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00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一种冲击吸收构件,其通过轴向的压溃来吸收冲击,其中,上述冲击吸收构件具有沿着上述轴向延伸的筒形形状,在将上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与上述轴向垂直的截面设为第1截面并将由上述第1截面中的多个边的延长线限定的截面设为第2截面的情况下,上述第2截面是多边形,上述第1截面包括与上述第2截面共有顶点的共有顶点和位于与上述第2截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的凹槽,上述第1截面的顶点的至少一个内角为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冲击吸收构件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冲击吸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通过轴向的压溃来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构件。这样的冲击吸收构件当在轴向上被输入载荷时,连续的压曲以波纹状进行,由此吸收冲击。冲击吸收构件例如在汽车车身中作为碰撞吸能盒而配置于纵梁(前纵梁、后纵梁)的顶端。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冲击吸收构件,其在基本截面的至少一条边的局部区域且是除该边的端点以外的位置,具有向轮廓的内侧凹陷的槽部。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压铸铝合金制碰撞吸能罐,其在筒形形状部的周壁设有材质改性部,以便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而言强度局部降低。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冲击吸收构件,其在第1闭合截面部的四角部分别设置与横壁部的局部和纵壁部的局部协作而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截面矩形形状的第2闭合截面部的角壁部,四角部的角壁部互相分离。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碰撞能量吸收构造体,该能量吸收构造体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形状是相对于截面的中心而言点对称且非轴对称的多边形。在该能量吸收体构造中,将上述截面的外部轮廓设为四边形时的纵横比小于1.5,而且构成截面的多边形的边中的相邻的边的长度之比为2.3以下。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

010398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出愿公开第2012

166641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许出愿公开第2017

141860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许出愿公开第2011

218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对于冲击吸收构件寻求冲击吸收性能和轻量性的兼顾。本公开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性能和轻量性的平衡良好的冲击吸收构件。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是一种通过轴向的压溃来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构件具有沿着上述轴向延伸的筒形形状,在将上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与上述轴向垂直的截面设为第1截面并将由上述第1截面中的多个边的延长线限定的截面设为第2截面的情况下,上述第2截面是多边形,上述第1截面包括与上述第2截面共有顶点的共有顶点和位于与上述第2截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的凹槽,上述第1截面的顶点的至少一个内角为100
°
以上。
[0014]根据本公开,由于第1截面包括共有顶点和凹槽,因此能获得冲击吸收性能和轻量性的平衡(每单位重量的冲击吸收性能)良好的冲击吸收构件。
[0015]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截面包括多个上述共有顶点和多个上述凹槽,上述共有顶点和上述凹槽沿着上述第1截面的周向交替地配置。
[0016]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截面包括多个上述共有顶点和多个上述凹槽,至少两个上述凹槽配置于与上述第2截面中的同一条对角线上的顶点分别对应的位置。上述对角线是从一个顶点延伸的多条对角线中的最长的对角线。
[0017]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截面中,相邻的边的长度不同。
[0018]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以相邻的平面部的宽度成为互不相同的长度的方式设有非平面部。
[0019]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第1截面中,小于180
°
的内角全部为75
°
以上且135
°
以下,上述凹槽的底部顶点的角度全部为75
°
以上且135
°
以下。
[0020]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截面不具有凸缘部。
[0021]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截面在内部不具有分隔壁部。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3]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起到冲击吸收性能和轻量性的平衡良好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立体图。
[0025]图2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26]图3是例示以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27]图4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28]图5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29]图6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30]图7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立体图和概略剖视图。
[0031]图8是例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2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32]图9是实施例1和比较例1、2的FEM分析的结果。
[0033]图10是实施例2的FEM分析的结果。
[0034]图11是实施例3的FEM分析的结果。
[0035]图12是例示压曲的变形模式的概略主视图。
[0036]图13是例示实施例4、5和比较例3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
[0037]图14是实施例4、5和比较例3的FEM分析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以下所示的各图为了使理解变容易,适当夸张了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并且,在各图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省略影线或附图标记。
[0039]此外,在表达相对于某个构件配置其他构件的形态时,表述为“上”或“下”的情况下的形态包含以与某个构件接触的方式在正上方或正下方配置其他构件的形态和在某个构件的上方或下方隔着另外的构件配置其他构件的形态这两者。
[0040]图1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立体图。此外,图2是例示本公开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概略剖视图,具体而言相当于表示图1的与轴向D
A
垂直的剖切面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冲击吸收构件10通过轴向D
A
的压溃来吸收冲击。冲击吸收构件10具有沿着轴向D
A
延伸的筒形形状。此外,如图2所示,将冲击吸收构件10的与轴向D
A
垂直的截面设为第1截面11。在图2中,第1截面11是用较粗的实线记载的截面。另一方面,将由第1截面11的多个边(连结顶点的线段)的延长线限定的截面设为第2截面12。在图2中,第2截面12是用虚线记载的截面。
[0041]如图2所示,第2截面12是多边形。具体而言,第2截面12是沿着周向具有从顶点A到顶点H的8个顶点的八边形。第1截面11具备与第2截面12共有顶点的共有顶点。在图2中,第1截面11和第2截面12共有顶点A、C、E、G,这些顶点A、C、E、G相当于共有顶点。另一方面,第1截面11和第2截面12不共有顶点B、D、F、H。第1截面11以跨顶点B、D、F、H的方式具备凹槽。这些凹槽分别在底部具有顶点B

、D

、F...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冲击吸收构件,其通过轴向的压溃来吸收冲击,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具有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的筒形形状,在将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设为第1截面并将由所述第1截面中的多个边的延长线限定的截面设为第2截面的情况下,所述第2截面是多边形,所述第1截面包括与所述第2截面共有顶点的共有顶点和位于与所述第2截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的凹槽,所述第1截面的顶点的至少一个内角为100
°
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第1截面包括多个所述共有顶点和多个所述凹槽,至少两个所述凹槽配置于与所述第2截面中的同一条对角线上的顶点分别对应的位置,所述对角线是从一个顶点延伸的多条对角线中的最长的对角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第1截面包括多个所述共有顶点和多个所述凹槽,所述共有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日月丰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