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86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汽车离合器壳体加工台;活动设置在加工台中部的后盖和前盖,且前盖固定设置在后盖的一端;设置在后盖和前盖中部的适应性夹持组件,所述适应性夹持组件包括多个仅能在后盖和前盖内部前后移动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前盖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夹持杆根据汽车离合器壳体的形状贴合在其表面,并对夹持杆进行夹持,防止夹持杆在汽车离合器壳体在加工时发生位移,夹持过程中无需将汽车离合器壳体移动至特定位置摆放,且采用夹持杆根据汽车离合器壳体的情况适应性夹持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智能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离合器壳体的生产效率。汽车离合器壳体的生产效率。汽车离合器壳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器加工
,具体为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离合器又由传动组、外壳等组成,外壳生产过程中需要离合器铸造后对其进行加工和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
[0003]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大部分是将离合器壳体某些特定位置进行定位,用以对离合器壳体进行夹持固定并进行加工和检测,但是该种方式在使用时,需要定位某些特定的点,时间长且通用性较低,同时现有的抛光钻孔机械臂都具有图像识别功能,可以定位离合器壳体的待加工位置,因此采用定点夹持固定的方式,无疑会大大降低汽车离合器壳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以解决定点夹持固定时间长且通用性较低,会大大增加离合器壳体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用于支撑汽车离合器壳体加工台;
[0007]活动设置在加工台中部的后盖和前盖,且前盖固定设置在后盖的一端;
[0008]设置在后盖和前盖中部的适应性夹持组件,所述适应性夹持组件包括多个仅能在后盖和前盖内部前后移动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前盖的外部,以使前盖驱动夹持杆向汽车离合器壳体靠近时,多个夹持杆会根据汽车离合器壳体的形状贴合在其表面;
[0009]设置在前盖内部的定位组件一,所述定位组件一包括固定设置在前盖内部的橡胶囊,且橡胶囊将夹持杆位于前盖中部分表面包裹,以使橡胶囊内部膨胀时会对夹持杆进行夹持;
[0010]设置在后盖内部的定位组件二,所述定位组件二包括套设在夹持杆表面并沿着夹持杆表面移动的夹持管,所述夹持管为扩口式结构,且夹持管扩口式结构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收缩槽,以使夹持管扩口式结构可发生弹性形变并对夹持杆夹持,所述后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相对应夹持杆位置的中部开设有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内径小于夹持管扩口式结构的最大直径,以使夹持管在锥形孔内壁移动时,锥形孔会挤压夹持管发生弹性形变;
[0011]设置在后盖的内部且用于驱动夹持管移动的驱动组件;
[0012]设置在后盖的底部且用于为驱动组件和适应性夹持组件工作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
[0013]优选的,所述后盖远离前盖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前盖和第一固定板相对应夹持杆位置的中部均分别固定嵌入有第一橡胶圈,且第一橡胶圈活动套接在夹持杆的表面,所述夹持杆通过第一橡胶圈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夹持杆相对应后盖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座,且橡胶座远离夹持杆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弹簧,所述第一阻尼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且第一阻尼弹簧活动套接在夹持杆的表面,所述夹持杆相对应第一阻尼弹簧位置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橡胶圈的内径,以使夹持杆无法脱离第一固定板。
[0014]优选的,所述橡胶囊的内部填充有压力油,且橡胶囊为非饱满状态,所述前盖相对应后盖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应夹持杆位置的中部固定嵌入有第二橡胶圈,且第二橡胶圈活动套接在夹持杆的表面,所述夹持杆通过第二橡胶圈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板的两端,所述前盖相对应夹持杆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且固定管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缺口,所述橡胶囊位于前盖和第二固定板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橡胶囊活动套接在固定管的表面。
[0015]优选的,所述后盖的内壁活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位于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应夹持杆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管,且锥形管位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位置,所述锥形管的最小直径与夹持管的最大内径相等,以使夹持管套在锥形管的表面时,夹持管会松开对夹持杆的夹持,所述夹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相对面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柱,且定位柱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板的两端,以使活动板在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稳定前后移动。
[001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后盖内部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架关于后盖中点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驱动架位于第三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位置,两个所述驱动架位于活动板的两端,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柱,且驱动架相对应驱动柱位置的一端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的顶部倾斜设置,两个所述驱动架的背离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且导向板的中部活动插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后盖内壁的顶部,以使导向柱配合导向板可以对驱动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0017]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后盖底部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活塞缸的内壁均分别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活塞缸的外部,所述活塞远离活塞杆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波纹管,且波纹管固定连接在活塞缸的内壁,所述活塞缸远离活塞杆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分别固定嵌入在前盖和橡胶囊侧壁的中部,以使连接管的内部分别与橡胶囊和波纹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转动座转动连接在后盖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后盖的底部。
