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78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包括第一冷型板、第二冷型板、第一覆砂层、第二覆砂层和装卡组件,所述第一覆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型板上,所述第二覆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型板上;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型板的一端,所述砂芯的一个关键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砂层上,另一个关键面紧靠所述第二覆砂层,所述装卡组件将所述砂芯和所述第一冷型板、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替代了传统的使用冷铁冷却的铸造方法,避免因为冷铁质量及其设置质量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铸造质量不稳定,通过覆砂冷型板形成铸件冷却面,对铸件大平面处起到强制加速冷却作用,有效提高铸件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提高铸件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提高铸件质量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平面类全加工铸件,尤其灰铸铁、球墨铸铁等混合基体材质的平面类结构铸件,产品种类多,平面结构复杂,铸件质量要求高,平面需要加工T型槽、钻油路等。
[0003]平面类铸件的平面处易出现夹渣、变色、性能不合等一系列缺陷,在传统的铸造方法中,常通过倾斜浇注配合平面放置大量冷铁来解决此类铸件的产品质量问题。大量冷铁的存在,在提高平面处铸造质量同时也产生了冷铁质量不稳定,位置摆放不准确,冷铁摆放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铸件质量不稳定。并且铸件的平面结构复杂,导致铸造砂铁比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设置冷铁、铸造质量稳定、有效降低铸造砂铁比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所述大平面铸件采用砂芯铸造,所述砂芯包括两个关键面,所述冷却工装包括第一冷型板、第二冷型板、第一覆砂层、第二覆砂层和装卡组件,所述第一覆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型板上,所述第二覆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型板上;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型板的一端,所述砂芯的一个关键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砂层上,另一个关键面紧靠所述第二覆砂层,所述装卡组件将所述砂芯和所述第一冷型板、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为一体。
[0007]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型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垂直固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型板上。
[0008]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卡组件包括第一装卡件和第一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一装卡件设置于所述砂芯背离所述第一冷型板的一侧,每个第一装卡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冷型板连接。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卡组件还包括第二装卡件和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二装卡件设置于所述砂芯背离所述第二冷型板的一侧,每个第二装卡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型板和/或所述第二冷型板朝向所述砂芯一侧设置有若干固砂槽。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砂层和/或所述第二覆砂层的厚度为15mm~20mm。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型板和/或所述第二冷型板背离所述砂芯一侧设置有加强件。
[0013]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关键面设置有填砂槽和/或泥条槽。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关键面形成的铸件壁厚为a,所述第一冷型板和/或所述第二冷型板的厚度>2a。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替代了传统的繁琐的使用冷铁冷却的铸造方法,避免因为冷铁质量及其设置质量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铸造质量不稳定,通过覆砂冷型板形成铸件冷却面,对铸件大平面处起到强制加速冷却作用,有效提高铸件质量和铸造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有效降低了铸造砂铁比,砂芯可以只使用一个,且无需使用砂箱,即省略了组芯、合箱工序,从铸造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均大幅度优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
[0018]图2为第一冷型板和所述第二冷型板的组装图;
[0019]图3为第一冷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第二冷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

第一冷型板,110

第一覆砂层;
[0023]200

第二冷型板,210

第二覆砂层,220

连接部,230

主体部;
[0024]300

砂芯;
[0025]410

槽钢,420

螺杆;
[0026]500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适用于具有两个关键平面的铸件的砂芯铸造,该砂芯可以为一个整体成型的完整砂芯,例如采用3D打印方式整体打印该砂
芯,这样就可以从多个砂芯及砂型的组合造型方案优化为一个砂芯的高效率造型方案。对应地,这个砂芯也具有两个关键面,本实施例中,这两个关键面相互垂直。
[003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包括第一冷型板100、第二冷型板200和装卡组件,第二冷型板200可以垂直地设置于第一冷型板100的一端以组成冷却结构,使用装卡组件将砂芯300与该冷却结构固定。第一冷型板100作用于砂芯300的其中一个关键面,第二冷型板200作用于另一个关键面,在浇注过程中,对砂芯300的两个关键面均进行冷却,进一步对位于这两个关键面上的型腔中的金属液进行冷却,无需设置大量冷铁即可提高铸件对应的两个关键平面的质量。
[003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还可以包括第一覆砂层110和第二覆砂层210,第一覆砂层110设置于砂芯300和第一冷型板100之间,避免砂芯300和第一冷型板100直接接触导致铸件激冷;第二覆砂层210设置于砂芯300和第二冷型板200之间,避免砂芯300和第二冷型板200直接接触导致铸件激冷。
[0033]优选地,第一冷型板100和第二冷型板200朝向砂芯300的一侧均可以设置有若干交叉分布的固砂槽,将树脂砂填入该固砂槽并继续堆砌一定厚度的砂层,刮平、压紧,固化后即可在第一冷型板100上形成第一覆砂层110,在第二冷型板200上形成第二覆砂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所述大平面铸件采用砂芯铸造,所述砂芯包括两个关键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装包括第一冷型板、第二冷型板、第一覆砂层、第二覆砂层和装卡组件,所述第一覆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型板上,所述第二覆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型板上;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型板的一端,所述砂芯的一个关键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砂层上,另一个关键面紧靠所述第二覆砂层,所述装卡组件将所述砂芯和所述第一冷型板、所述第二冷型板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型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垂直固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型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平面铸件的冷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卡组件包括第一装卡件和第一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一装卡件设置于所述砂芯背离所述第一冷型板的一侧,每个第一装卡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冷型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秉平何长义宿飞陈思明沙龙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