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97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具体涉及车载把手技术领域,包括拉绳装置,所述拉绳装置包括,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拉绳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拉绳上靠近第二插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滑套,所述第一拉绳上靠近第一插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套,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拉绳装置,拉绳装置包括了两根拉绳结构,两根拉绳结构组合在一起使用,使用者的双手可拉住两根拉绳,有利于使用者的手臂和手部用力,提高使用者的乘坐体验,也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也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也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把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

技术介绍

[0002]车载把手是一种用于汽车的配件,车载把手一般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顶棚上,在汽车运行时,乘客的手握住握把,车体晃动时,借助把手并保证身体的稳定,车载把手一般都是硬质结构,在主驾驶或者副驾驶座位上也能安装车载把手,后排乘客通过拉动车载把手,提高身体稳定性。
[0003]现有的安装在主驾驶或者副驾驶座位上的车载把手,一般为单个握杆,一只手拉动把手,实现目的,但现有的车载把手,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当车辆在颠簸路段行驶,车载把手上不利于容纳两只手,单手扶持车载把手,不利于身体的稳定。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包括拉绳装置,所述拉绳装置包括: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拉绳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拉绳上靠近第二插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滑套,所述第一拉绳上靠近第一插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套;
[0009]所述第二拉绳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环。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外壁与第二拉绳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绳和固定块,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安装环相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块的顶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与第二拉绳的端部相固定,所述固定块与第二拉绳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外壁设置有挂钩。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套和第二防滑套的内壁均设置有插杆,所述第一防滑套内壁的插杆与第二插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二防滑套内壁的插杆与第一插槽相互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内部均能固定有钢索。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端面均为圆形,且圆形直径相同。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套和第二防滑套的一端均设置有铁片,另一端均设置有磁片,所述铁片和磁片相互吸合;
[0016]安装第一防滑套和第二防滑套的过程中,将第一防滑套内壁的插杆对准第二拉绳外壁的第二插槽,然后将插杆插入第二插槽中,将第二防滑套的插杆对准、第一拉绳的第一
插槽,然后将插杆插入第一插槽中,第一防滑套和第二防滑套端部的铁片与磁片相互吸合后,第一防滑套包裹在第二拉绳外部,第二防滑套包裹在第一拉绳的外部。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的拉绳装置,拉绳装置包括了两根拉绳结构,两根拉绳结构组合在一起使用,使用者的双手可拉住两根拉绳,有利于使用者的手臂和手部用力,从而在乘坐汽车时,可以借助车载把手稳定自己的身体,提高使用者的乘坐体验,也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安装有防滑套后的状态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防滑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二拉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安装环;2、连接绳;3、挂钩;4、连接杆;5、第一拉绳;6、第一插槽;7、第二插槽;8、第二拉绳;9、固定块;10、第一防滑套;11、第二防滑套;12、插杆;13、铁片;14、磁片;15、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包括拉绳装置,拉绳装置包括:
[0027]第二拉绳8,第二拉绳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4,且两个连接杆4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绳5,第一拉绳5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6,第二拉绳8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槽7,第二拉绳8上靠近第二插槽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滑套10,第一拉绳5上靠近第一插槽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套11;
[0028]第二拉绳8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环1。
[0029]在一些示例中,安装环1的外壁与第二拉绳8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绳2和固定块9,连接绳2的一端与安装环1相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块9的顶端相固定,固定块9的底端与第二拉绳8的端部相固定,固定块9与第二拉绳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绳2和固定块9用于牵引第二拉绳8,保证第二拉绳8在汽车驾驶座后面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拉绳8脱离汽车驾驶座。
[0030]在一些示例中,固定块9的外壁设置有挂钩3,挂钩3可用于挂东西,便于节省车内的平面空间,使得汽车的容纳性更好。
[003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防滑套10和第二防滑套11的内壁均设置有插杆12,第一防滑套10内壁的插杆12与第二插槽7相互配合,第二防滑套11内壁的插杆12与第一插槽6相互配
合。
[003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拉绳5和第二拉绳8的内部均能固定有钢索15。
[003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拉绳5和第二拉绳8的端面均为圆形,且圆形直径相同。
[003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防滑套10和第二防滑套11的一端均设置有铁片13,另一端均设置有磁片14,铁片13和磁片14相互吸合;安装第一防滑套10和第二防滑套11的过程中,将第一防滑套10内壁的插杆12对准第二拉绳8外壁的第二插槽7,然后将插杆12插入第二插槽7中,将第二防滑套11的插杆12对准、第一拉绳5的第一插槽6,然后将插杆12插入第一插槽6中,第一防滑套10和第二防滑套11端部的铁片13与磁片14相互吸合后,第一防滑套10包裹在第二拉绳8外部,第二防滑套11包裹在第一拉绳5的外部。
[00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安装环1放在汽车主驾驶座位或者副驾驶座位的头枕安装孔位置处,然后通过头枕底部的插杆穿过安装环1,并穿过座位的头枕安装孔,从而通过头枕底部的插杆对安装环1进行限位,第一拉绳5和第二拉绳8悬挂在汽车主驾驶座位或者副驾驶座位后方,使用者坐在汽车的后排座位上,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住第一拉绳5和第二拉绳8,借助第一拉绳5和第二拉绳8可以提供一个牵拉的作用,使得使用者在汽车内较为稳定。
[003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装置,所述拉绳装置包括:第二拉绳(8),所述第二拉绳(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4),且两个连接杆(4)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绳(5),所述第一拉绳(5)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6),所述第二拉绳(8)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槽(7),所述第二拉绳(8)上靠近第二插槽(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滑套(10),所述第一拉绳(5)上靠近第一插槽(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套(11);所述第二拉绳(8)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可更换防滑层的车载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1)的外壁与第二拉绳(8)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绳(2)和固定块(9),所述连接绳(2)的一端与安装环(1)相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块(9)的顶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9)的底端与第二拉绳(8)的端部相固定,所述固定块(9)与第二拉绳(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昌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屹泰水晶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