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控制器阀门的润滑剂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526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控制器阀门的润滑剂。所述润滑剂包括增稠剂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控制器阀门的润滑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剂,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控制器阀门的润滑剂。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阀门控制器位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管路,起到自动控制冷却液流量作用。控制器由微型电机、塑料齿轮、金属蜗杆、阀门组成,润滑剂用于塑料齿轮、金属蜗杆和阀门密封件的润滑。汽车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产生热量,控制器可以自动调节冷却液流量,防止出现电池过热,实现高效热管理。如果控制器运行不良或者失效,将会出现力矩输出偏低、异响、齿轮磨损、冷却液泄露等问题,影响电池性能,严重时将导致电池过热,危及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研究发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润滑不良或者失效而导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1)润滑剂抗磨性差,导致塑料齿轮或金属蜗杆磨损严重;2)润滑剂摩擦系数高,导致执行器力矩传递效率低或者异响;3)润滑剂高温性能差,与温度较高的冷却液接触时,润滑剂严重蒸发或变稀,润滑部位发干,导致执行器润滑不良,或者阀门密封不严;4)润滑剂与密封橡胶的相容性差,导致密封不良,冷却液泄露;5)润滑剂防锈性能差,导致金属材料生锈,部件失效;6)润滑剂抗氧化性能差,发生氧化分解,导致润滑不良或失效。
[0004]至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控制器阀门的润滑剂。
[0005]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润滑剂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
[0006][0007][0008]所述增稠剂为线型结构的热塑性丁苯橡胶;
[0009]所述基础油为含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其中,苯含量不低于30%;所述基础油在25℃的运动粘度为500

2000mm2/s,凝点不高于

45℃;
[0010]所述固体润滑剂为质量比为1:(0.3

0.6):(0.1

0.3)的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氰尿酸、硫化锌的混合物。
[0011]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阀门控制器所需要的特定性能,本专利技术对各组分的选择及用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得到了如下优选方案。
[0012]作为优选,所述热塑性丁苯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15

20万,例如18万。
[0013]作为优选,所述增稠剂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

6%,具体例如3%、3.5%、4%、4.5%、5%、5.5%、6%。
[0014]作为优选,所述含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25℃的运动粘度为500

2000mm2/s,凝点不高于

45℃,苯含量不低于30%。
[0015]更优选地,所述基础油凝点不高于

45℃,苯含量不低于30%。
[0016]作为优选,所述含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25℃的运动粘度为800

1200mm2/s。
[0017]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基础油在25℃的运动粘度为500mm2/s、600mm2/s、700mm2/s、800mm2/s、900mm2/s、1000mm2/s、1100mm2/s、1200mm2/s、1300mm2/s、1400mm2/s、1500mm2/s、1600mm2/s、1700mm2/s、1800mm2/s、1900mm2/s、2000mm2/s。
[0018]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基础油中的苯含量为30

40%,例如30%、31%、32%、33%、34%、35%、36%、37%、38%、39%、40%。
[0019]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油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50

70%,具体例如50%、55%、59.5%、60%、65%、70%。
[0020]在一些实施例,以所述基础油补足至所述润滑剂组合物的总量为100%。
[0021]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润滑剂为质量比为1:(0.4

0.6):(0.2

0.3)的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氰尿酸、硫化锌的混合物。
[0022]作为优选,所述聚四氟乙烯的平均粒径为0.05

2.00μm;和/或,所述三聚氰胺氰尿酸的平均粒径为1.00

3.00μm;和/或,所述硫化锌的平均粒径为0.10

0.50μm。所述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氰尿酸和硫化锌的平均粒径均为市场可得,粒径大于所述范围,将导致润滑剂的非工作锥入度增大、滴点减小、摩擦系数和磨痕增大,不能通过台架测试。
[0023]更优选地,所述固体润滑剂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0

50%,例如30%、30.5%、31%、35%、38.5%、40%、42.5%、45%、50%。
[0024]作为优选,所述防锈剂为二硝基萘磺酸锌或二壬基萘磺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25]更优选地,所述防锈剂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5

2.0%,例如0.5

1.0%,具体例如0.5%、0.8%、1.0%、1.5%、1.8%、2.0%。
[0026]作为优选,所述表面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例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7]更优选地,所述表面改性剂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2

1.0%,例如0.2

0.5%,具体例如0.2%、0.3%、0.4%、0.5%、0.6%、0.7%、0.8%、0.9%、1.0%。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常规理解,对上述的优选方案进行组合,得到关于本专利技术润滑剂组合物的较佳实施例。
[0029]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当按上述方案将基础油运动粘度控制在500

2000mm2/s,同时以热塑性丁苯橡胶作为增稠剂,并使用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氰尿酸、硫化锌的复配混合物作为固体润滑剂添加剂,使用二硝基萘磺酸锌或二壬基萘磺酸钙的一种或混合物作为防锈剂时,使用硅烷偶联剂为表面改性剂,制备的润滑剂具有突出的防锈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磨损性能,拥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与阀门密封橡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阀门控制器异音的产生,明显减少磨损,提高控制器运行效率,防止冷却液泄露,而且使用温度范围为

40

200℃,在高低温条下均具有较好的润滑特
性,能够为使用部位提供良好的润滑防护性能。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润滑剂组合物中,含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础油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低挥发性、抗氧化性,与同粘度的合成PAO或者聚酯类基础油相比,具有更优异的高温和低温性能,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础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份组分:所述增稠剂为线型结构的热塑性丁苯橡胶;所述基础油为含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其中,苯含量不低于30%;所述基础油在25℃的运动粘度为500

2000mm2/s,凝点不高于

45℃;所述固体润滑剂为质量比为1:(0.3

0.6):(0.1

0.3)的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氰尿酸、硫化锌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丁苯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15

20万;和/或,所述增稠剂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

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25℃的运动粘度为800

1200mm2/s。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中的苯含量为30

40%。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润滑剂为质量比为1:(0.4

0.6):(0.2

0.3)的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氰尿酸、硫化锌的混合物;和/或,所述固体润滑剂在所述润滑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0

50%。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东张洪滨申明主童刘刘建龙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