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收发终端、物品输送系统及物品输送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171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品收发终端、物品输送系统及物品输送方法。其中,物品收发终端包括收发管道、物品载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驱动机构和输气机构;收发管道与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管道连接;第一筒体套设在第二筒体的靠近收发管道的一端,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内筒通道,第二筒体具有第二内筒通道,第一内筒通道和第二内筒通道连通;物品载体设置在第一筒体的靠近收发管道的一端;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包括靠近收发管道的近端和远离收发管道的远端;在移动路径的近端,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位于收发管道内,在移动路径的远端,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位于收发管道外;输气机构与第二内筒通道连接,用于向第二内筒通道输气。通道输气。通道输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品收发终端、物品输送系统及物品输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品的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收发终端、物品输送系统及物品输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样品分析领域,通常采用气动传输的方式进行样品的送样取样。目前采用的气动送样传输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发送端将样品放入气动送样传输系统,在接收端将转运过来的样品取出。在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手动将样品放入到发送端,将发送端密封,将接收端设置在排气状态,并在接收端手动将样品取出。上述整个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较大的工作量,并且效率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品收发终端、物品输送系统及物品输送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较大的工作量,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品收发终端,其包括收发管道、物品载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驱动机构和输气机构;所述收发管道与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内筒通道,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内筒通道,所述第一内筒通道和第二内筒通道连通;所述物品载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一端,且所述物品载体具有背向第一内筒通道的第一侧和朝向第一内筒通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放置被传输的物品;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筒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移动;所述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包括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近端和远离所述收发管道的远端;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近端,所述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位于收发管道内,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远端,所述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位于收发管道外;所述输气机构与所述第二内筒通道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内筒通道输气。
[0005]其中,所述物品收发终端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的近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筒体是否移动至所述近端;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的远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筒体是否移动至所述远端。
[0006]其中,所述收发管道上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气孔。
[0007]其中,所述收发管道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管道密封连接,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筒体,且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通道与所述收发管道同轴设置;第三端上设置有自动阀,所述自动阀在开启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收发管道外部连通。
[0008]其中,所述物品收发终端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筒体,且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之间具有连接通道,所
述连接通道与所述收发管道同轴设置。
[0009]其中,所述连接机构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之间的连接通道相通。
[0010]其中,所述物品载体包括顶端部和底端部,所述顶端部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底端部上设置有缓冲件。
[0011]其中,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和第二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0012]其中,所述第二内筒通道的直径在沿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方向上递增。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品输送系统,其包括输送管道和上述的物品收发终端,所述物品收发终端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的发送端和/或接收端。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品输送方法,其包括:
[0015]在发送端将物品放置在物品载体上;
[0016]将发送端的第一筒体移动至其移动路径的近端位置;
[0017]将发送端的收发管道调整至密封状态,以及将接收端的收发管道调整至排气状态;
[0018]向发送端的第二筒体内输气,通过气动作用于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使被传输物品经收发管道移动到输送管道内。
[0019]其中,所述物品输送方法还包括:
[0020]在接收端移动第一筒体至其移动路径的近端位置。
[0021]其中,所述物品输送方法还包括:
[0022]在接收端,检测被传输的物品是否落入收发管道内,并落在物品载体上;
[0023]若是,则将接收端的第一筒体移动至其移动路径的远端位置。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物品收发终端、物品输送系统及物品输送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品收发终端,其包括收发管道、物品载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驱动机构和输气机构。其中,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彼此套设,驱动机构与第一筒体连接,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筒体相对于第二筒体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靠近或远离收发管道。在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的远端,第一筒体远离收发管道,此时可以将被传输物品放置在第一筒体上所设置的物品载体上;在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的近端,第一筒体接近收发管道,设置在第一筒体上的物品载体上所放置的被传输物品处于收发管道内,在此时,通过输气机构向第二筒体的第二内筒通道中输气,所输入的气体可以作用于物品载体上所放置的被传输物品,通过气动作用移动被传输物品,使被传输物品经收发管道进入到输送管道内,从而实现在发送端对物品的发送。对于物品的接收,本专利技术的物品收发终端可以通过与上述大致相反的顺序实现,不再赘述。上述对物品的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传输效率。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品输送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物品收发终端,当然地具有与上述物品收发终端一致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品输送方法,具有与上述物品输送系统一致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物品收发终端在第一视角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物品收发终端在第二视角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1所述物品收发终端中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驱动机构和物品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3中沿A

A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5为图1所示物品收发终端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5中沿B

B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7和图8为向物品载体上装载物品时的示意图;
[0037]图9和图10为将物品载体上装载的物品向输送管道传输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物品输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9]图中:
[0040]1‑
安装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品收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收发终端包括收发管道、物品载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驱动机构和输气机构;所述收发管道与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内筒通道,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内筒通道,所述第一内筒通道和第二内筒通道连通;所述物品载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一端,且所述物品载体具有背向第一内筒通道的第一侧和朝向第一内筒通道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用于放置被传输的物品;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筒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体移动;所述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包括靠近所述收发管道的近端和远离所述收发管道的远端;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近端,所述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位于收发管道内,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远端,所述物品载体上放置的物品位于收发管道外;所述输气机构与所述第二内筒通道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内筒通道输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收发终端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的近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筒体是否移动至所述近端;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移动路径的远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筒体是否移动至所述远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管道上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管道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管道密封连接,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筒体,且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通道与所述收发管道同轴设置;第三端上设置有自动阀,所述自动阀在开启时,所述第三端与所述收发管道外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收发终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陆田立戴勇雄崔宏伟代红波张吕史彦江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镭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