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33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设于所述车辆的中部或后部;电机冷却系统,所述电机冷却系统设于所述车辆的地板的下方用于冷却电机;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连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与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将冷却管路连接在电机冷却系统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有效降低了冷却管路的布置长度,减轻整车重量,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性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性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乘员舱内的ADCU(automated diving control unit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元件需要水冷却,ADCU元件的冷却管路通常连通至车身前围的电池冷却回路并从电池冷却回路中获取冷却液,ADCU元件的冷却管路布置冗长,造成整车重量和成本的增加,降低车辆的经济并增大整车管路设计的难度,同时冗长的冷却管路容易引起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以及回路水阻过高等问题,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以降低冷却管路的布置长度,降低整车的重量及成本,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4]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设于所述车辆的中部或后部;电机冷却系统,所述电机冷却系统设于所述车辆的地板的下方用于冷却电机;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连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与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0005]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将冷却管路连接在电机冷却系统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有效降低了冷却管路的布置长度,减轻整车重量,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路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连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与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所述进液管、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所述出液管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顺次相连。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包括底盘和设于所述底盘上侧的车身,所述电机冷却系统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设于所述车身。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与所述接头主体相连的第一接管、第二接管、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所述连接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串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的管路上,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所述第四接管与所述出液管相连。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相对布置在所述接头主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四接管形成于所述接头主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接头主体相连且位于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
四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接头主体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顶板;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顶板的背离所述接头主体的一侧表面,所述密封件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接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接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接头主体固定,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形成为紧固连接端,所述紧固连接端与车身相连。
[0013]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间隔布置,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接头主体通过注塑连接为一体。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底盘的中通道托架上设有卡持件,所述连接接头通过卡接固定于所述卡持件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主体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管状,所述卡持件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接头主体设于所述卡槽内。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持件上形成有凸筋,所述凸筋为两个,两个所述凸筋分别布置在所述卡槽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凸筋与所述顶板的朝向所述接头主体的一侧表面贴合。
[0017]具体地,所述接头主体的外侧表面形成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接头主体的周向延伸,所述限位筋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筋分别位于所述卡槽在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限位筋分别与所述卡槽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周沿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移。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所示的连接接头与卡持件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所示的连接接头与卡持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2中所示的连接接头与卡持件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2中所示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自动驾驶域控制器;20、连接接头;21、接头主体;211、限位筋;22、第一接管;23、第二接管;24、第三接管;25、第四接管;26、顶板;27、密封件;271、第一通孔;272、第二通孔;201、紧固件;30、车身;40、卡持件;41、卡槽;42、凸筋;50、中通道托架;
[0026]1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参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
[0029]如图1

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电机冷却系统和冷却管路。具体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设于车辆100的中部或后部;电机冷却系统设于车辆100的地板的下方用于冷却电机;冷却管路连接在电机冷却系统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之间,冷却管路用于将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输送至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
[0030]本实施例的车辆100,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的冷却管路连通至电机冷却系统,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从电机冷却系统获取冷却液进行冷却,可以理解的是,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设置在车辆100的中部或者后部,电机冷却系统位于车辆100的地板的下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与电机冷却系统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冷却管路的布置长度大大缩短,自动驾驶域控制器10的冷却管路占据较少的空间,使整车管路布置更方便,同时,较短的冷却管路降低了整车的重量,进而降低整车制造的成本,提高了车辆100的经济性;冷却液在较短的冷却管路中输送时,水流较短,从而使NVH以及回路水阻较低,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将冷却管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设于所述车辆的中部或后部;电机冷却系统,所述电机冷却系统设于所述车辆的地板的下方用于冷却电机;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连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与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连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与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之间,所述进液管、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所述出液管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顺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底盘和设于所述底盘上侧的车身,所述电机冷却系统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设于所述车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与所述接头主体相连的第一接管、第二接管、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所述连接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串接在所述电机冷却系统的管路上,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所述第四接管与所述出液管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相对布置在所述接头主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四接管形成于所述接头主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接头主体相连且位于所述接头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正文李明张俊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