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94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包括设于仪表板管梁下方的加强梁,以及分设在左右两侧的连接梁;加强梁连接在左右两侧A柱的下部之间;各侧连接梁的一端连接在同侧的A柱上,并靠近加强梁与A柱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各侧连接梁的另一端沿前围板向同侧的前机舱纵梁延伸,并与同侧前机舱纵梁的后端在整车前后方向上衔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能够增加前围位置的整体刚度,并能够有效提升前排驾乘人员腿部位置的车身刚度,减少因外部激励而导致腿部位置的车身振动失效风险,同时,也能够在前机舱纵梁与A柱之间增加传力通道,有利于碰撞力向A柱的传递,而可提升整车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车身前围加强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中,车身前围部分的主要作用之一在于,在驾驶舱与前机舱之间起到隔断作用,既能够对前机舱内动力总成所产生热量、噪声振动能量等进行衰减,提升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又能够在车辆碰撞时,阻止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向驾驶舱的侵入量过大,而危及乘坐人员的安全。
[0003]为此,提升车身前围部分的结构强度及刚度,是保证整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但是现有技术中,车身前围部分还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及传力路径单一等问题,结构整体强度偏弱,难以保证整车碰撞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前围加强结构,以可提升整体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整车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包括设于仪表板管梁下方的加强梁,以及分设在左右两侧的连接梁;
[0007]所述加强梁连接在左右两侧A柱的下部之间;
[0008]各侧所述连接梁的一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A柱上,并靠近所述加强梁与所述A柱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各侧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沿前围板向同侧的前机舱纵梁延伸,并与同侧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后端在整车前后方向上衔接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采用管梁,且所述加强梁的各端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A柱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采用热成型管,和/或,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A柱之间通过螺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前围板相连的前围上横梁,所述前围上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A柱加强纵梁与所述仪表板管梁连接;
[0012]所述仪表板管梁、所述前围上横梁,以及两侧的所述A柱加强纵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0013]进一步的,各侧所述A柱加强纵梁位于同侧所述A柱与所述前围板之间,且各侧所述A柱加强纵梁、同侧的所述A柱以及所述前围板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前围板朝向车头的一侧设有分置在左右两侧的传力梁,各所述传力梁的一端连接在同侧前机舱纵梁的后端,各所述传力梁的另一端与同侧中通道加强纵梁的前端相连。
[0015]进一步的,两侧所述中通道加强纵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加强件,且所述加强梁、所述加强件,以及两侧的所述连接梁、所述前机舱纵梁和所述传力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分设在中通道左右两侧的前地板上纵梁,各所述前地板上纵梁的前端延伸至与同侧的所述前机舱纵梁衔接,且各侧所述连接梁靠近所述中通道的一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地板上纵梁上。
[0017]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前地板上纵梁和所述中通道之间均设有位于前围连接板上的中通道连接板。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通过设置加强梁,能够配合于仪表板管梁,增加前围位置的整体刚度,并能够有效提升前排驾乘人员腿部位置的车身刚度,减少因外部激励而导致腿部位置的车身振动失效风险,同时,通过两侧连接梁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前围腿部位置的整体强度,且也能够在前机舱纵梁与A柱之间增加传力通道,有利于碰撞力向A柱的传递,而可提升整车安全性。
[0020]此外,加强梁采用管梁,可利于加强梁的制备,也能够利用管梁强度大的特点,保证加强梁的结构性能,且加强梁通过连接支架和A柱相连,可便于两者之间的连接。其中,加强梁采用热成型管,可进一步保证加强梁的结构强度,而连接支架和A柱之间通过螺接结构相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利于加强梁的维修更换。使得仪表板管梁、前围上横梁,以及两侧的A柱加强纵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可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升前围位置上部区域的整体刚度。
[0021]其次,A柱加强纵梁与A柱以及前围板围构形成有腔体,可提升A柱加强纵梁位置的结构强度,保证前围上横梁和仪表板管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通过设置传力梁,也可增加前围底部位置的结构强度,并且也能够在前机舱纵梁与中通道加强纵梁之间增加传力通道,有助于碰撞力的传递分散。使得加强梁、加强件,以及两侧的连接梁、前机舱纵梁和传力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能够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升前围位置下部的整体刚度。
[0022]另外,通过前地板上纵梁的设置,以及使连接梁与前地板上纵梁相连,可增加前围底部的车身强度,并且能够在A柱和前地板上纵梁之间增加传力通道,有利于碰撞力的传递分散,可提升碰撞安全性。中通道连接板的设置,不仅可进一步增加前围底部的结构强度,也可使得前地板上纵梁、中通道,以及传力梁、前机舱纵梁和A柱等连接形成传力网络,有助于碰撞力的分散传递,提升整车碰撞安全。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
[0024]本技术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中设有上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可增加前围位置的整体刚度,并有效提升前排驾乘人员腿部位置的车身刚度,同时,也能够利于碰撞力向A柱的传递,而可提升整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和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管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侧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侧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前围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侧A柱加强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侧传力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侧前地板上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通道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仪表板管梁;2、加强梁;3、连接梁;4、A柱;5、前机舱纵梁;6、连接支架;7、前围板;8、前围上横梁;9、A柱加强纵梁;10、传力梁;11、中通道加强纵梁;12、中通道;13、加强件;14、前地板上纵梁;15、前围连接板;16、中通道连接板;17、门槛梁;18、前轮罩边梁;19、前风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仪表板管梁(1)下方的加强梁(2),以及分设在左右两侧的连接梁(3);所述加强梁(2)连接在左右两侧A柱(4)的下部之间;各侧所述连接梁(3)的一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A柱(4)上,并靠近所述加强梁(2)与所述A柱(4)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各侧所述连接梁(3)的另一端沿前围板(7)向同侧的前机舱纵梁(5)延伸,并与同侧所述前机舱纵梁(5)的后端在整车前后方向上衔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2)采用管梁,且所述加强梁(2)的各端通过连接支架(6)与所述A柱(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2)采用热成型管,和/或,所述连接支架(6)和所述A柱(4)之间通过螺接结构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前围板(7)相连的前围上横梁(8),所述前围上横梁(8)的两端分别通过A柱加强纵梁(9)与所述仪表板管梁(1)连接;所述仪表板管梁(1)、所述前围上横梁(8),以及两侧的所述A柱加强纵梁(9)连接形成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侧所述A柱加强纵梁(9)位于同侧所述A柱(4)与所述前围板(7)之间,且各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高鹏贺志杰张涛张书任李卫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