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上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56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包括:车顶纵梁,设置于车辆的上部,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前侧横梁,设置于车顶纵梁的前方侧,且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后侧横梁,设置于车顶纵梁的后方侧,且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及车顶拱架,设置于前侧横梁与后侧横梁之间,且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车顶拱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车顶拱架的前端设置有隆起部,朝向车辆的下方而隆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体上部构造,提供具有刚性的车顶拱架,而能够抵抗积雪和洗车时所施加的压力,且不会降低乘客的座椅部分的内装构件的高度。通过隆起部的设置,可提高车顶拱架的前端的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上部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上部构造(Vehicle body upper structure)。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考虑到交通参与者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而努力提供可持续交通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点,正在着力研发关于提升车辆的居住性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使加强构件从前侧横梁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连接到后侧横梁。专利文献1的构造,目的是为了确保座舱中乘客的头部间隙,并且同时提高车顶面板的刚性。
[0004][现有技术]: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

10021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较长的车顶面板,因此,还需要设置中央横梁,且会使得加强构件的形状需不断地延伸,而导致重量增加。
[0008]本技术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车体上部构造,能够提供具有刚性的车顶拱架、减少零件数量,且防止重量增加。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车体上部构造。所述车体上部构造设置在车辆中。所述车体上部构造包括:车顶纵梁,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上部,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前侧横梁,设置于所述车顶纵梁的前方侧,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后侧横梁,设置于所述车顶纵梁的后方侧,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车顶拱架,设置于所述前侧横梁与所述后侧横梁之间,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车顶拱架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所述车顶拱架的前端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而隆起。
[0011]如此,可提供具有刚性的车顶拱架,以抵抗积雪和洗车时所施加的压力。并且,通过在车顶拱架的前端设置隆起部,能够提高车顶拱架的前端的刚性。另外,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设置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拱架,可以在不降低乘客的座椅部分的内装构件的高度的情况下(不影响座椅等的构件),而提高车体上部构造的刚性。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车体上部构造还包括:控制台构件,设置在所述隆起部的下表面。所述控制台构件连接在所述隆起部的所述下表面且延伸到所述前侧横梁。
[0013]如此,通过在车顶拱架的前方安装控制台构件,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并防止重量增加。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车体上部构造还包括:车顶面板。所述车顶拱架包括:接合凸缘,接合到所述车顶面板;侧表面,从所述接合凸缘的所述车辆的内侧端部,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延伸;底表面,连接到所述侧表面,其中,所述接合凸缘、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底表面构成帽型截面;以及突出部,设置在所述车顶拱架的所述底表面的中央附近,且朝向所述车辆的上方突出。
[0015]如此,通过在车顶拱架上设置突出部,而能够提高车顶拱架的刚性。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车体上部构造还包括: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中央的附近。所述加强筋朝向所述车辆的上方突出,并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0017]如此,通过形成加强筋,增加了车顶拱架的棱线,而提高刚性。加强筋是配置密封剂的位置,且加强筋接合到车顶面板。通过在突出部的中央附近设置加强筋作为接合点,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顶拱架和车顶面板之间的接合强度。
[00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车体上部构造还包括:缺口部,设置在所述车顶拱架和所述突出部上。所述缺口部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构成为椭圆形。
[0019]如此,通过构成为椭圆形的缺口部,来减轻车顶拱架的重量。
[00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顶拱架的所述车辆的后方的宽度,比所述车顶拱架的所述车辆的前方的宽度还窄。
[0021]如此,通过使车顶拱架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朝向车辆的后方而变窄。由于控制台构件是被安装在车顶拱架的前端,因此,通过缩小车顶拱架的在车辆的后方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而能够抑制车顶拱架的重量。
[002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横梁具有段差状的凸缘,设置在所述前侧横梁的上部且位于所述车辆的后方。所述车顶拱架连接到所述前侧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
[0023]如此,由于车顶拱架与前侧横梁的凸缘和下表面接合,因此,接合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具有段差,而能够提高刚性。
[0024][技术的效果][0025]本技术的车体上部构造至少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0026]可提供具有刚性的车顶拱架,以抵抗积雪和洗车时所施加的压力。并且,通过在车顶拱架的前端设置隆起部,能够提高车顶拱架的前端的刚性。另外,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设置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拱架,可以在不降低乘客的座椅部分的内装构件的高度的情况下,而提高车体上部构造的刚性。
[0027]通过在车顶拱架的前方安装控制台构件,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并防止重量增加。
[0028]通过在车顶拱架上设置突出部,而能够提高车顶拱架的刚性。
[0029]通过形成加强筋,增加了车顶拱架的棱线,而提高刚性。加强筋是配置密封剂的位置,且加强筋接合到车顶面板。通过在突出部的中央附近设置加强筋作为接合点,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顶拱架和车顶面板之间的接合强度。
[0030]通过构成为椭圆形的缺口部,来减轻车顶拱架的重量。
[0031]通过使车顶拱架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朝向车辆的后方而变窄。由于控制台构件是被安装在车顶拱架的前端,因此,通过缩小车顶拱架的在车辆的后方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而能够抑制车顶拱架的重量。
[0032]由于车顶拱架与前侧横梁的凸缘和下表面接合,因此,接合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具有段差,而能够提高刚性。
[0033]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的俯视图。
[0035]图2是图1的车体上部构造的局部仰视图。
[0036]图3是沿着图1的A

A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7]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的仰视图。
[0038]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的剖视图。
[0039]图6是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的俯视图。
[0041]图8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车辆中的车体上部构造中,前侧横梁与车顶拱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部构造设置在车辆中,所述车体上部构造包括:车顶纵梁,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上部,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前侧横梁,设置于所述车顶纵梁的前方侧,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后侧横梁,设置于所述车顶纵梁的后方侧,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车顶拱架,设置于所述前侧横梁与所述后侧横梁之间,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车顶拱架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所述车顶拱架的前端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而隆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台构件,设置在所述隆起部的下表面,所述控制台构件连接在所述隆起部的所述下表面且延伸到所述前侧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顶面板;其中,所述车顶拱架包括:接合凸缘,接合到所述车顶面板;侧表面,从所述接合凸缘的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张夏美宮原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