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随电路、车辆供电电路以及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71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跟随电路、车辆供电电路以及一种车辆,该电路包括差动放大电路、驱动模块和输出模块,差动放大电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和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并将两者的差值进行放大得到电流调节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电流调节信号调节控制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立的差动放大极,不使用芯片器件,分立更加彻底,降低了使用成本和供货影响,可以实现第一输出电压对参考电压跟随,实现稳定电压输出。实现稳定电压输出。实现稳定电压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随电路、车辆供电电路以及一种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供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跟随电路、车辆供电电路以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为了保证其采样的准确性,一般采用专用的电源转换芯片对传感器进行供电,如跟随电源。然而,专用的电源转换芯片成本较高。
[0003]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供电装置,大多数由电压跟随电路组成,而电压跟随电路大多数由运算放大器组成,但运算放大器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跟随电路、车辆供电电路以及一种车辆。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跟随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差动放大电路、驱动模块和输出模块;
[0006]所述差动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差动模块、第二差动模块;所述第一差动模块与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相连的一端与电源连接,作为差分对;
[0007]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入端与参考电压提供端连接,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第一输出电压;
[0008]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电流调节信号;所述电流调节信号基于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放大得到;
[0009]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调节信号控制所述输出模块;
[0010]所述输出模块与电源连接,用于接收电源电压并根据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输出第一输出电压。
[0011]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采样电路;
[0012]所述采样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连接,用于采样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
[0013]可选地,所述差动放大电路还包括长尾电流源,所述长尾电流源与所述第一差动模块与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相连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组成恒流源设定第一差动模块和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直流工作点。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差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差动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
[0015]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且连接所述电源;
[0016]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0017]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有源负载;
[0018]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有源负载;
[0019]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入端;
[0020]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输入端;
[0021]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且连接接地端;
[0022]当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得到所述电流调节信号为电流减小的信号;
[0023]当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得到所述电流调节信号为电流增大的信号。
[0024]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所述电流调节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
[0025]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根据电流调节信号调节输入端的电流;
[0026]当所述电流调节信号为电流减小的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当所述电流调节信号为电流增大的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的电流增大。
[0027]可选地,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0028]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的电流,调节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流,以调节输出所述第一输出电压;
[0029]当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的电流减小,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流减小,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减小,当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的电流增大,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流增大,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增大。
[0030]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限流电路;
[0031]所述限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提供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用于当所述电源提供端的输出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或者短路时,限定所述电源提供端的输出电流。
[0032]可选地,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七开关管,
[0033]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与输入端之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
[0034]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阻产生的压降的大小,导通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并限制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流,或者断开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0035]可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供电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系统供电电源、滤波器、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单元MCU、传感器以及上述的跟随电路。
[0036]可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提供的的车辆供
电电路和负载。
[003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跟随电路、车辆供电电路以及一种车辆,该电路包括差动放大电路、驱动模块和输出模块,差动放大电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和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并将两者的差值进行放大得到电流调节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电流调节信号调节控制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本专利技术采用分立的差动放大极,不使用芯片器件,分立更加彻底,降低了使用成本和供货影响,可以实现第一输出电压对参考电压的跟随,实现稳定电压输出。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电路的电路方框图;
[004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跟随电路的电路方框图;
[004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004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差动放大器对传感器进行供电,但是差动放大器的成本比较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提出了一种跟随电路,该电路包括差动放大电路、驱动模块和输出模块,本专利技术中差动放大电路采用分立的差动放大极,不使用芯片器件,分立更加彻底,可以很好的节约成本。
[0045]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差动放大电路、驱动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差动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差动模块、第二差动模块;所述第一差动模块与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相连的一端与电源连接,作为差分对;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入端与参考电压提供端连接,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电流调节信号;所述电流调节信号基于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放大得到;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调节信号控制所述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电源连接,用于接收电源电压并根据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输出第一输出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连接,用于采样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放大电路还包括长尾电流源,所述长尾电流源与所述第一差动模块与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相连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组成恒流源设定所述第一差动模块和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直流工作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差动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且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有源负载;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有源负载;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差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差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且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用于当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得到所述电流调节信号为电流减小的信号;当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参考电压,得到所述电流调节信号为电流增大的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斌陈葆荣陈小波钟路平韩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