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44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的装置。装置中的第一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一输入端与激光光源用光纤连接,第一光路切换系统的输出端与测试系统的输入端用光纤连接,第二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一输入端用光纤与测试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二输入端用信号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测量效率;同时,保证了测试环境的相对一致性,避免了人工切换光路带来了额外损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多种测试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波导器件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 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大量光波导器件进行测试中,单一逐个测试不仅需要重新搭建系统, 而且测试环境不易保持一致,导致测试过程费时,费力且测试结果不准确。电子元器件的批量测试已经研究比较完善,设备装置也已应用于各种工业 生产场合。相较于电子元器件的批量测试,光波导器件批量测试的方法还不成 熟。如何对光波导器件进行批量测试以达到省时省力,同时又能满足大批量测 试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手动更换测试器件不仅耗费人力,浪费 时间,而且容易带来不必要的损耗,很难保证测试环境的一致性,使测试结果 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光波导器件逐一测试耗时耗人力且在一些耗时较长的 测试项目中数据不稳定、可比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 的装置。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第一光路切换系统、多个测试系统、第二光路切换系统、步进电机控制器;第一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一输入 端与激光光源用光纤连接,第一光路切换系统的输出端与测试系统的输入端用 光纤连接,第二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一输入端用光纤与测试系统的输出端连接, 步进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光路切换系统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光路切换系统的 第二输入端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光路切换系统包括底座、底座上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 第三支撑架、步进电机、第四支撑架,6个光纤准直器按圆周六等分排列,固定 在圆盘上,圆盘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卡位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第一轴 承套设在第三支撑架上;驱动齿轮固定在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齿轮 设置在转动轴上,与驱动齿轮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与转动轴垂直,驱动齿轮与 从动齿轮由皮带相连,第二轴承套设置在第四支撑架上,第一光纤准直器嵌入 转盘中,转盘固定在转动轴上,转盘与卡位装置在同一垂直面上,转盘圆周面 与卡位装置内圆周面吻合,转盘圆周面开有六个小孔,等分排列,圆盘、卡位装置、转盘、第一轴承套、从动齿轮、第二轴承套水平同轴。光路切换系统与 光路切换系统结构相同。所述的卡位装置包括卡盘、钢珠、弹簧;卡盘内圆周上开有六个卡槽,等 分排列,弹簧用螺钉固定在卡槽内,钢珠固定在弹簧上,卡于槽内,钢珠与转 盘上的小孔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测量效率;同时, 保证了测试环境的一致性,避免了人工切换光路带来了额外损耗;本专利技术提供 了多种测试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图1是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光路切换系统结构平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光路切换系统的细节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卡位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光纤环温度评测实验装置图中激光光源l、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测试系统3、第二光路切换系统 4、步进电机控制器5、底座2-l、第一支撑架2-2、第二支撑架2-3、第三支撑 架2-4、步进电机2-5、第四支撑架2-6、圆盘2-7、卡位装置2-8、第一轴承套 2-9、上部齿轮2-10、底部齿轮2-11、皮带2-12、第二轴承套2-13、转盘2-14、 第一光纤准直器2-15、第二光纤准直器2-16、第一输入端口2-17、第二输入端 口2國18、输出端口2-19、卡盘2-8誦l、钢珠2-8-2、弹簧2-8-3。 SLD光源5-1、 分束器5-2、 Y波导5-3、第一光路切换系统5-4、温箱5-5、光纤环5-6、第二光 路切换系统5-7、 PIN管5-8、锁相放大器5-9。 