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及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503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及切换系统,所述切换模块分别连接主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以及变频器,用于实现主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以及变频器之间的控制以及反馈信号的传输,所述切换模块通过控制系统选择开关选择使用主控制系统或辅助控制系统对变频器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系统选择开关控制是否将外部DC 24V电源接入切换模块,再利用该DC 24V电源控制多个继电器开关的开闭状态,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的切换;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变频器连接端、主控制系统连接端、以及辅助控制系统连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实现了变频器两套控制系统的一键切换,无需重新连接控制线路。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及切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变频器控制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及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变频器控制系统中,通常只需为每台变频器配备一套控制系统。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用户可能需要为变频器配备两套或以上的控制系统。例如,作为一种典型的情况,变频器原本配备了一套运行稳定的控制系统,但出于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能源消耗等目的,引进了一套更为先进的控制系统。为确保变频器可以使用,用户需要同时保留新、旧两套控制系统,并将旧系统作为备份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中,变频器只能接通一套控制系统。如需切换控制系统,必须重新接线,不仅操作复杂、耗费工时,也增加了接线错误的概率,对用户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需要设计一个独立的系统切换模块,实现新、旧控制系统的一键切换,解决反复接线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及切换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分别连接主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以及变频器,用于实现主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以及变频器之间的控制以及反馈信号的传输,所述切换模块通过控制系统选择开关选择使用主控制系统或辅助控制系统对变频器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系统选择开关控制是否将外部DC 24V电源接入切换模块;
[0007]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变频器连接端、主控制系统连接端、以及辅助控制系统连接端,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
B1
、C
B2
、C
B3
、C
B4
、C
B5
、C
B6
、C
B7
、C
B8
、C
B9
、C
B10
、C
B11
、C
B12
,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
Z1
、C
Z2
、C
Z3
、C
Z4
、C
Z5
、C
Z6
、C
Z7
、C
Z8
、C
Z9
、C
Z10
、C
Z11
、C
Z12 C
Z13
、C
Z14
,所述辅助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
F1
、C
F2
、C
F3
、C
F4
、C
F5
、C
F6
、C
F7
、C
F8
、C
F9
、C
F10
、C
F11
、C
F12

[0008]所述外部DC 24V电源通过节点C
S1
、C
S2
连接J
ZD1
~J
ZD8
共8个继电器的线圈两端;继电器J
ZD1
~J
ZD8
并联,继电器J
ZD1
~J
ZD8
每件均有2组触点,共计16组触点,使用其中15组触点J
ZD
‑1~J
ZD

15
,当选择主控制系统时,J
ZD1
~J
ZD8
线圈通电,J
ZD
‑1~J
ZD

15
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选择辅助控制系统时,J
ZD1
~J
ZD8
断电,J
ZD
‑1~J
ZD

15
常闭触点闭合,常开触点断开;
[0009]所述接口C
B1
一端连接变频器运行正常信号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1公共端,J
ZD
‑1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1
,通过接口C
F1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变频器运行正常信号端,常开触点连接继电器J
GZ
线圈一侧,J
GZ
线圈另一侧通过节点C
S2
连接外接DC 24V


[0010]所述接口C
B2
一端连接变频器正/异常指示公共端(COM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2公共端,J
ZD
‑2常开触点通过节点C
S1
连接外接DC 24V+,常闭触点在节点C
S3
处分为两路:一路连接接口C
F2
,通过接口C
F2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变频器正/异常指示公共端,另一路通过J
ZD

15

开触点连接继电器J
GZ
触点J
GZ
‑1的公共端,J
GZ
‑1常开触点通过节点C
S4
与接口C
F1
连接,常闭触点通过节点C
S5
与接口C
F3
连接;
[0011]所述接口C
B3
一端连接变频器运行异常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3公共端,J
ZD
‑3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3
,通过接口C
F3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变频器运行异常信号端,J
ZD
‑3常开触点不接入切换模块;
[0012]所述接口C
B4
一端连接变频器启动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4公共端,J
ZD
‑4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4
,通过接口C
F4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启动信号端,J
ZD
‑4常开触点连接接口C
Z4
,通过接口C
Z4
连接主控制系统启动信号端;
[0013]所述接口C
B5
一端连接变频器保持信号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5公共端,J
ZD
‑5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5
,通过接口C
F5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保持信号端,J
ZD
‑5常开触点连接接口C
Z5
,通过接口C
Z5
连接主控制系统保持信号端;
[0014]所述接口C
B6
一端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6公共端,J
ZD
‑6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双控制系统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分别连接主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以及变频器,用于实现主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以及变频器之间的控制以及反馈信号的传输,所述切换模块通过控制系统选择开关选择使用主控制系统或辅助控制系统对变频器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系统选择开关控制是否将外部DC 24V电源接入切换模块,再利用该DC 24V电源控制多个继电器开关的开闭状态,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的切换;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变频器连接端、主控制系统连接端以及辅助控制系统连接端,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
B1
、C
B2
、C
B3
、C
B4
、C
B5
、C
B6
、C
B7
、C
B8
、C
B9
、C
B10
、C
B11
、C
B12
,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
Z1
、C
Z2
、C
Z3
、C
Z4
、C
Z5
、C
Z6
、C
Z7
、C
Z8
、C
Z9
、C
Z10
、C
Z11
、C
Z12 C
Z13
、C
Z14
,所述辅助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
F1
、C
F2
、C
F3
、C
F4
、C
F5
、C
F6
、C
F7
、C
F8
、C
F9
、C
F10
、C
F11
、C
F12
;所述外部DC 24V电源通过节点C
S1
、C
S2
连接J
ZD1
~J
ZD8
共8个继电器的线圈两端;继电器J
ZD1
~J
ZD8
并联,继电器J
ZD1
~J
ZD8
每件均有2组触点,共计16组触点,使用其中15组触点J
ZD
‑1~J
ZD

15
;当选择主控制系统时,J
ZD1
~J
ZD8
线圈通电,J
ZD
‑1~J
ZD

15
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选择辅助控制系统时,J
ZD1
~J
ZD8
断电,J
ZD
‑1~J
ZD

15
常闭触点闭合,常开触点断开;所述接口C
B1
一端连接变频器运行正常信号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1公共端,J
ZD
‑1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1
,通过接口C
F1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变频器运行正常信号端,常开触点连接继电器J
GZ
线圈一侧,J
GZ
线圈另一侧通过节点C
S2
连接外接DC 24V

;所述接口C
B2
一端连接变频器正/异常指示公共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2公共端,J
ZD
‑2常开触点通过节点C
S1
连接外接DC 24V+,常闭触点在节点C
S3
处分为两路:一路连接接口C
F2
,通过接口C
F2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变频器正/异常指示公共端,另一路通过J
ZD

15
常开触点连接继电器J
GZ
触点J
GZ
‑1的公共端,J
GZ
‑1常开触点通过节点C
S4
与接口C
F1
连接,常闭触点通过节点C
S5
与接口C
F3
连接;所述接口C
B3
一端连接变频器运行异常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3公共端,J
ZD
‑3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3
,通过接口C
F3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变频器运行异常信号端,J
ZD
‑3常开触点不接入切换模块;所述接口C
B4
一端连接变频器启动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4公共端,J
ZD
‑4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4
,通过接口C
F4
连接辅助控制系统启动信号端,J
ZD
‑4常开触点连接接口C
Z4
,通过接口C
Z4
连接主控制系统启动信号端;所述接口C
B5
一端连接变频器保持信号端,另一端连接触点J
ZD
‑5公共端,J
ZD
‑5常闭触点连接接口C
F5
,通过接口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连鸣徐云研阎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