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84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锅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包括内锅体组件和外锅体组件,外锅体组件与车体的柴油燃烧系统连接,内锅体组件设置在外锅体组件内部,内锅体组件与外锅体组件固定,内锅体组件包括内锅体前组件、内锅体后组件和换热芯体,换热芯体两侧分别与内锅体前组件和内锅体后组件焊接,内锅体前组件和内锅体后组件通过换热芯体实现连通,外锅体组件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口,进水管和出水口之间通过换热芯体连通,外锅体组件上设置有油滤支架。用换热芯体代替传统的加温锅的加热条换热,不仅节能,而且高效了加温锅升温效率,使发动机启动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辆发动机加温锅方面。发动机加温锅方面。发动机加温锅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锅
,更具体而言,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加温锅主要由燃烧室、热交换器及其组件组成。燃烧室由燃烧碗和燃烧筒组成;热交换器由内锅体、外锅体、底锅体、加热条组成。主要零部件材质为特种钢材。加温锅的作用是解决特种车辆在高寒地区启动困难、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启动阻力大、磨损严重、寿命下降的问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加温锅燃烧室燃烧柴油产生的热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润滑系统进行预热,发动机启动更容易,启动时间更短,能让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传统的加温锅热交换率低,不能完全满足产品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该发动机加温锅用换热芯体代替老型号加温锅的散热条,提高热交换率,使特殊车辆的发动机在高寒地区启动更容易。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包括内锅体组件和外锅体组件,所述外锅体组件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外锅体组件与车体的柴油燃烧系统连接,所述所述内锅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外锅体组件内部,且内锅体组件与外锅体组件焊接固定,所述内锅体组件包括内锅体前组件、内锅体后组件和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两侧分别与内锅体前组件和内锅体后组件焊接固定,内锅体前组件和内锅体后组件通过换热芯体实现连通,所述外锅体组件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出水口之间通过换热芯体连通,所述外锅体组件上设置有油滤支架。
[0006]所述换热芯体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管和外壳,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管组成阵列,所述外壳设置在加热管阵列的四周,与加热管垂直方向的外壳部分为开口结构,所述外壳的开口方向对应连通内锅体前组件和内锅体后组件方向设置。
[0007]所述加热管的管口边缘与外壳焊接密封,所述外壳上、下边缘均与外锅体组件内部焊接密封,使内锅体前组件和内锅体后组件仅能通过加热芯体的开口连通。
[0008]所述加热管采用上方扁管、下方圆管的排布组合。
[0009]所述内锅体后组件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设置焊接设置有排烟法兰。
[0010]所述进水管和出水口通过加热管连通。
[0011]所述外锅体组件上固定设置有加温锅前支架和加温锅后支架。
[0012]所述外锅体组件一侧设置有上锅体和固定耳总成,所述外锅体组件通过上锅体和固定耳总成实现与柴油燃烧系统连接。
[0013]所述外锅体组件上对应换热芯体的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4]所述外锅体组件上设置有电磁泵附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6]加热管起到了排烟和热传递的作用,用换热芯体代替传统的加温锅的加热条换热,不仅节能,而且高效了加温锅升温效率,同时,热交换率提高10%以上;冷却系统的水经过换热芯体,油滤支架可固定车辆油路,实现了对冷却系统水路及润滑系统油路进行预热;加温锅前支架和加温锅后支架能够将锅体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温度传感器用于实现对加温锅的温度监测;电磁泵附座用于安装电磁泵,保证润滑油连续不断地经过加温锅进行加热。本装置使特种车辆在高寒地区,发动机启动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车辆启动更容易,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内锅体组件部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换热芯体部分示意图;
[0021]图中:1为外锅体组件、2为内锅体前组件、3为内锅体后组件、4为换热芯体、5为加热管、6为外壳、7为排烟法兰、8为上锅体、9为进水管、10为出水口、11为温度传感器、12为油滤支架、13为电磁泵附座、14为加温锅前支架、15为加温锅后支架、16为固定耳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包括内锅体组件和外锅体组件1,外锅体组件1设置在车体上,外锅体组件1与车体的柴油燃烧系统连接,内锅体组件设置在外锅体组件1内部,且内锅体组件与外锅体组件1焊接固定,内锅体组件包括内锅体前组件2、内锅体后组件3和换热芯体4,换热芯体4为加温锅的换热区域,换热芯体4两侧分别与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焊接固定,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通过换热芯体4实现连通,外锅体组件1上设置有进水管9和出水口10,车体冷却系统与进水管9、出水口10连通,实现冷却系统在换热芯体4部分的循环通过,进水管9和出水口10之间通过换热芯体4连通,外锅体组件1上设置有油滤支架12。在柴油燃烧系统腔内点燃柴油,产生热量,热量由内锅体前组件2、换热芯体4、内锅体后组件3的顺序流动,通过在换热芯体4部分的换热,对车体冷却系统进行预热,将车体润滑系统油路安装在油滤支架12上,使换热芯体4部分对润滑系统油路进行预热处理。
[0025]优选的,换热芯体4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管5和外壳6,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管5组成阵列,外壳6设置在加热管5阵列的四周,与加热管5垂直方向的外壳6部分为开口结构,外壳6的开口方向对应连通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方向设置。外壳6上、下部的
开口结构起到了连通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的作用,使热量通过加热芯体4中加热管5的间隙由锅体前组件2输送到内锅体后组件3,使烟雾排出。
[0026]优选的,加热管5的管口边缘与外壳6焊接密封,外壳6上、下边缘均与外锅体组件1内部焊接密封,使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仅能通过加热芯体4的开口连通。外壳6起到了封闭作用,使点燃柴油产生的热量由加热芯体4中加热管5的间隙进行流通运输。
[0027]优选的,加热管5采用上方扁管、下方圆管的排布组合。也可采用纯扁管或纯圆管的组合设计。
[0028]优选的,内锅体后组件3远离换热芯体4的一侧设置焊接设置有排烟法兰7。
[0029]优选的,进水管9和出水口10通过各加热管5连通。冷却系统的水由进水管9进入,点燃柴油产生的热量流入加热芯体4中各加热管5之间的间隙,冷却系统的水途径各加热管5时完成换热操作,对水进行预热,然后由出水口10流回到冷却系统,由此循环预热处理。
[0030]外锅体组件1上固定设置有加温锅前支架14和加温锅后支架15。外锅体组件1通过加温锅前支架14和加温锅后支架15固定设置在车体上。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体组件和外锅体组件(1),所述外锅体组件(1)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外锅体组件(1)与车体的柴油燃烧系统连接,所述内锅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外锅体组件(1)内部,且内锅体组件与外锅体组件(1)焊接固定,所述内锅体组件包括内锅体前组件(2)、内锅体后组件(3)和换热芯体(4),所述换热芯体(4)两侧分别与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焊接固定,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通过换热芯体(4)实现连通,所述外锅体组件(1)上设置有进水管(9)和出水口(10),所述进水管(9)和出水口(10)之间通过换热芯体(4)连通,所述外锅体组件(1)上设置有油滤支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4)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管(5)和外壳(6),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管(5)组成阵列,所述外壳(6)设置在加热管(5)阵列的四周,与加热管(5)垂直方向的外壳(6)部分为开口结构,所述外壳(6)的开口方向对应连通内锅体前组件(2)和内锅体后组件(3)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加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5)的管口边缘与外壳(6)焊接密封,所述外壳(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卫华陈攀洲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山西冲压厂国营第五四四九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