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12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副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包括副防撞横梁以及设于副防撞横梁两端凹槽面内的吸能盒,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上板及吸能盒下板,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的横截面为U形,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上对应设有多个凹凸筋,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一端高度均低于另一端高度,吸能盒上板的高度较高的一端与吸能盒下板的高度较低的一端连接,以能够形成为具有多道环绕结构的凹凸筋的方形空心管,吸能盒的远离副防撞横梁的一端连接有吸能盒安装板,吸能盒安装板上设有凸焊螺柱,以能够通过凸焊螺柱对副防撞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时形成预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副防撞梁总成连接牢固、吸能效果强、装配便捷且成本较低。便捷且成本较低。便捷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副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对碰撞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事故中,两车相撞的情况频频发生,行驶过程中的两车如果发生碰撞,会出现较大的侵入,严重影响乘员的安全。各车企目前都在想办法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以缓解碰撞侵入带来的安全问题。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在车身前端防撞梁的下方,增加一个副防撞梁总成,与车体或前副车架总成连接,上下防撞梁的布置有效提升了碰撞接触面积,使碰撞侵入尽可能的降低,从而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0003]现有技术中,副防撞梁总成中的副防撞梁横梁一般为弧形板状结构或弧形空管结构,弧形板状结构的副防撞横梁结构强度小,在车辆碰撞时容易破损,难以实现较好的吸能效果。而弧形空管结构的副防撞横梁受成型工艺的局限性较大,制作困难,且副防撞梁总成上的吸能盒上仅有溃缩孔,其溃缩吸能效果较差,且副防撞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副防撞梁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防撞梁结构形式受成型工艺的局限性较大,吸能盒溃缩吸能效果较差,且装配时无预定位功能、装配效率低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副防撞梁总成,包括副防撞横梁以及设于所述副防撞横梁两端凹槽面内的吸能盒,单个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上板及吸能盒下板,所述吸能盒上板与所述吸能盒下板的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吸能盒上板与所述吸能盒下板上对应设有多个凹凸筋,所述吸能盒上板和所述吸能盒下板的一端高度均低于另一端高度,所述吸能盒上板的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下板的高度较低的一端通过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凹凸筋连接,以能够形成为具有多道环绕结构的所述凹凸筋的方形空心管,所述吸能盒的远离所述副防撞横梁的一端连接有吸能盒安装板,所述吸能盒安装板上设有凸焊螺柱,以能够通过所述凸焊螺柱对所述副防撞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时形成预定位。
[000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吸能盒上板与吸能盒下板上对应设有多个凹凸筋,在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连接后,形成为具有多道环绕吸能盒外周面上的凹凸筋的方形空心管结构的吸能盒,基于上述能够环绕吸能盒四周面上的凹凸筋,能够达到良好的溃缩吸能效果。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两端高度不同,使得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之间的焊缝与吸能盒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间形成有夹角,能够有效分散碰撞的力,从而减弱向汽车纵梁方向的传递的力。另外,吸能盒安装在副防撞横梁两端的凹槽面内,能够有效避免碰撞时脱焊的风险,能够保证传力路径畅通,且方便焊接,显得美观。通过在吸能盒安装板
上设置凸焊螺柱,便于安装副防撞梁总成时,通过凸焊螺柱与前副车架总成的定位孔连接,将副防撞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形成预定位,降低了安装难度。
[0008]进一步,所述吸能盒的外周面上且靠近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处的上下面设有凹筋,两侧面设有凸筋,靠近所述副防撞横梁处的上下面设有凸筋,两侧面设有凹筋,且其边角处均形成有过渡圆角。
[000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限定了凹凸筋在吸能盒上的位置,凹凸筋能够引导力的传递方向,使吸能盒的溃缩吸能效果增强,且能够辅助吸能盒上板及吸能盒下板的定位连接位置,保证连接的准确性。
[0010]进一步,所述吸能盒上板顶面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吸能盒下板底面设有多个定位孔。
