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货厢和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57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货厢和组装方法,包括:底架总成;顶盖总成;侧门总成;后门总成;两个定位柱;四个第一瓦楞板,第一瓦楞板两端均设有L形翻边;四个第二瓦楞板,第二瓦楞板一端的内侧固定设有立柱,第二瓦楞板的另一端设有L形翻边;组装步骤如下:1)安装定位柱;2)组装前板总成;3)组装第一侧板总成;4)组装第二侧板总成;5)安装后门总成;6)安装顶盖总成。本方案中,货箱整体可拆卸拼接,前板总成采用一个第一瓦楞板和一个第二瓦楞板拼接构成,第一侧板总成采用一个第一瓦楞板和三个第二瓦楞板拼接构成,第二侧板总成采用两个第二瓦楞板和一个侧门总成拼接构成,无需依靠吊装工具即可对车厢进行拆装,组装快捷。组装快捷。组装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其货厢和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的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货厢和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现代物流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物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0003]货箱是现代物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货箱自身巨大的容载量,能够一次性装载多种多样多件的待运输物品,提高每次运输的效率。货箱通常由顶板、侧板、前板和后门等组成,市面上常见的货箱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各部件之间不可拆卸,销售时只能整箱进行空箱运输。
[0004]公开号为CN105800178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运输箱,其侧墙板、前墙板等都是采用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构成的,各部件之间能够进行分片堆叠运输,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高且安全。但是,在进行货箱销售运输至海外市场时,拆分后各部件之间的体积过大,由于单片侧板、前墙板等体积大、宽度大、重量大,货箱往往需要依靠吊装工具等进行拆装,拆装不方便,而且装箱效率较低。
[0005]公开号为CN217478051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集装箱,包括总体框架、底板和复合材料板,其相邻复合材料板通过铆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至对应的连接钢板上。但是该集装箱存在以下问题:1、螺钉或者铆钉是外露的,整体外形的美观度一般;2、采用连接钢板连接相邻两块复合材料板,连接位置的强度较差;3、雨水等容易从连接钢板的左右两侧渗入,防水性一般;4、在将复合材料板连接至连接钢板上时,对复合材料板的连接位置要求较高,安装要求较高;5、其顶板采用多块复合材料版组合的方式拼接构成,顶板强度较差,顶板的各块复合材料板之间存在拼缝,防水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货厢和组装方法,该车辆的货箱整体采用可拆卸拼接的形式,无需依靠吊装工具进行拆装,组装方便快捷。
[0007]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货厢的组装方法,包括:
[0009]底架总成,包括底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架上的底板;
[0010]顶盖总成,包括顶板,顶板前侧的左右两端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竖直的角柱;
[0011]侧门总成,包括侧门框以及铰接在侧门框内的侧门板;
[0012]后门总成,包括后门框以及铰接在后门框内的后门板;
[0013]两个定位柱,定位柱上端设有定位孔;
[0014]四个第一瓦楞板,第一瓦楞板两端均设有L形翻边;
[0015]四个第二瓦楞板,第二瓦楞板一端的内侧固定设有立柱,第二瓦楞板的另一端设有L形翻边;
[0016]具体组装步骤如下:
[0017]1)安装定位柱:将两个定位柱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底架总成的底架前端的左右两侧;
[0018]2)组装前板总成:采用一个第一瓦楞板和一个第二瓦楞板在底架总成上拼装固定构成前板总成;
[0019]3)组装第一侧板总成:采用一个第一瓦楞板和三个第二瓦楞板在底架总成上拼装构成第一侧板总成;
[0020]4)组装第二侧板总成:采用两个第一瓦楞板和侧门总成拼装构成第二侧板总成,两个第一瓦楞板分别设置在侧板总成的左右两侧;
[0021]5)安装后门总成:将后门总成安装在底架总成的后端;
[0022]6)安装顶盖总成:将顶盖总成的两个角柱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柱的定位孔内,并将顶盖总成与前板总成、第一侧板总成、第二侧板总成和后门总成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23]作为优选,侧门框的两条竖直边的内侧均设有竖直的U型柱,后门框的两条竖直边的内侧均设有竖直的U型柱,所述底架上开有多个用于定位第二瓦楞板上立柱以及侧门总成上U型柱的定位孔,所述顶盖总成上开有多个用于定位第二瓦楞板上立柱以及侧门总成上U型柱的定位孔。
[0024]作为优选,步骤2)中,将一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插入底架前端的定位孔内,此时该第二瓦楞板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一个定位柱的第三十连接面和第三十一连接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二瓦楞板的下端以及立柱与底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一个第一瓦楞板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与第二瓦楞板的立柱两个相邻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此时该第一瓦楞板另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与另一个定位柱的第三十连接面和第三十一连接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一瓦楞板的下端与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形成前板总成。
[0025]作为优选,步骤3)中,将一个第一瓦楞板的下端与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一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插入对应的底架一侧的定位孔内,使第一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上两个相邻侧面分别与第一瓦楞板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一个第二瓦楞板的下端以及立柱与底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二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插入对应的底架总成的底架一侧的定位孔内,使第二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上两个相邻侧面分别与第一个第二瓦楞板另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二个第二瓦楞板的下端以及立柱与底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三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插入对应的底架总成的底架一侧的定位孔内,使第三个第二瓦楞板的立柱上两个相邻侧面分别与第二个第二瓦楞板另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三个第二瓦楞板的下端以及立柱与底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形成第一侧板总成;所述定位柱呈L型,定位柱的内侧设有呈直角设置的第二十八连接面和第二十九连接面以及呈直角设置的第三十连接面和第三十一连接面;
