所述外侧支腿位于所述内侧支腿远离所述原索鞍部的一侧,且外侧支腿下可进行顺桥向滑动,所述内侧支腿与所述原索鞍部的底座固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壳靠近所述原索鞍部的一侧上固接有若干内部加筋肋。
[0012]进一步的,两所述外侧壳上穿设有两组骑跨部拉杆组,所述原索鞍部和新索鞍部位于两所述骑跨部拉杆组之间,所述骑跨部拉杆组包括至少一个骑跨拉杆,两所述外侧壳通过所述骑跨拉杆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后浇混凝土层内预埋固定有若干新索鞍锚固螺栓,所述新索鞍部
的新索鞍底座与所述新索鞍锚固螺栓顶端固接;
[0014]所述新索鞍部的鞍体底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原索鞍部的鞍体顶端嵌设卡接。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桥塔加固架,所述桥塔加固架顶端为设置在所述桥塔塔体顶端的桥塔顶面固定板,所述桥塔顶面固定板套设在原索鞍部的鞍体外侧,且所述桥塔顶面固定板通过外圈锚固螺栓与所述桥塔塔体固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桥塔顶面固定板四个侧壁分别穿设有若干吊固长螺栓,所述桥塔塔体四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桥塔环箍板,所述桥塔顶面固定板通过所述吊固长螺栓与所述桥塔环箍板固接,相邻两所述桥塔环箍板通过紧固长螺栓固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8]1.对现有悬索桥主缆更换时,可以以现有常规索鞍为基础,仅在现有索鞍基础上进行改造,无需在更换时建立临时主缆及主梁临时支撑体系,施工方便,造价较为低廉。
[0019]2.在对悬索桥主缆更换时,不需特殊定制原索鞍,可以适用于目前已经建成的悬索桥梁主缆更换。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索鞍系统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原索鞍部的立体图;
[0023]图3为桥塔加固架与桥塔塔体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0024]图4为两联动壳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0025]图5为新索鞍部的立体图;
[0026]其中,1、原索鞍部;2、桥塔顶面固定板;3、外圈锚固螺栓;4、桥塔塔体;5、桥塔顶面固定板吊固长螺栓孔;6、桥塔环箍板;7、桥塔环箍板吊固长螺栓孔;8、桥塔环箍板紧固长螺栓孔;9、联动壳;10、骑跨拉杆;11、可滑动底座;12、外侧支腿;13、内侧支腿;14、外侧壳;15、内部加筋肋;16、底部壳;17、索鞍两端壳;18、后浇混凝土层;19、新索鞍锚固螺栓;20、新索鞍底座;21、新索鞍部;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参照图1

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包括:原索鞍部1,设置于桥塔塔体4上。桥塔塔体4和原索鞍部1均为常规桥梁设置。
[0030]骑跨部,包括一对联动壳9,原索鞍部1位于一对联动壳9之间,两联动壳9连接,联
动壳9靠近原索鞍部1的一侧与原索鞍部1外壁配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浇筑空间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层18。联动壳9一方面可对原索鞍部1进行支撑加固,另一方面,联动壳9可作为外侧浇筑模板使用,即原索鞍部1的鞍体外壁与联动壳9内壁配合形成一用于浇筑的封闭空间,将联动壳9安装完毕后,向该封闭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层18,该后浇混凝土层18可实现对新索鞍部21的支撑,同时和骑跨拉杆10一起连接固定原索鞍部1的鞍体和联动壳9。
[0031]新索鞍部21,骑跨在原索鞍部1上方且用于安装新主缆,新索鞍部21的底座锚杆预埋在后浇混凝土层18内。新索鞍部21固定在后浇混凝土层18顶端,同时骑跨在原索鞍部1的顶端,在新索鞍部21的鞍体底端开设有与原索鞍部1的鞍体顶端匹配的卡槽22,用于实现新索鞍部21的鞍体与原索鞍部1的鞍体的卡接固定。
[0032]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1、图2、图4,联动壳9包括一外侧壳14,外侧壳14与原索鞍部1的鞍体位置对应设置,外侧壳14倾斜设置,即外侧壳14顶端靠近原索鞍部1的鞍体,外侧壳14底端远离原索鞍部1的鞍体,使得后浇混凝土层18为底端面积大于顶端面积的结构,外侧壳14底端固接有底部壳16,外侧壳14两侧分别固接有索鞍两端壳17,外侧壳14、底部壳16、索鞍两端壳17、原索鞍部1的鞍体配合形成用于浇筑后浇混凝土层18的浇筑空间。
[0033]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索鞍部(1),设置于桥塔塔体(4)上;骑跨部,包括一对联动壳(9),所述原索鞍部(1)位于一对所述联动壳(9)之间,两所述联动壳(9)连接,所述联动壳(9)靠近所述原索鞍部(1)的一侧与所述原索鞍部(1)外壁配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有后浇混凝土层(18);新索鞍部(21),骑跨在所述原索鞍部(1)上方且用于安装新主缆,所述新索鞍部(21)的底座锚杆预埋在所述后浇混凝土层(1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壳(9)包括外侧壳(14),所述外侧壳(14)与所述原索鞍部(1)的鞍体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外侧壳(14)底端固接有底部壳(16),所述外侧壳(14)两侧分别固接有索鞍两端壳(17),所述外侧壳(14)、所述底部壳(16)、所述索鞍两端壳(17)、所述原索鞍部(1)的鞍体配合形成用于浇筑所述后浇混凝土层(18)浇筑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壳(16)底端固接有可滑动底座(11),所述可滑动底座(11)包括外侧支腿(12)和内侧支腿(13),所述外侧支腿(12)位于所述内侧支腿(13)远离所述原索鞍部(1)的一侧,且所述外侧支腿(12)下可进行顺桥向滑动,所述内侧支腿(13)与所述原索鞍部(1)的底座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悬索桥主缆更换的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凯汪劭祎孙平宽张文学汪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