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扶手、后排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54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内扶手、后排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所述车内扶手,包括扶手组件和驱动组件,扶手组件连接在车内件上;扶手组件处于第一高度时,扶手组件的顶部不高于所述车内件的上表面;所述扶手组件处于第二高度时,扶手组件的把手部高于所述车内件的上表面;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扶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隐藏式布置和可升降扶手,扶手向上伸出为工作状态,使用时无需手臂抬起,与扶手搭配使用,解决了手臂酸痛问题,使用更加舒适便捷;无需布置在顶棚上,避免与侧气帘布置冲突问题和气帘在起爆时把手被崩坏导致飞溅的安全问题;扶手向下缩回隐藏在车内件中,不增加顶棚结构,整车更规整。更规整。更规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扶手、后排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及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扶手、后排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汽车后排多配备拉手。后排拉手大多数固定于顶棚两侧,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或车速过快时使用。
[0003]现有后排拉手有以下几个缺点:
[0004]1、有车辆的后排拉手多数固定于顶棚两侧,使用时手臂需要始终保持抬起状态,手臂抬起时间过长会导致手臂酸痛;
[0005]2、后排拉手布置在顶棚上,现有多数车辆都配有侧气帘,二者布置时多数会有空间冲突问题。
[0006]3、顶棚上布置拉手,外观会有匹配特征,影响顶棚整体美观,约束全景天窗等特殊顶棚造型。
[0007]对于车内拉手,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顶棚与拉手安装结构,如CN215705875U公开的一种车辆顶棚拉手结构和车辆,来使拉手高度可调;及CN
[0008]113022403A一种隐藏式的安全拉手及汽车,通过旋转隐藏拉手;但仍不能改变需要手臂抬起的动作,车辆顶棚扁平的设计空间还需要为容纳隐藏拉手结构做适应性设计,结构复杂。
[0009]现有车内拉手用于上下车门使用,一般将拉手安装在顶棚靠近车门的一侧;对于7座以上的第三排乘客,及5座的中间乘客,起身时并不能使用顶棚拉手,尤其对于肥胖或老年人,现有车内缺少乘客起身离座时有效方便的支撑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扶手、后排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本申请解决车辆顶棚拉手存在的问题,改变了使用方式,舒适性和外形规整更好。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方案:一种车内扶手,包括
[0012]扶手组件,连接在车内件上;
[0013]扶手组件处于第一高度时,扶手组件的顶部不高于所述车内件的上表面;
[0014]所述扶手组件处于第二高度时,扶手组件的把手部高于所述车内件的上表面;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着车内件上表面向上伸缩移动,在伸出时,扶手组件处于第二高度,扶手组件的把手部从车内件的上表面伸出,司乘人员可以使用把手部上车。
[0015]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0016]扶手本体,所述把手部设置在扶手本体的中上部;
[0017]端盖,设置在扶手本体的顶端;
[0018]驱动件固定板,设置在扶手本体底端内侧。
[0019]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固定板包括
[0020]加强肋,沿垂直于驱动件固定板表面的方向延伸,抵接在扶手本体的内侧壁上;
[0021]驱动螺纹,设置在驱动件固定板中的贯通孔内。
[0022]所述驱动件固定板设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设置在相邻加强肋(2031)之间。
[002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24]电机;
[0025]减速器,连接在电机和蜗杆之间;
[0026]蜗杆,一端穿过驱动件固定板后延伸至所述扶手本体内部,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螺纹配合。
[0027]所述扶手本体与车内件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0028]本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后排副仪表板总成,包括上述结构的车内扶手,
[0029]所述后排副仪表板总成设有盖板和容纳腔;
[0030]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
[0031]所述扶手组件处于第一高度时,扶手组件的顶部不高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
[0032]所述扶手组件处于第二高度时,扶手组件的把手部高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
[0033]优选的,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0034]两个扶手本体,两个扶手本体关于后排副仪表板总成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35]两个扶手本体通过一个导向组件与后排副仪表板总成相连;
[0036]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导向套和连接在两个导向套之间的连接梁,所述导向套套设在扶手本体上。
[0037]本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内扶手;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开关,控制器和开关通过线束与所述控制组件控制连接。
[0038]所述控制器通过插头与车载中控装置连接,控制器与所述插头之间连接有线束。
[003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隐藏式布置和可升降扶手,扶手向上伸出为工作状态,使用时无需手臂抬起,与扶手搭配使用,解决了手臂酸痛问题,使用更加舒适便捷;无需布置在顶棚上,避免与侧气帘布置冲突问题和气帘在起爆时把手被崩坏导致飞溅的安全问题;扶手向下缩回隐藏在车内件中,不增加顶棚结构,整车更规整。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后排副仪表板总成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仰视图。
[0043]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内扶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扶手组件的结构透视图。
[0046]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扶手组件的结构仰视图。
[0047]图7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扶手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0048]图8为图7中A

A的结构剖面图。
[0049]图9为图7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50]图10为驱动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1]在图中
[0052]1、车内件101、盖板102、容纳腔
[0053]2、扶手组件201、把手部202、端盖203、驱动件固定板204、扶手本体
[0054]3、驱动组件301、蜗杆302、减速器303、电机
[0055]4、导向组件401、导向套402、连接梁
[0056]5、控制组件501、控制器502、第一开关503、第二开关504、线束505、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8]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5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组件(2),连接在车内件(1)上;扶手组件(2)处于第一高度时,扶手组件(2)的顶部不高于所述车内件(1)的上表面;所述扶手组件(2)处于第二高度时,扶手组件(2)的把手部(201)高于所述车内件(1)的上表面;驱动组件(3),驱动连接所述扶手组件(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2)包括扶手本体(204),所述把手部(201)设置在扶手本体(204)的中上部;端盖(202),设置在扶手本体(204)的顶端;驱动件固定板(203),设置在扶手本体(204)底端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固定板(203)包括加强肋(2031),沿垂直于驱动件固定板(203)表面的方向延伸,抵接在扶手本体(204)的内侧壁上;驱动螺纹(2033),设置在驱动件固定板(203)中的贯通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固定板(203)设有镂空结构(2032),所述镂空结构(2032)设置在相邻加强肋(2031)之间。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03);减速器(302),连接在电机(303)和蜗杆(301)之间;蜗杆(301),一端穿过驱动件固定板(203)后延伸至所述扶手本体(204)内部,所述蜗杆(301)与所述驱动螺纹(2033)配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杨荣周金涛徐巍郭丽娜温泉宋子利宋诗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