具体实施例方式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例如三洋BS57HB41电机,配套驱动器型号是 BQM-241A,相应控制器可以采用ST-K01步进电机控制器。如图1所示,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装置包括激光光源1、第一光路切换 系统2、多个测试系统3、第二光路切换系统4、探测装置5、步进电机控制器6; 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的第一输入端与激光光源1用光纤连接,第一光路切换系 统2的输出端与测试系统3的输入端用光纤连接,第二光路切换系统4的第一 输入端用光纤与测试系统3的输出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器6分别与第一光路 切换系统2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光路切换系统3的第二输入端用信号线相连,如图2所示,光路切换系统2包括底座2-1 、底座上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架2-2、第二支撑架2-3、第三支撑架2-4、步进电机2-5、第四支撑架2-6, 6个光纤准 直器按圆周六等分排列,固定在圆盘2-7上,圆盘2-7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2-2; 卡位装置2-8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第一轴承套2-9设在第三支撑架上;驱动齿 轮2-11固定在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齿轮2-10设置在转动轴上,与驱 动齿轮2-ll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与转动轴垂直,驱动齿轮2-11与从动齿轮2-10 由皮带2-12相连,第二轴承套2-13设置在第四支撑架上,第一光纤准直器2-14 嵌入转盘2-14中,转盘2-14固定在转动轴上,转盘2-14与卡位装置2-8在同一 垂直面上,转盘圆周面与卡位装置内圆周面吻合,转盘圆周面开有六个小孔, 等分排列,圆盘2-7、卡位装置2-8、转盘2-14、第一轴承套2-9、从动齿轮2-10、 第二轴承套2-13水平同轴。光路切换系统3与光路切换系统2结构相同。如图3所示,卡位装置2-8包括卡盘2-8-1、钢珠2-8-2、弹簧2-8-3;卡盘 2-8-1内圆周上开有六个卡槽,等分排列,弹簧2-8-3用螺钉固定在卡槽内,钢 珠2-8-2固定在弹簧2-8-3上,卡于槽内,钢珠2-8-2与转盘2-14上的小孔一一 对应。如图4所示,第一光纤准直器2-15嵌入转盘2-14中,转盘外表层与第一光 纤准直器对应位置开有与钢珠2-8-2大小相对应的小孔。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步进电机控制器6向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和第二光 路切换系统4同时发送切换光路指令,使指定的测试光路导通。光信号由第二 光路切换系统4输出,进入探测装置5,最后由步进电机控制器6采集。步进电机2-5收到步进电机控制器6的转动指令,带动驱动齿轮2-10转动, 通过皮带2-12传动作用带动从动齿轮2-11转动,驱动齿轮带动第一光纤准直器 2-15转动。转到特定位置,由卡位装置对第一光纤准直器2-14进行卡位,第一 光纤准直器2-15与第二光纤准直器2-16精确对准,实现光路的切换。以1*6的开关为例,卡位装置2-8中卡盘2-8-1上的圆周六等分位置装有6 个钢珠2-8-2。当第一光纤准直器2-15转到一定位置时,对应位置的钢珠与小孔 契合,消除了转动间隙,实现了光纤准直器的精确对准。等步进电机再次旋转 时,钢珠被推出,又转到下一位置,下一位置的钢珠又被推进小孔,实现下一 位置的卡位。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条光路切换机构对测试系统的输入输出端进行自动同步控 制,以满足大批量光波导器件的测量需求。同时,装置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 仅需要对光波导器件测试装置中切换光路的子系统中的分光光路数量进行增 减,就可以满足不同数量的测试需求。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对测试系统进行串行测试,即先对一路器件进行测试,待所有测试完成再转入下一路器件进行测试;也可进行并行测试,即对每路器件 在同一个测试条件下只采集一个(组)数据,随后切换至下一路,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波导器件批量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光源(1)、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多个测试系统(3)、第二光路切换系统(4)、步进电机控制器(5);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的第一输入端与激光光源(1)用光纤连接,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的输出端与测试系统(3)的输入端用光纤连接,第二光路切换系统(4)的第一输入端用光纤与测试系统(3)的输出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器(5)分别与第一光路切换系统(2)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光路切换系统(3)的第二输入端用信号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云马妍舒晓武刘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