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63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包括上盖、钢弹簧、橡胶金属复合体和底座,上盖与底座螺纹连接,钢弹簧嵌设于底座内部,橡胶复合体嵌设于钢弹簧内部,通过内嵌的橡胶金属复合体与钢弹簧形成两级刚度,既能给予减振刚度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又能提供二级保护刚度,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确保安全性,适用于160km/h以上设计时速的市域线中的浮置板轨道系统。上设计时速的市域线中的浮置板轨道系统。上设计时速的市域线中的浮置板轨道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隔振器
,尤其涉及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

技术介绍

[0002]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一种特殊减振措施,通过将具有一定质量的钢筋混凝土道床板悬浮固定于钢弹簧隔振器上,构成“质量

弹簧”隔振系统,从而减小轨道交通振动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隔振器作为浮置板轨道系统的核心部件,对浮置板道床减振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市域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一般低速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通常设计时速为80km/h,而市域铁路设计时速为160km/h以上,以满足城市居民中、长距离快速便捷的出行要求,设计时速的成倍增加,浮置板轨道系统中的隔振器势必会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并产生更大的振动,给列车安全运营和减振降噪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应用于低速铁路浮置板道床中的隔振器显然已很难满足市域铁路高时速带来的能够承受大冲击载荷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应用于低速铁路浮置板道床中的隔振器显然已很难满足市域铁路高时速带来的能够承受大冲击载荷的设计要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包括上盖、钢弹簧、橡胶金属复合体和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钢弹簧嵌设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橡胶复合体嵌设于所述钢弹簧内部。
[0006]其中,所述上盖包括上盖金属圆柱体和上盖橡胶外圈,所述上盖橡胶外圈的内壁具有第一螺纹,所述上盖橡胶外圈与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的外表壁。
[0007]其中,所述底座包括金属带底圆筒和橡胶带底圆筒,所述橡胶带底圆筒嵌设于金属带底圆筒内部,所述橡胶带底圆筒的上端面高于所述金属带底圆筒,所述橡胶带底圆筒具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互适配。
[0008]其中,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包括多个橡胶层和多个金属层,多个所述橡胶层和多个所述金属层交错设置于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橡胶层与所述上盖接触并抵持,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座接触并抵持,所述橡胶层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比为2.5~3。
[0009]其中,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具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的上方相互抵持,所述第二凸台与钢弹簧的一端相互抵持。
[0010]其中,所述上盖外侧橡胶层下端面与所述底座外侧金属层上端面留有间隙,所述
上盖内侧金属层外侧下端面与所述底座内侧橡胶层上端面留有间隙。
[0011]本技术的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通过内嵌的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并与所述钢弹簧形成两级刚度,既能给予减振刚度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又能提供二级保护刚度,同时隔振器的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螺纹连接,不但可以获得优异的密封性能,更重要的是橡胶的剪切变形可以提供额外的刚度,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确保安全性,适用于160km/h以上设计时速的市域线中的浮置板轨道系统。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图1是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的上盖示意图。
[0016]图4是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的底座示意图。
[0017]1‑
上盖、2

钢弹簧、3

橡胶金属复合体、4

底座、101

上盖金属圆柱体、102

上盖橡胶外圈、103

第一螺纹、104

第二螺纹、105

第一凸台、106

第二凸台、301

橡胶层、302

金属层、401

橡胶带底圆筒、402

金属带底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包括上盖1、钢弹簧2、橡胶金属复合体3和底座4,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座4螺纹连接,所述钢弹簧2嵌设于所述底座4内部,所述橡胶复合体嵌设于所述钢弹簧2内部。
[002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内嵌的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3并与所述钢弹簧2形成两级刚度,既能给予减振刚度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又能提供二级保护刚度,同时隔振器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座4通过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3螺纹连接,不但可以获得优异的密封性能,更重要的是橡胶的剪切变形可以提供额外的刚度,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确保安全性,适用于160km/h以上设计时速的市域线中的浮置板轨道系统。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上盖1包括上盖金属圆柱体101和上盖橡胶外圈102,所述上盖橡胶外圈102的内壁具有第一螺纹103,所述上盖橡胶外圈102与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101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101的外表壁。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101对所述上盖1的结构进行支撑,提高结构强度,所述上盖橡胶外圈102对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101进行保护,同时有助于提高连接后的密封性。
[002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4包括金属带底圆筒402和橡胶带底圆筒401,所述橡胶带底圆筒401嵌设于金属带底圆筒402内部,所述橡胶带底圆筒401的上端面高于所述金属带底圆
筒402,所述橡胶带底圆筒401具有第二螺纹104,所述第一螺纹103与所述第二螺纹104相互适配。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橡胶带底圆筒401与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3接触,有助于提高密封性,同时减少抵持接触的打滑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所述金属带底圆筒402对所述橡胶带底圆筒401进行保护支撑,提高结构强度。
[0025]进一步地,所述橡胶金属复合体3包括多个橡胶层301和多个金属层302,多个所述橡胶层301和多个所述金属层302交错设置于上盖1和所述底座4之间,所述橡胶层301与所述上盖1接触并抵持,所述金属层302与所述底座4接触并抵持,所述橡胶层301与所述金属层302的厚度比为2.5~3。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层301和所述金属层302通过交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钢弹簧、橡胶金属复合体和底座,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钢弹簧嵌设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橡胶复合体嵌设于所述钢弹簧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金属圆柱体和上盖橡胶外圈,所述上盖橡胶外圈的内壁具有第一螺纹,所述上盖橡胶外圈与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上盖金属圆柱体的外表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金属复合刚度的非线性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金属带底圆筒和橡胶带底圆筒,所述橡胶带底圆筒嵌设于金属带底圆筒内部,所述橡胶带底圆筒的上端面高于所述金属带底圆筒,所述橡胶带底圆筒具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互适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正东龙辉钮海彦吴秉其牛瑞陆滨张淑芳刘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时代智能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