[0018]优选的,所述活动架为“几”字形结构,且活动架的两端均分别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活动架位置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驱
动杆,所述驱动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后盖的内部,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在驱动架的底部,所述驱动杆相对应驱动架位置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弹簧,且第二阻尼弹簧固定连接在后盖的内壁。
[0019]优选的,所述后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体,且安装壳体用于与生产离合器壳体的机械臂固定连接,且在安装壳体与机械臂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加工台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离合器壳体支撑架,且离合器壳体活动连接在离合器壳体支撑架的正上方,所述加工台的内壁呈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导轨,且后盖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导轨架,所述导轨架滑动连接在导轨的表面,以使导轨配合导轨架对后盖的活动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离合器壳体的顶部紧密贴合有顶部定位板,且顶部定位板由电动推杆驱动,最底部所述夹持杆位于汽车离合器壳体的底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夹持杆根据汽车离合器壳体的形状贴合在其表面,并对夹持杆进行夹持,防止夹持杆在汽车离合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汽车离合器壳体加工台(1);活动设置在加工台(1)中部的后盖(2)和前盖(3),且前盖(3)固定设置在后盖(2)的一端;设置在后盖(2)和前盖(3)中部的适应性夹持组件,所述适应性夹持组件包括多个仅能在后盖(2)和前盖(3)内部前后移动的夹持杆(401),所述夹持杆(401)活动贯穿并延伸至前盖(3)的外部,以使前盖(3)驱动夹持杆(401)向汽车离合器壳体靠近时,多个夹持杆(401)会根据汽车离合器壳体的形状贴合在其表面;设置在前盖(3)内部的定位组件一,所述定位组件一包括固定设置在前盖(3)内部的橡胶囊(504),且橡胶囊(504)将夹持杆(401)位于前盖(3)中部分表面包裹,以使橡胶囊(504)内部膨胀时会对夹持杆(401)进行夹持;设置在后盖(2)内部的定位组件二,所述定位组件二包括套设在夹持杆(401)表面并沿着夹持杆(401)表面移动的夹持管(605),所述夹持管(605)为扩口式结构,且夹持管(605)扩口式结构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收缩槽(606),以使夹持管(605)扩口式结构可发生弹性形变并对夹持杆(401)夹持,所述后盖(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601),所述第三固定板(601)相对应夹持杆(401)位置的中部开设有锥形孔(604),且锥形孔(604)的内径小于夹持管(605)扩口式结构的最大直径,以使夹持管(605)在锥形孔(604)内壁移动时,锥形孔(604)会挤压夹持管(605)发生弹性形变;设置在后盖(2)的内部且用于驱动夹持管(605)移动的驱动组件;设置在后盖(2)的底部且用于为驱动组件和适应性夹持组件工作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远离前盖(3)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02),所述前盖(3)和第一固定板(402)相对应夹持杆(401)位置的中部均分别固定嵌入有第一橡胶圈(403),且第一橡胶圈(403)活动套接在夹持杆(401)的表面,所述夹持杆(401)通过第一橡胶圈(403)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402)的两端,所述夹持杆(401)相对应后盖(2)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座(404),且橡胶座(404)远离夹持杆(401)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弹簧(405),所述第一阻尼弹簧(405)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402)的一端,且第一阻尼弹簧(405)活动套接在夹持杆(401)的表面,所述夹持杆(401)相对应第一阻尼弹簧(405)位置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06),且限位环(406)的直径大于第一橡胶圈(403)的内径,以使夹持杆(401)无法脱离第一固定板(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囊(504)的内部填充有压力油,且橡胶囊(504)为非饱满状态,所述前盖(3)相对应后盖(2)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501),所述第二固定板(501)相对应夹持杆(401)位置的中部固定嵌入有第二橡胶圈(505),且第二橡胶圈(505)活动套接在夹持杆(401)的表面,所述夹持杆(401)通过第二橡胶圈(505)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固定板(501)的两端,所述前盖(3)相对应夹持杆(401)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管(502),且固定管(502)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501)的一端,所述固定管(502)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缺口(503),所述橡胶囊(504)位于前盖(3)和第二固定板(501)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橡胶囊(504)活动套接在固
定管(502)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智能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的内壁活动设有活动板(602),所述活动板(602)位于第三固定板(601)和第一固定板(402)之间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板(501)相对应夹持杆(401)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管(603),且锥形管(603)位于第二固定板(501)和第三固定板(601)之间位置,所述锥形管(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澳利达空调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