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及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24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及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其中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行走系统、上装平台动力系统、辅助油缸系统、散热系统、先导系统;先导系统与行走系统连接,用于控制行走系统的速度,散热系统分别与行走系统、辅助油缸系统连接,散热系统为行走系统、辅助油缸系统中的液压油进行散热,上装平台动力系统为上装平台提供动力。提供动力。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及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及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属于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所有风机功率及尺寸在快速增大,市场主流设备是4MW~6MW的大功率产品,风机高度171m~191m,叶片长度89m~100m。同时,我国西南地区山脉多、风速高,是发展山地风电的重要地区。目前针对山地运输,还是以板车运输为主,轮式结构的板车虽然速度快,但爬坡能力和稳定性不足,有滑坡和侧翻的安全隐患,另当遇到过陡斜坡时,多采用2台推土机拉拽板车的方式上坡,效率较低。
[0003]为改进大功率推土机拉拽带来的价格昂贵,易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履带式结构,运输稳定性更高,爬坡能力更强。但传统叶片运输车是靠机械式传动,提供动力小;机械式结构部件占用空间大,不易布局,自重较大,传统的机械式传动已不能更好地适用于履带式运输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及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和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左行走系统和右行走系统;
[0007]左行走系统包括左行走泵、第一左行走马达、第二左行走马达、第一冲洗阀和第一节流阀;
[0008]左行走泵A口分别与第一左行走马达的A口、第二左行走马达的A口连接,第一左行走马达及第二左行走马达的A口还与第一冲洗阀的4号口连接;左行走泵的B口分别与第一左行走马达的B口、第二左行走马达的B口连接,第一左行走马达的B口、第二左行走马达的B口还与第一冲洗阀的2号口连接;左行走泵泄油口T1、T2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左行走马达泄油口、第二左行走马达泄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左行走马达补油口、第二左行走马达的补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节流阀的A口与第一左行走马达的A口、第二左行走马达的A口连接;第一节流阀的B口与第一左行走马达的B口、第二左行走马达的B口连接;
[0009]右行走系统包括右行走泵、第二节流阀、第二冲洗阀、第一右行走马达和第二右行走马达;
[0010]右行走泵的A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的A口、第二右行走马达的A口连接,右行走泵的B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的B口、第二右行走马达的B口连接,右行走泵泄油口的T1、T2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右行走马达泄油口、第二右行走马达泄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右行走马达补油口、第二右行走马达的补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节流阀的A口与第一右行走马
达的A口、第二右行走马达的A口连接,第二节流阀的B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的B口、第二右行走马达的B口连接。
[0011]进一步地,前述还包括上装平台动力系统,上装平台动力系统包括上装平台泵、电磁卸荷阀和上装平台;
[0012]上装平台泵吸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上装平台泵出油口与上装平台的P口连接,上装平台泵出油口与电磁卸荷阀的P口连接,上装平台泵的L口与电磁卸荷阀的X口连接,第一冲洗阀的3号口与电磁卸荷阀的T口连接,第二冲洗阀的3号口与电磁卸荷阀的T口连接。
[0013]进一步地,前述还包括辅助油缸系统,辅助油缸系统包括辅助泵、第一辅助溢流阀、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二辅助溢流阀、电磁阀、油缸平衡阀、推移油缸、第一平台销轴油缸、第二平台销轴油缸、第三平台销轴油缸、第一履带梁销轴油缸、第二履带梁销轴油缸和辅助六联阀;
[0014]辅助泵吸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辅助泵出油口与辅助六联阀的P口及电磁阀的P口连接,辅助泵出油口与第一辅助溢流阀进油口连接,辅助泵出油口与第一换向阀的P口连接,辅助泵的L口与第二换向阀的A口连接,第二换向阀的P口与第二辅助溢流阀进油口连接,电磁阀泄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电磁阀A1口与油缸平衡阀的V1口连接,电磁阀B1口与油缸平衡阀的V2口连接,第二辅助溢流阀出油口与第一换向阀的B口连接;
[0015]油缸平衡阀的C1口与推移油缸无杆腔连接,油缸平衡阀的C2口与推移油缸有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A1口与第一平台销轴油缸无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B1口与第一平台销轴油缸有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A2口与第二平台销轴油缸无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B2口与第二平台销轴油缸有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A3口与第三平台销轴油缸无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B3口与第三平台销轴油缸有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A4口与第一履带梁销轴油缸无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B4口与第一履带梁销轴油缸有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A5口与第二履带梁销轴油缸无杆腔连接,辅助六联阀的B5口与第二履带梁销轴油缸有杆腔连接。
[0016]进一步地,前述还包括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换向阀和液压油散;
