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38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其包括机架、进料轨道与出料轨道,所述机架连接有承载台,所述机架设有固定座、第一推动件与第二推动件,所述固定座上方设有用于打孔的钻头,所述进料轨道、所述出料轨道、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推动件均位于所述承载台的周侧,所述进料轨道与所述出料轨道正对,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正对,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于推动轴承外圈至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推动轴承外圈以远离所述固定座。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可提高对轴承外圈的打孔效率。可提高对轴承外圈的打孔效率。可提高对轴承外圈的打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轴承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0003]一般的,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与滚动体,为了提高轴承的寿命,轴承的内圈涂设有油剂,以减少轴承工作时产生的摩擦。为了方便向内圈注入油剂了,一般的,轴承外圈上开设有注油孔。
[0004]申请号为CN202020528070.5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外圈打孔定位工装,其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在轴承外圈转动时起导向作用的安装块,安装块远离固定块的一面上开设有冲孔槽,安装块远离固定块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刻槽。该技术可在对轴承外圈进行钻孔时,先将轴承外圈套设到安装块上,由于开设有冲孔槽,使得钻头在打孔后会进入冲孔槽的空腔内,从而使得钻孔操作更加顺畅,由于开设有刻槽,在打完孔后,可以转动轴承外圈,使得轴承外圈上开的孔的轴线与刻槽的长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便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打孔操作。
[0005]但是,工作人员在对轴承外圈打孔时,需要手动将轴承外圈套设在安装块上,且轴承外圈打孔后也需手动取下轴承外圈,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打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对轴承外圈的打孔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包括机架、进料轨道与出料轨道,所述机架连接有承载台,所述机架设有固定座、第一推动件与第二推动件,所述固定座上方设有用于打孔的钻头,所述进料轨道、所述出料轨道、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推动件均位于所述承载台的周侧,所述进料轨道与所述出料轨道正对,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正对,所述第一推动件用于推动轴承外圈至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推动件用于推动轴承外圈以远离所述固定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轨道将轴承外圈输送至承载台上,第一推动件推动轴承外圈至固定座,钻头对轴承外圈进行打孔,打完孔后,第二推动件将轴承外圈推动至固定座,出料轨道可输送打完孔的轴承外圈,以此可提高对轴承外圈的打孔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承载台包括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顶部与所述第二倾斜板顶部间隔形成用于放置轴承外圈的间隙,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分别位于所述间隙两端上方,所述第一倾斜板靠近所述进料轨道的出料端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板靠近所述出料轨道的进料端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外圈输送至承载台上后,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顶部可支撑轴承外圈,钻头对轴承外圈打孔时产生的废料可沿着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
板侧壁滑落,废料也可从间隙排出,以此可尽量避免承载台堆积废料。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侧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一推动件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所述间隙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圆环与丝杆,所述丝杆位于所述间隙下方且长度方向与所述间隙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圆环位于所述间隙上方且与所述丝杆的滑块连接,所述圆环滑移套设于所述限位柱。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推动轴承外圈以使轴承外圈一端套在限位柱上,钻头在对轴承外圈打完孔后,丝杆驱动圆环从限位柱上滑移而出,以此可将套在限位柱上的轴承外圈推出限位柱。
[0013]优选的,所述承载台上方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朝向所述间隙设置,所述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有供水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源向出水管供水,在钻头对轴承外圈打孔时,出水管可对轴承外圈浇水,可冲洗因打孔产生的废料,同时可冷却轴承外圈。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板顶部设有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倾斜板顶部设有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凹弧侧背向所述第一倾斜板底端,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凹弧侧背向所述第二倾斜板底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外圈在被运输至承载台上后,位于第一倾斜板顶部与第二倾斜板顶部上,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与轴承外圈底部接触,可增加轴承外圈底部与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轴承外圈在承载台上的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出料轨道包括底板与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进料轨道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进料轨道的一端,所述挡板连接有用于往复转动所述底板的转动组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外圈打孔后通过出料轨道输出,轴承外圈输送至底板上,两个挡板可阻挡轴承外圈从底板两侧掉落,转动组件往复转动出料轨道,可将底板上的各个轴承外圈甩向出料轨道的出料端,以此可方便轴承外圈出料,可尽量避免多个轴承外圈在底板上堵塞。
[0019]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棘轮、棘爪与电机,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棘轮连接,所述棘爪与所述挡板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棘轮转动,棘轮在转动时,棘爪不停转动,棘爪在转动时带动挡板转动,以此可振动底板,进而可振动底板上的轴承外圈,可尽量避免轴承外圈在底板上堵塞,可提高出料轨道的出料效率。
[0021]优选的,所述底板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一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在振动轴承外圈时,可将粘附在轴承外圈上的废料震落,并通过长孔从出料轨道上排出。
[0023]优选的,所述进料轨道设有送料块,所述送料块设置于所述进料轨道的出料端,所述送料块顶部开设有用于承载轴承外圈的圆弧槽,所述送料块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推拉所述送料块以实现将轴承外圈输送至所述第一推动件靠近所述承载台的一侧。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轨道内的轴承外圈输送至送料块的圆弧槽中,第二
气缸推动送料块以此可从进料轨道内输出送料块,第一推动件推动轴承外圈至固定座。
[0025]优选的,所述机架顶部开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顶部开口大于其底部开口。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头对轴承外圈打孔产生的废料可通过锥形孔从机架顶部排出,可提高机架顶部的整洁度。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进料轨道将轴承外圈输送至承载台上,第一推动件推动轴承外圈至固定座,钻头对轴承外圈进行打孔,打完孔后,第二推动件将轴承外圈推动至固定座,出料轨道可输送打完孔的轴承外圈,以此可提高对轴承外圈的打孔效率;2.轴承外圈输送至承载台上后,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顶部可支撑轴承外圈,钻头对轴承外圈打孔时产生的废料可沿着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侧壁滑落,废料也可从间隙排出,以此可尽量避免承载台堆积废料;3.电机带动棘轮转动,棘轮在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进料轨道(200)与出料轨道(300),所述机架(100)连接有承载台(400),所述机架(100)设有固定座(101)、第一推动件(102)与第二推动件(103),所述固定座(101)上方设有用于打孔的钻头(104),所述进料轨道(200)、所述出料轨道(300)、所述固定座(101)、所述第一推动件(102)均位于所述承载台(400)的周侧,所述进料轨道(200)与所述出料轨道(300)正对,所述固定座(101)与所述第一推动件(102)正对,所述第一推动件(102)用于推动轴承外圈(600)至所述固定座(101),所述第二推动件(103)用于推动轴承外圈(600)以远离所述固定座(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400)包括第一倾斜板(401)与第二倾斜板(402),所述第一倾斜板(401)顶部与所述第二倾斜板(402)顶部间隔形成用于放置轴承外圈(600)的间隙(403),所述固定座(101)与所述第一推动件(102)分别位于所述间隙(403)两端上方,所述第一倾斜板(401)靠近所述进料轨道(200)的出料端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板(402)靠近所述出料轨道(300)的进料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01)靠近所述第一推动件(102)的一侧设有限位柱(105),所述第一推动件(102)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所述间隙(403)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推动件(103)包括圆环(106)与丝杆(107),所述丝杆(107)位于所述间隙(403)下方且长度方向与所述间隙(403)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圆环(106)位于所述间隙(403)上方且与所述丝杆(107)的滑块连接,所述圆环(106)滑移套设于所述限位柱(1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400)上方设有出水管(108),所述出水管(108)一端朝向所述间隙(403)设置,所述出水管(108)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成龙杨红萍石红军梁慧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