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55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包括变频器连接端、控制系统连接端、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以及模式选择开关,所述控制中枢分别通过变频器连接端、控制系统连接端、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以及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连接变频器、控制系统、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以及运行状态指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的变频器控制中枢实现了变频器手动、自动模式的一键切换,同时提供变频器手动控制相关功能,能够传递手、自动控制信号和变频器反馈信号,作为其他多个模块间的信号传输桥梁,避免了设备间复杂的接线,极大降低了接线难度,使得施工、检修更为便捷。检修更为便捷。检修更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变频器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

技术介绍

[0002]先进变频器控制系统通常包含手动、自动两种模式。一般情况下,系统采用自动模式运行,由自动控制系统决定变频器启停和输出频率。而在自动控制系统故障、测试、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则需通过手动控制,确保变频器可继续运行,相关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0003]为实现上述功能,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该中枢用于实现变频器手动、自动模式的切换,提供变频器手动控制相关功能,同时能传递手、自动控制信号和变频器反馈信号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包括变频器连接端、控制系统连接端、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以及模式选择开关,所述控制中枢分别通过变频器连接端、控制系统连接端、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以及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连接变频器、控制系统、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以及运行状态指示模块;
[0007]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
B1
、C
B2
、C
B3
、C
B4
、C
B5
、C
B6
、C
B7
、C
B8
、Cr/>B9
、C
B10
、C
B11
、C
B12
、C
B13
、C
B14
、C
B15
、C
B16
、C
B17
;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
K1
、C
K2
、C
K3
、C
K4
、C
K5
、C
K6
、C
K7
、C
K8
、C
K9
;所述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包括接口C
P1
、C
P2
、C
P3
、C
P4
、C
P5
;所述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包括接口C
Y1
、C
Y2
、C
Y3

[0008]所述接口C
B1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频率输入端正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1
,通过接口C
K1
连接控制系统端自动模式频率输出正极;
[0009]所述接口C
B2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频率输入端负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2
,通过接口C
K2
连接控制系统端自动模式频率输出负极;
[0010]所述接口C
B3
一侧连接变频器第一频率反馈输出端正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3
,通过接口C
K3
连接控制系统端第一频率反馈输入正极;
[0011]所述接口C
B4
一侧连接变频器第一频率反馈输出端负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4
,通过接口C
K4
连接控制系统端第一频率反馈输入负极;
[0012]所述接口C
B7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端,另一侧通过节点C
Z3
分为3路:
[0013]第一路通过节点C
Z2
连接继电器J1线圈一侧和二极管VD1负极,J1线圈另一侧和VD1正极均连接节点C
Z1
,C
Z1
串接保险FU1后,再通过接口C
B6
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
[0014]第二路串接继电器J3的常开开关J3‑1,再通过接口C
B5
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启动信号输入端;
[0015]第三路通过节点C
Z4
再次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串接常开开关K1‑1,再通过接口C
B8
连接变频器手动启动信号输入端;另一路串接常开开关K2‑1,再通过接口C
B9
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信号输入端;
[0016]所述接口C
B10
一侧连接变频器手动频率输入端,另一侧串接常开开关K1‑2后连接接口C
P1
,通过接口C
P1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频率设定值输出端;
[0017]所述接口C
B11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10V

,另一侧连接接口C
P2
,通过接口C
P2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频率设定信号源负极;
[0018]所述接口C
B12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10V+,另一侧连接接口C
P3
,通过接口C
P3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频率设定信号源正极;
[0019]所述接口C
B13
一侧连接变频器第二频率反馈输出端正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P4
,通过接口C
P4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第二频率反馈输入端正极;
[0020]所述接口C
B14
一侧连接变频器第二频率反馈输出端负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P5
,通过接口C
P5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第二频率反馈输入端负极;
[0021]所述接口C
B15
一侧连接变频器异常信号输出端,另一侧连接接口C
Y1
,通过接口C
Y1
连接运行状态指示模块变频器异常信号端;
[0022]所述接口C
B16
一侧连接变频器正常信号输出端,另一侧通过节点C
Z5
分为两路:第一路连接接口C
Y2
,通过接口C
Y2
连接运行状态指示模块变频器正常信号端;第二路串接保险FU2后,在节点C
Z6
分别连接继电器J2线圈一侧和二极管VD2负极,J2线圈另一侧连接节点C
Z7
,VD2正极连接节点C
Z8
,节点C
Z7
和C
Z8
通过短接线短接,节点C
Z8
连接接口C
K7
,通过接口C
K7
连接控制系统端DC 24V

电源;
[0023]所述接口C
Y3
一侧连接运行状态指示模块COM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
Z7
,进而通过接口C
K7
连接控制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器连接端、控制系统连接端、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以及模式选择开关,所述控制中枢分别通过变频器连接端、控制系统连接端、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以及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连接变频器、控制系统、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以及运行状态指示模块;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
B1
、C
B2
、C
B3
、C
B4
、C
B5
、C
B6
、C
B7
、C
B8
、C
B9
、C
B10
、C
B11
、C
B12
、C
B13
、C
B14
、C
B15
、C
B16
、C
B17
;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
K1
、C
K2
、C
K3
、C
K4
、C
K5
、C
K6
、C
K7
、C
K8
、C
K9
;所述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连接端包括接口C
P1
、C
P2
、C
P3
、C
P4
、C
P5
;所述运行状态指示模块连接端包括接口C
Y1
、C
Y2
、C
Y3
;所述接口C
B1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频率输入端正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1
,通过接口C
K1
连接控制系统端自动模式频率输出正极;所述接口C
B2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频率输入端负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2
,通过接口C
K2
连接控制系统端自动模式频率输出负极;所述接口C
B3
一侧连接变频器第一频率反馈输出端正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3
,通过接口C
K3
连接控制系统端第一频率反馈输入正极;所述接口C
B4
一侧连接变频器第一频率反馈输出端负极,另一侧连接接口C
K4
,通过接口C
K4
连接控制系统端第一频率反馈输入负极;所述接口C
B7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端,另一侧通过节点C
Z3
分为3路:第一路通过节点C
Z2
连接继电器J1线圈一侧和二极管VD1负极,J1线圈另一侧和VD1正极均连接节点C
Z1
,C
Z1
串接保险FU1后,再通过接口C
B6
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第二路串接继电器J3的常开开关J3‑1,再通过接口C
B5
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启动信号输入端;第三路通过节点C
Z4
再次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串接常开开关K1‑1,再通过接口C
B8
连接变频器手动启动信号输入端;另一路串接常开开关K2‑1,再通过接口C
B9
连接变频器自动模式信号输入端;所述接口C
B10
一侧连接变频器手动频率输入端,另一侧串接常开开关K1‑2后连接接口C
P1
,通过接口C
P1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频率设定值输出端;所述接口C
B11
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10V

,另一侧连接接口C
P2
,通过接口C
P2
连接频率设定与反馈模块频率设定信号源负极;所述接口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研徐连鸣阎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