[0026]所述第一瓦楞板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一个定位柱的第二十八连接面和第二十九连接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或者,位于最侧边的第二瓦楞板的L形翻边
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一个定位柱的第二十八连接面和第二十九连接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
[0027]作为优选,步骤4)中,将一个第一瓦楞板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与另一个定位柱的第二十八连接面和第二十九连接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该第一瓦楞板的下端与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将侧门总成一侧的U型柱的两个相邻侧面分别与该第一瓦楞板另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侧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该侧门总成的下端与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将另一个第一瓦楞板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侧门总成另一侧的U型柱的两个相邻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该第一瓦楞板的下端与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形成第二侧板总成。
[0028]作为优选,步骤5)中,后门总成上后门框的两个U型柱分别与第一侧板总成后端的L形翻边和第二侧板总成后端的L形翻边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后门框的下端与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
[0029]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将顶盖总成的两个角柱分别插入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厢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总成(1),包括底架(11)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架(11)上的底板(12);顶盖总成(2),包括顶板(21),顶板(21)前侧的左右两端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竖直的角柱(2235);侧门总成(41),包括侧门框(411)以及铰接在侧门框(411)内的侧门板(412);后门总成(5),包括后门框(51)以及铰接在后门框(51)内的后门板(52);两个定位柱(7),定位柱(7)上端设有定位孔;四个第一瓦楞板(8),第一瓦楞板(8)两端均设有L形翻边;四个第二瓦楞板(9),第二瓦楞板(9)一端的内侧固定设有立柱(94),第二瓦楞板(9)的另一端设有L形翻边;具体组装步骤如下:1)安装定位柱(7):将两个定位柱(7)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底架总成(1)的底架(11)前端的左右两侧;2)组装前板总成(6):采用一个第一瓦楞板(8)和一个第二瓦楞板(9)在底架总成(1)上拼装固定构成前板总成(6);3)组装第一侧板总成(3):采用一个第一瓦楞板(8)和三个第二瓦楞板(9)在底架总成(1)上拼装构成第一侧板总成(3);4)组装第二侧板总成(4):采用两个第一瓦楞板(8)和侧门总成(41)拼装构成第二侧板总成(4),两个第一瓦楞板(8)分别设置在侧板总成(41)的左右两侧;5)安装后门总成(5):将后门总成(5)安装在底架总成(1)的后端;6)安装顶盖总成(2):将顶盖总成(2)的两个角柱(2235)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柱(7)的定位孔内,并将顶盖总成(2)与前板总成(6)、第一侧板总成(3)、第二侧板总成(4)和后门总成(5)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厢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侧门框(411)的两条竖直边的内侧均设有竖直的U型柱,后门框(51)的两条竖直边的内侧均设有竖直的U型柱,所述底架(11)上开有多个用于定位第二瓦楞板(9)上立柱(94)以及侧门总成(41)上U型柱的定位孔,所述顶盖总成(2)上开有多个用于定位第二瓦楞板(9)上立柱(94)以及侧门总成(41)上U型柱的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货厢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一个第二瓦楞板(9)的立柱(94)插入底架(11)前端的定位孔内,此时该第二瓦楞板(9)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一个定位柱(7)的第三十连接面(723)和第三十一连接面(724)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二瓦楞板(9)的下端以及立柱(94)与底架(11)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一个第一瓦楞板(8)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与第二瓦楞板(9)的立柱(94)两个相邻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此时该第一瓦楞板(8)另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与另一个定位柱(7)的第三十连接面(723)和第三十一连接面(724)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一瓦楞板(8)的下端与底架(11)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形成前板总成(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货厢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一个第一瓦楞板(8)的下端与底架(11)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一个第二瓦楞板(9)的立柱(94)插入对应
的底架(11)一侧的定位孔内,使第一个第二瓦楞板(9)的立柱(94)上两个相邻侧面分别与第一瓦楞板(8)一侧的L形翻边的两个侧面紧贴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将第一个第二瓦楞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东辉俞海华倪媛媛朱思爱胡泽乾方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中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