[0017]第一换向阀A口与液压油散马达A口连接,第一换向阀的T口与液压油散进油口连接,上装平台的T口与液压油散的进油口连接,第一辅助溢流阀出油口与液压油散马达的B口连接,电磁阀T口与液压油散进油口连接,第二辅助溢流阀出油口与液压油散进油口连接。
[0018]进一步地,前述还包括先导系统,先导系统包括先导泵、蓄能器、先导溢流阀、行走比例控制阀和行走制动阀;
[0019]先导泵吸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先导泵出油口与蓄能器连接,先导泵出油口与先导溢流阀进油口连接,先导泵出油口与行走比例控制阀进油口、行走制动阀进油口连接,先导泵出油口与第一左行走马达、第二左行走马达、第一右行走马达、第二右行走马达的制动器连接,先导溢流阀出油口与液压油散进油口连接,先导溢流阀T口与液压油箱连接,行走比例控制阀的T口、行走制动阀的T口都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左行走马达比例口、第二左行走马达比例口与行走比例控制阀出油口连接,左行走泵的Fa口及右行走泵的Fa口与蓄能器连接。
[0020]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包括前述任一项的液压系统。
[0021]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22]1、液压传动可大范围实现无级变速,为履带式运输车提供更大的动力;
[0023]2、液压传动通过油管连接,可以更方便灵活的布置传动机构;
[0024]3、节流阀的设置有效防止长距离下坡时马达转速升高,对主泵和发动机产生驱动力矩,因转速过快损坏发动机的问题,实现过载保护,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液压系统原理图;
[0026]图2是本技术行走系统原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先导系统原理图;
[0028]图4是本技术辅助油缸系统部分原理图一;
[0029]图5是本技术辅助油缸系统部分原理图二;
[0030]图6是本技术散热系统原理图;
[0031]图7是本技术上装平台动力系统原理图。
[0032]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

液压油箱;2

左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箱(1)和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左行走系统和右行走系统;所述左行走系统包括左行走泵(2)、第一左行走马达(7)、第二左行走马达(8)、第一冲洗阀(9)和第一节流阀(10);所述左行走泵(2)A口分别与第一左行走马达(7)的A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A口连接,所述第一左行走马达(7)及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A口还与第一冲洗阀(9)的4号口连接;所述左行走泵(2)的B口分别与第一左行走马达(7)的B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B口连接,所述第一左行走马达(7)的B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B口还与第一冲洗阀(9)的2号口连接;所述左行走泵(2)泄油口T1、T2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第一左行走马达(7)泄油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泄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第一左行走马达(7)补油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补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10)的A口与第一左行走马达(7)的A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A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10)的B口与第一左行走马达(7)的B口、第二左行走马达(8)的B口连接;所述右行走系统包括右行走泵(6)、第二节流阀(21)、第二冲洗阀(22)、第一右行走马达(23)和第二右行走马达(24);所述右行走泵(6)的A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23)的A口、第二右行走马达(24)的A口连接,所述右行走泵(6)的B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23)的B口、第二右行走马达(24)的B口连接,所述右行走泵(6)泄油口的T1、T2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第一右行走马达(23)泄油口、第二右行走马达(24)泄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第一右行走马达(23)补油口、第二右行走马达(24)的补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21)的A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23)的A口、第二右行走马达(24)的A口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21)的B口与第一右行走马达(23)的B口、第二右行走马达(24)的B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装平台动力系统,所述上装平台动力系统包括上装平台泵(3)、电磁卸荷阀(11)和上装平台(34);所述上装平台泵(3)吸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上装平台泵(3)出油口与上装平台(34)的P口连接,所述上装平台泵(3)出油口与电磁卸荷阀(11)的P口连接,所述上装平台泵(3)的L口与电磁卸荷阀(11)的X口连接,所述第一冲洗阀(9)的3号口与电磁卸荷阀(11)的T口连接,所述第二冲洗阀(22)的3号口与电磁卸荷阀(11)的T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风电叶片运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油缸系统,所述辅助油缸系统包括辅助泵(4)、第一辅助溢流阀(12)、第一换向阀(13)、第二换向阀(15)、第二辅助溢流阀(16)、电磁阀(25)、油缸平衡阀(26)、推移油缸(27)、第一平台销轴油缸(28)、第二平台销轴油缸(29)、第三平台销轴油缸(30)、第一履带梁销轴油缸(31)、第二履带梁销轴油缸(32)和辅助六联阀(33);所述辅助泵(4)吸油口与液压油箱(1)连接,所述辅助泵(4)出油口与辅助六联阀(33)的P口及电磁阀(25)的P口连接,所述辅助泵(4)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尧牛童立田佳佳徐阔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