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19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表面中心处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固定块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和基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套接在限位杆杆身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两侧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限位杆杆身外侧,所述限位杆两端固定于基座上,所述固定块和滑块顶部固定有连接件,在车辆后端受到偏置碰撞时,主体一侧受力,将力通过支撑部借助于连接件传递给滑块,滑块挤借助于弹簧吸能,可抵消大部分的冲击力,通过将撞击分为偏置撞击和正面撞击,通过两种方式吸能,进而降低车损,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吸能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梁,与车架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撞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一般而言,市面上汽车的防撞梁都配有两种,一种是前防撞梁,还有一种是后防撞梁。其中后防撞梁是吸收和缓和汽车后部冲击力、防护车身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
[0003]当汽车后端在受到撞击的时候,后防撞梁就能有效的起到保护的作用,一旦冲击的力度过大,后防撞梁的吸能盒就会立马受到破坏,并且阻挡掉一部分的力。而剩下的力就会传到防撞梁的固定的车架上,再由这车架传到整个车身,这样就减轻驾驶员所受到的冲击。传统后防撞梁一般分为主体和吸能盒以及固定座三个大结构组成,整体结构简单,在受到撞击时,吸能效果一般,不能很好降低车损,导致维修成本增加。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具备降低车损,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吸能效果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表面中心处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固定块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和基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套接在限位杆杆身两端,两个所述滑块两侧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限位杆杆身外侧,所述限位杆两端固定于基座上,所述固定块和滑块顶部固定有连接件,所述主体内侧的中心处和两端均设置有支撑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截面为蜂窝状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以及滑块分别和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的连接件和支撑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连接件和支撑部之间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棱角处均开设有压溃诱导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一侧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在车辆后端受到偏置碰撞时,主体一侧受力,将力通过支撑部借助于连接件传递给滑块,滑块挤借助于弹簧吸能,可抵消大部分的冲击力,进而降低车损,当车辆后端受到正面撞击时,主体中心处受力,将力直接从正面传递给固定块和滑块,沿着压溃
诱导槽处产生溃缩吸收分散能量,产生预期变形,进而降低车损,通过将撞击分为偏置撞击和正面撞击,通过两种方式吸能,进而降低车损,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主体的截面图;
[0017]图中:1、主体;2、基座;3、固定块;4、限位杆;5、滑块;6、弹簧;7、连接件;8、支撑部;9、压溃诱导槽;10、固定座。
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一侧设置有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基座2,所述基座2表面中心处固定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内部固定有限位杆4,所述固定块3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5,所述滑块5底部和基座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5套接在限位杆4杆身两端,两个所述滑块5两侧均连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套接在限位杆4杆身外侧,所述限位杆4两端固定于基座2上,所述固定块3和滑块5顶部固定有连接件7,所述主体1内侧的中心处和两端均设置有支撑部8,所述主体1截面为蜂窝状结构,所述固定块3以及滑块5分别和连接件7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固定块3的连接件7和支撑部8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5的连接件7和支撑部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7棱角处均开设有压溃诱导槽9,所述基座2一侧固定有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上。
[002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辆后端受到偏置碰撞时,主体1一侧受力,将力通过支撑部8借助于连接件7传递给滑块5,滑块5受力沿着限位杆4向一侧偏移,挤压一侧的弹簧6,拉伸另一侧的弹簧6,同时两侧弹簧6受力变形,借助于弹簧6吸能,可抵消大部分的冲击力,进而降低车损,当车辆后端受到正面撞击时,主体1中心处受力,将力直接从正面传递给固定块3和滑块5,连接件7和支撑部8受力时,可沿着压溃诱导槽9处产生溃缩吸收分散能量,产生预期变形,进而降低车损。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一侧设置有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基座(2),所述基座(2)表面中心处固定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内部固定有限位杆(4),所述固定块(3)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5),所述滑块(5)底部和基座(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块(5)套接在限位杆(4)杆身两端,两个所述滑块(5)两侧均连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套接在限位杆(4)杆身外侧,所述限位杆(4)两端固定于基座(2)上,所述固定块(3)和滑块(5)顶部固定有连接件(7),所述主体(1)内侧的中心处和两端均设置有支撑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军李宁丁丹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国恒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