[00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定位孔辅助焊接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从而保证焊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0012]进一步,所述吸能盒上板的宽度宽于吸能盒下板,以能够使所述吸能盒上板通过所述凹凸筋卡接在所述吸能盒下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使得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通过凹凸筋形成预定位连接,限制了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前后左右的位移,从而便于后续的焊接工作。
[0014]进一步,所述副防撞横梁通过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副防撞横梁的横截面形成为U形,且其中部向前突出。
[00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在保证副防撞横梁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副防撞横梁的连接零件,简化了副防撞横梁的成型工艺,减轻了副防撞横梁的重量。
[0016]进一步,所述副防撞横梁中部设有长圆形凹陷,且所述长圆形凹陷两侧设有横梁工艺孔。
[00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加强副防撞横梁的刚度及强度,横梁工艺孔可用于副防撞横梁与吸能盒焊接组件焊接时的定位,从而有效提高组件的焊接精度。
[0018]进一步,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形成为带圆角的方形板结构,所述吸能盒安装板中部开设有带内凹圆弧角的通孔。
[00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限定了吸能盒安装板的结构形式,其中部带内凹圆弧角的通孔能够使得吸能盒安装板浅嵌于吸能盒方形孔内,从而便于后续的焊接工作。
[0020]进一步,所述吸能盒安装板位于上端外侧的边角处设有凸焊螺柱,位于下端的两角处分别设有安装孔。
[00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限定了凸焊螺柱在吸能盒安装板上的安装位置,能够通过凸焊螺柱在副防撞横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时形成预定位,从而提高装配精度,同时也起到预挂作用,协助装配工人,提高装配效率。
[0022]进一步,位于右侧的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外侧边沿铰接有梯形安装板,所述梯形安装板上设有长圆形安装孔。
[00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集成汽车装配时的线束和水管,从而使得前车线束规整美观。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防撞梁总成。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设置上述副防撞梁总成,能够防止行人在磕碰中被卷入车底,且能够提高整车前防撞梁总成的溃缩吸能能力,从而提高整车安全性。
[0026]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将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上皆对应设有凹凸筋,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通过对应的凹凸筋形成定位,降低了吸能盒的成型工艺的难度,且将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开口端均设计成斜面,即吸能盒上板和吸能盒下板的开口端设计为一端高一端矮,吸能盒上板的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下板的高度较低的一端通过对应设置的多个凹凸筋连接,沿着吸能盒上板的开口端边沿形成的焊缝与吸能盒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间形成有夹角,能够有效分散力的作用,并且将力向多个方向引导,有效增强了吸能盒的溃缩吸能能力,且吸能盒高度不一的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分散碰撞时对吸能盒产生的力,从而减弱了向汽车纵梁方向的传递的力的大小;
[0028](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能盒安装板上端外侧设置凸焊螺柱,能够保证副防撞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时形成预定位,从而提高装配精度,同时也能起到预挂作用,协助装配工人,提高装配效率;
[0029](3)本专利技术的副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防撞横梁(1)以及设于所述副防撞横梁(1)两端凹槽面内的吸能盒,单个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上板(2)及吸能盒下板(3),所述吸能盒上板(2)与所述吸能盒下板(3)的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吸能盒上板(2)与所述吸能盒下板(3)上对应设有多个凹凸筋(5),所述吸能盒上板(2)和所述吸能盒下板(3)的一端高度均低于另一端高度,所述吸能盒上板(2)的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下板(3)的高度较低的一端通过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凹凸筋(5)连接,以能够形成为具有多道环绕结构的所述凹凸筋(5)的方形空心管,所述吸能盒的远离所述副防撞横梁(1)的一端连接有吸能盒安装板(4),所述吸能盒安装板(4)上设有凸焊螺柱(6),以能够通过所述凸焊螺柱(6)对所述副防撞梁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装配时形成预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的外周面上且靠近所述吸能盒安装板(4)处的上下面设有凹筋,两侧面设有凸筋,靠近所述副防撞横梁(1)处的上下面设有凸筋,两侧面设有凹筋,且其边角处均形成有过渡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上板(2)顶面设有多个定位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孝波常满红张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