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63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包括一机械搅拌结构,机械搅拌结构由一搅拌驱动装置、一搅拌轴以及一搅拌器构成,搅拌轴一端与搅拌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搅拌器连接,搅拌器四周设有一环形导流筒,环形导流筒外侧设有数块挡板;一气动搅拌结构,气动搅拌结构包括一气体搅拌组件,气体搅拌组件内设有气体管路,且在对应气体管路位置上开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器实现基本的机械搅拌效果,采用环形导流筒配合挡板使液体在搅拌过程中发生湍流,大幅提升机械搅拌的效果,在搅拌桶下方设置气体搅拌组件,气体自排气孔中排出的气体向搅拌桶上方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对液体进行搅动,从而实现气动式搅拌的效果。从而实现气动式搅拌的效果。从而实现气动式搅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搅拌设备或是搅拌器,主要作用在于使液体、气体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在复合材料加工、医药或其他相关化学领域内均有广泛运用,作为一种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产品,目前已诞生出了包括旋浆式、涡轮式、桨式以及磁力搅拌等多种多样的类型,如中国专利CN202121780640.0所公开的一种搅拌装置及强力搅拌机以及中国专利CN202021979737.X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多层搅拌叶的反应釜搅拌器,均为在传统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优秀变体,能够大幅提升搅拌效果,并在某一搅拌模式上做出了较佳的优化。
[0003]但经过市场观察以及对现有技术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当下的搅拌设备虽然在某一模式下已经做到近乎极致的优秀搅拌效果,但大多数产品或技术方案无法兼顾多种搅拌方式,究其根本在于机械搅拌器的设置,如过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机械搅拌器进行复合使用,将会导致搅拌过程中的流体扰动无限放大,最终导致设备稳定性大幅下降,即便不同时工作,其结构也会对流体搅动造成干扰,影响混合效果。
[0004]基于上述,搅拌设备采用单一的搅拌方式似乎成为了最优解,但该种模式确实无法满足一部分市场需求,如能够提供一款具备多种搅拌方式的搅拌设备,以满足在面对不同需求时的搅拌要求,这无疑将会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且对与使用者而言,也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操作,多种搅拌方式配合更能有效提升搅拌效果,节约混合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机械搅拌结构,用于通过机械搅拌方式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机械搅拌结构包括一搅拌驱动装置、一搅拌轴以及一搅拌器,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搅拌器连接,所述搅拌器通过所述搅拌驱动装置配合所述搅拌轴驱动,位于所述搅拌器四周设有一环形导流筒,所述环形导流筒外侧还设有数块挡板,且所述环形导流筒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导流筒与所述挡板相配合;
[0008]气动搅拌结构,用于通过气体运动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气动搅拌结构包括一气体搅拌组件,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内设有气体管路,且在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底部,对应所述气体管路位置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气体搅拌组件还通过一进气管道与一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与外界连通。
[0009]在本技术中,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一搅拌顶盖,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搅拌顶盖上,所述搅拌轴穿设于所述搅拌顶盖中部,所述进气口同样穿设于所述搅拌顶盖上,且所述挡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还包括一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与所述搅拌顶盖相配合,且所述搅拌轴下端、搅拌器、环形导流筒、挡板、气体搅拌组件、进气管道以及支撑架均设于所述搅拌桶内,其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搅拌桶内壁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顶盖与所述搅拌桶顶部固定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顶盖上还开设有进料口以及排气口,并设有一超声波液位计,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排气口均与所述搅拌桶连通,所述超声波液位计与所述搅拌桶相配合,据以对所述搅拌桶内的液体高度进行测量,所述搅拌桶上部开设有进水口,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且底部还开设有一排污口。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进料口以及排污口处均设有阀门,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捕雾器。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搅拌器采用推流式搅拌器。
[0014]在本技术中,所述气体搅拌组件上的所述排气孔与水平面呈45
°
夹角设置,所述排气孔孔径为5毫米,所述排气孔孔间距为50毫米,并于所述气体搅拌组件上均匀分布。
[0015]在本技术中,所述进气口与一外置压缩风机连通,且所述外置压缩风机通过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进气管道向所述气体管路内输送压缩空气,并使压缩空气沿所述排气孔排出,且在所述排气孔处的空气流动速度需大于等于2m/s。
[0016]在本技术中,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底部固定安装设有一稳流器,所述稳流器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据以减轻所述稳流器上部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流体扰动。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加强环,据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一方面通过搅拌器实现基本的机械搅拌效果,并采用环形导流筒配合挡板使液体在搅拌过程中发生湍流,大幅提升机械搅拌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在搅拌桶下方设置了气体搅拌组件,由于气体密度小于液体,自排气孔中排出的气体将会向搅拌桶上方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对液体进行搅动,从而实现气动式搅拌的效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本结构中,气体搅拌组件不会对搅拌中的液体造成任何结构上的扰动,避免设备内产生较大的流体扰动,更进一步在气体角度组件下方配备了稳流器,进一步减轻搅拌桶中的流体扰动。
[0020]在本技术中,两种搅拌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同时使用时,搅拌机效果能够大幅提升,使得混合时间缩短,提升混合效率,整体结构紧凑,且比较简单,成本不高,能够很好的贴合一部分市场需求,对于生产制造该产品的企业而言,也能大幅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2为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图;
[0024]图3为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0025]图4为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的部分内部结构剖面图;
[0026]图5为所述气体搅拌组件的结构图;
[0027]图6为A点局部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100、机械搅拌结构;101、搅拌驱动装置;102、搅拌轴;103、搅拌器;104、环形导流筒;105、挡板;200、气动搅拌结构;201、气体搅拌组件;202、气体管路;203、排气孔;204、进气口;300、支撑架;301、搅拌顶盖;302、进料口;303、排气口;3031、捕雾器;304、超声波液位计;305、加强环;400、搅拌桶;401、进水口;402、出料口;403、排污口;500、阀门;600、稳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搅拌结构,用于通过机械搅拌方式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机械搅拌结构包括一搅拌驱动装置、一搅拌轴以及一搅拌器,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搅拌器连接,所述搅拌器通过所述搅拌驱动装置配合所述搅拌轴驱动,位于所述搅拌器四周设有一环形导流筒,所述环形导流筒外侧还设有数块挡板,且所述环形导流筒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导流筒与所述挡板相配合;气动搅拌结构,用于通过气体运动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气动搅拌结构包括一气体搅拌组件,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内设有气体管路,且在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底部,对应所述气体管路位置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气体搅拌组件还通过一进气管道与一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一搅拌顶盖,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搅拌顶盖上,所述搅拌轴穿设于所述搅拌顶盖中部,所述进气口同样穿设于所述搅拌顶盖上,且所述挡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气体搅拌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的高效搅拌设备还包括一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与所述搅拌顶盖相配合,且所述搅拌轴下端、搅拌器、环形导流筒、挡板、气体搅拌组件、进气管道以及支撑架均设于所述搅拌桶内,其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搅拌桶内壁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顶盖与所述搅拌桶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孟兵华肖应东刘小红李国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